85后,批量获批“国家杰青”!

文摘   2024-11-12 17:45   陕西  

本文由蔚青学者说原创,部分素材来源于各高校学院官微、各高校官网等网络公开渠道。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转载本文请联系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2024年国自然“杰青”项目名单已陆续公布。据目前蔚青学者搜集的已公布“国家杰青”情况来看,85后正在成为“国家杰青”的主力“国家杰青”队伍,正在愈来愈年轻化。

2024“杰青”大盘点:

已有20多位85后“国家杰青”

据目前已公布2024年“国家杰青”名单显示,85后“杰青”已达20多位青年学者。其中,最年轻的“85后”国家杰青,是出生于1988年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江一舟(仅36岁)。

85后杰青的“实力”大盘点

仔细浏览完这些85后“杰青”的过往履历,蔚青学者发现,这些杰出青年学者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性。在这里,蔚青学者为大家列举几点:

第一、有学术天赋。获得“国家杰青”的85后青年学者,如何能在一众青年学者中脱颖而出?或许在实力之外,天赋的加持也不容忽视。在这些85后“杰青”中,免试保送名校的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的江一舟、北京大学研究员雷霆均能称得上“少年天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江一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江一舟,2024年国家杰青获得者(1988年,36岁)

服务患者、治病救人,科研之外,目标是成为一名临床科学家……”这是江一舟在2022年达摩院青橙奖的获奖感言中一段自述。

2006年凭借全国稿子化学竞赛一等奖保送至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师从著名肿瘤专家邵志敏教授后,他专注于乳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临床医学科研方面,他建立的首个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四分型系统——“复旦分型”,极大推动了乳腺癌精准医疗发展。在实验室之外,他的学术成就也颇为丰硕:目前,江一舟在乳腺癌领域发表了30余篇SCI论文,并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Cancer Cell》上发表论文,提出了基于“复旦分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

2019年,江一舟正式成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并于2021年晋升为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2024年,在江一舟成功获评“国家杰青”后,他也将以复旦肿瘤医院副院长的新身份继续深耕在乳腺癌研究领域。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雷霆

北京大学研究员雷霆,2024年国家杰青获得者(1987年,37岁)

手机屏幕为什么能弯曲与折叠?深耕有机半导体领域20年的研究员雷霆是能给出答案的人。

2004年保送北大,2013年北大博士毕业后远赴斯坦福大学,师从鲍哲南院士开展博士后研究。2018年重回北大,任教化工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将关注点放在跨学科交叉领域,主攻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有机电子学、柔性可穿戴器件、生物医学电子技术等方向。近5年雷霆以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包括Science、Sci. Adv.、Nat. Commun.、J. Am. Chem. Soc.、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申请中国和国际专利12项,已获授权7项,部分专利成果已实现规模化生产。

回忆起2018年回国前的那段博后时光,他仍在感慨,回国是31岁的自己做出的一个正确的决定。在北大求学、任教的15年的北大,“从0到1”,这位跨界科学家正在继续书写着自己的长期主义

第二、科研视野开阔,海外学者回国于学者个人职业发展和学术发展而言,海外科研背景对丰富学者科研经历、提升学术能力等方面大有裨益。故,此次85后“杰青”中,不少学者兼具国内外学术科研背景,在科研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学术成果。正因如此,不少学者通过学校的“海外引才计划”回国任教。比如,福建农林大学的帅李教授、中农的郑浩教授均系海外人才引进回国的杰出青年学者。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帅李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帅李,2024年国家杰青获得者(1986年,38岁)

这位衣着朴素、一脸学生模样的“大男孩”,很难联想到帅李诸多令人艳羡的成就:帅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在Science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获得美国授权专利2项,中国授权专利4项,担任国内外多个国际期刊编委工作,回国前担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5岁读小学,17岁上大学,不到26岁就拿到美国知名高校的博士学位,并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州杰出博士生奖,30岁发顶刊……

“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论文、申请专利很容易,而真正可以面向市场,让科研成果造福人类的很少。研究成果转化成社会效益的难度其实是很高的。”帅李说道。于是,本着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想法,博士刚毕业,帅李就选择回国发展,在一家上市企业做研发,希望将自己的成果推广到生活中,但这条路没有那么顺利。此后,帅李又先后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2019年回国,在福建农林大学继续从事“生物质”相关研究,在兼顾教学之外,他也将继续深耕科研,实现研究成果的商品化,这是帅李一直的想要达成的目标。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郑浩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郑浩,2024年国家杰青获得者(1985年,39岁)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硕士获得清华大学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双学位,博士毕业于德国马普陆地微生物所,之后师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Nancy Moran院士开展博士后研究。2018年,郑浩教授以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青年人才国任教,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学院教授,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Microbiome等杂志发表 SCI 论文10 余篇。

