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失的附近
重新发明日常
如果说,项飙老师提出的“消失的附近”是对城市化解构居住地的观察,而大理的多元混合社区的文化场域是重新拾起消失的附近。
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创意人才在良渚的汇聚结缘,我想说,良渚的社区文化,在社会学的研究史上,将会是以“重新发明日常”的诗意叙事而呈现。
正如刘擎教授所说的,我们再也回不去那个寄托乡愁情感的精神性故乡,而是要在这个不确定性的时代中,打造我们心中的理想乡,这就是良渚正在孕育的在地社区文化。
在良渚住了一段时间,简单说下我有限的良渚文化村的体验。听图拉鼎说,良渚是去年玉鸟集开业之后,年轻一代的村民开始出来走动交流,慢慢也就形成了类似疯狂星期四的氛围,今年陆陆续续有了很多年轻的数字游民、自由职业者、独立工作者开始迁往良渚居住。
很多人也对这一现象感到好奇,也有不少人开始拿良渚和大理进行对比,例如我这种去年在大理,今年在良渚,很多时候都会被人问“为什么从大理跑来良渚 ?”
大理·良渚两地的身份认同
WHO ARE YOU
我的直观感受上,良渚文化村的社区氛围和大理的社区氛围是截然不同的,虽说大理的社区更加多元化、多样性以及也更加野性自然,但是大理相比于良渚,则缺乏了基于同一身份标签的强自我认同感,去推动地方区域的公共建设。
例如大理的社区,Dali+,老胡砸了重金试图推动大理在地社区的公共物品建设,Dali+早期提出了一套公共贡献的积分治理机制,尝试整合大理在地社区的计划并没有成功,主理人的更迭也转向了在地文化的深耕,与初创时期的战略目标已然不同。
大理的诸多社区是分散自治的,NCC、706、dali+、以及还有胖大海的野人俱乐部、SeeDAO在山水间搞的Seeshore等等不同的主题社区/组织之间,人员是流动性的、且身份边界是模糊的,社区之间尚未形成明确的身份标签。
「新大理人」远不如「良渚村民」这个身份认同更加紧密。良渚文化村的“村民”文化,则似乎成为一个自然而然就形成一致认同的身份共识。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今年迁移进良渚的年轻一代朋友,以即刻用户为代表的良渚新村民,都会即刻主页挂上良渚村民的身份标签。
我认为在社区身份自我认同背后,表面上看是做出了在定居或长居的选择,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选择了在一个地方长期发展的人生决策。
去年在大理的朋友,大部分都不提定居大理,而大理政府去年试图推动的数字移民计划,似乎也并不被游民买单。
大家很自觉的,会觉得说我是来旅游的、旅居的,长待的,有不同的居住需求,并不希望被安排。
来到良渚的数字游民、独立工作者则是希望作为聚集地,有长待定居的发展需求,这点真的也很不一样。
大理社区实验的社会价值
还记得2023年大理的夏天吗?
事实上,我认为去年大理的社区实验开了一个很好头,只是可惜后续的诸多原因,导致了这群国内少有的社区实验的先锋人员,纷纷离开大理去往各处。
作为某个特定时期的经历者,我认为去年大理的社区实验,有效验证了「单一空间主体+多功能空间,20~30人规模,共居共创几个月」是最佳的共创孵化模式之一。
去年我也尚未意识到,共创社区有可能演化成为未来社会创新系统的核心力量。
让我们将故事场景拉回到2024年夏日之初,可能也是洞察到了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当时负责大理706的方荣提出了分区经营的规划,即dali+、NCC、大理706三足鼎立,dali+提供常驻1~2年的,而NCC提供2~3个月的居住,大理706提供面向2~3周的居住时长。
今天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这个决策确实影响了如今的线下青年社区、以及数字游民社区未来几年的走向。
大理706转型向了短住的社区民宿,因为靠近大理古城,所以价格一下子就上去了。当时还是在SeeShore(SeeDAO的线下社区据点)住的我,被方荣忽悠去了大理706,找我探讨交流将706转型成DAO,也就是那时开始与NCC的主理人团队接触。
P.s 当时选房间是按照参与共创的序号来了的,我是第五顺位,选了303B的房间,303B户外风景一绝,出门就是天台俯瞰大理古城洱海。但赛马场的抽水泵吵了我一整个夏天,去赛马场找负责人投诉也无果。(但看在赛马场给我们提供场地玩飞盘,行吧~
当时存在一个gap期在于dali+装修太慢,NCC提前赶工完成,原计划去dali+的很多人也去了NCC(包括我),NCC在跌跌宕宕中一路成长,到今年NCC与安徽黄山的双向奔赴。
从黄山发改委发布的数字游民产业政策,以及对黄山NCC的大力支持,事实上已经在悄然奠定了乡村振兴事业下,数字游民+文旅产业的一种新的经济业态的浮现。
从706到NCC,我认为是国内在青年共居社区到青年共居共创社区的一次分水岭里程碑。