“超级细菌、抗生素、细菌耐药性,目前,人类正面临着无药可用的困境……”郑浩长期致力于蜜蜂模式动物的研究工作。37岁那年,郑浩发表在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Microbiome的研究成果,首次证明了蜜蜂肠道菌富集和传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能力。他发现了蜜蜂可作为新型模式动物,用于研究肠道微生物中 ARG 的传播与进化机制。在演讲中郑浩介绍道:“拯救蜜蜂,就是在拯救人类自己。”目前,郑浩正在进行肠道菌天然产物及抗菌肽的挖掘,并已经取得相关专利菌株。

第三、学科前沿,主攻交叉学科。观察这些85后“杰青”的科研方向,不难发现,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方向上聚焦于交叉学科、前沿领域,攻克科研难题,去填补科研领域空白。诸如:“习惯失败”的清华副教授盛兴、“用最前沿科技解最古老谜题”的厦大教授王传超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盛兴

清华大学副教授盛兴,2024年国家杰青获得者(1986年,38岁)

科研是最适合他的工作,对盛兴这位科研道路上的“孤勇者”来说

盛兴博士的简历,可谓是学霸的顶配:2007年他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他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5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然后回到清华任教。未及不惑之年,盛兴已经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Materials,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拥有多项国际专利。目前,盛兴担任OSA 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编委。

实力之外,青年学者可能最需要的一项技能就是“习惯失败”。被问及在交叉学科研究遇到的巨大挑战时,盛兴说:“科学研究本身就是探索未知的领域,理论上来说,任何课题都有其难度,既然选择这一领域,我不认为其挑战是戏剧性的。”微电子、光电子、生物、医疗,听起来很酷,可真要在研究中把它们有机结合,对科研人员的要求并不低“对于失败,自己慢慢都习惯了,能够顺利成功的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的想法可能想得很好,这个点子不错,值得尝试,尝试了却失败了,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只能不停地探索,这也是科研的乐趣所在。”他说。

厦门大学人类研究所教授——王传超

厦门大学教授王传超,2024年国家杰青获得者(1987年,37岁)

让骨头“开口说话”,是王传超教授在用最前沿的科技解最古老的谜题。“我喜欢做没有人做的事情,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答‘我们是谁’这一命题。”抱着这样的信念,王传超坚定选择了人类学这条“少有人走过的路”。王传超,在用自己的努力,为寻脉中国跋涉万里:这位年仅37岁的“跨界教授”,他的足迹早已遍布全国各地,十几年的考古生涯,他带领团队寻遍全国考古遗址,5000余例的人骨材料样本收集,中国古代人群基因组数据库的建立……

“我们终于回应了十多年前的梦想——希望中国人有自己的数据回答中国人自己的问题”,王传超说道。在学术成就上,王传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等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他引领并实践了考古学、语言学和遗传学的跨学科新兴交叉研究发展,离开哈佛医学院回国后,从无到有建设国内一流、世界顶尖的生物考古实验室;在全球首次发布中国台湾岛内的古人基因组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85后“杰青”中,有不少学者是院士大佬的弟子。诸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郑浩,博后期间师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Nancy Moran院士。北京大学研究员雷霆,师从斯坦福大学首位华人院士鲍哲南。对“杰青”的学术进阶而言,院士导师的指导与“助益”不止是博士、博后时期的科研指导,在独立科研以后,大多数学者仍与导师交流合作,继续在感兴趣的学术领域,潜心科研。

以上内容系蔚青学者独家分享,感谢支持!

最后,各位青年学者,你身边有85后“杰青”吗?这些优秀学者身上的优秀品质又有哪些?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学术路漫漫,普通人攀爬学术阶梯,注定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冒险……

形势总在变化,难度仍在升级!你是不是还在发愁:变化快、信息少、人脉少、科研忙,没有大把时间研究成功上岸的方法……蔚青学者作为青年学者学术生涯陪伴者,助你打破“信息差”,欢迎关注蔚青学者公众号并登录蔚青学者官网,助你轻松掌握最新的招聘信息政策解读科研动态👇👇👇

同时,对于正在备战2025海优申请季的各位候选人,蔚青学者为各位精心准备了以下超值福利,请快接住!👇👇👇

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通过以下方式与蔚青学者说取得联系。联系方式:15366039465(蔚青学者说)

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转载本文请联系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蔚青学者说
你的学术partner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