大理社区是基于泛身份认同的弱共同体关系,去建设公共性是困难的,然而只有从个体性到共同体,从共同体到公共性,再从公共性反哺于个体性,社区的社会价值才算完成了闭环。
目前尚未有任何社区完成这一价值体系的闭环。
无论是大理706的自我解构,还是NCC主创团队迁移到黄山,以及我离开大理寻求一个更加理想的共创社区土壤,当然更久远的是在大理居住了10年的老许和阿德,跑到了安吉发起了DNA和DN余村。
我们这些人的故事,可能也越发证实了,大理更像是社区的精神文化发源地,但却不是社区进一步成长的土壤。
大理是心中永远的白月光,但很遗憾进一步的发展与其无缘。
迁移的背后是青年的发展诉求
创造力需要生命力的滋养
今天的我们处于社会转折的谷底之中,科技力量正在逐步批量性地消除传统劳动职业,而经济转型周期则导致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缺乏合适的就业岗位。
近几年来的社会思潮(内卷与躺平)也使得青年群体进入自我探索期,积极性的工作意愿陷入了停滞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劳动人口因为生产关系的结构坍缩因素,正在逐步形成一个人力资源堰塞湖。在堰塞湖出现溃堤导致洪灾之前,如何有效进行疏通、疏导?
那些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总是需要一个自由多元的发展环境,需要一个不受职场规则约束的创造力场域。
这些相比于职场工作的自由工作者,基本都是叛逆传统城市生存发展叙事的「边缘人群」。
经过这些年对诸多地方调研考察,我认为一个相对理想的土壤环境,要具备文化、经济、与科技的融合,才能汇聚多元文化背景的人群。
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创造力的场域里,自由自在搞项目,既能兼顾文化艺术的情怀,同时掌握前沿创新科技力量。
这几个条件汇聚在一起确实苛刻,我目前认为,良渚以及余杭一带区域,是最为接近的。
良渚社区文化底蕴是什么?
文化图景与意义构建
良渚5000年历史见证人类文明的跌宕起伏,这片土地对人类文化图景的意义构建非常重要。
良渚文化村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乡村,而是早期从城市走向郊区的中产们,追求精神意义上的理想乡,良渚文化村事实上是作为一种文化意义而呈现的,而非眼前所见的坐落成排的小区楼栋。
大理在地文化在过去数百年是具有连续性的,且是一个以白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混居的区域居住形态。
而良渚文化村事实上从开发建设仅有一二十年的历史,良渚5000年文化历史在考古遗址,考古记忆与现实发展的连续性是断层的。
例如白族文化在大理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而古良渚文化是良渚文化村的考古记忆。
从考古历史上,良渚文化村过去十来年的村民在文化意义上依旧是属于这片土地的新移民,正如桃花源记一般,试图打造中国人心目中的宜居理想乡。
良渚社区创新精神是什么?
自然涌现的创造力
尽管聚集在此地的自由职业者们喊出了“自由良渚”的口号,但我在这个地方感受到的是作为“自然人”的气息,在良渚这片土地的古老文明中觉察一种自然性的生命状态。
我认为科技必须有人文精神的意涵,必须有人文主义的回应。越是前沿的科技力量,越是需要古老的智慧蕴化。
我们幸运地得以依赖这片土地的文化力量,跳出“工具人”的身份枷锁,重归“自然人”的身心一体,践行以人为本的生活工作理念。
而随着一波又一波的人群涌入,正如沈老板所说,当前数字游民、独立工作者的涌入,属于第七波迁入人口。
这第七波迁入人口也将进一步推动良渚作为一个人文科技理想乡的文化符号,富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一代良渚新村民,也将为良渚注入时代性的精神意涵。
今天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科技创新精神是缺乏的,而只有良渚和大理,或许,有机会能够成就人文科技的创新圣地。
因此,我们也希望推动成立 「良渚·大理的共创社区协同发展小组」,我们希望两地社区的青年能够建立资源互补的协同发展关系,一起点燃社会创新的火花🔥
活动预告
良渚真的是一个“小大理”吗?为什么大理的数字游民选择迁居到良渚?
这个话题已然是网络上的热门议题,我相信肯定有很多朋友对此感到好奇,在这两个相距2000多公里的地方,良渚和大理之间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又是什么?
而随着云南省政府发布了《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终于明确提出了,要在大理打造全国最具友好度的数字游民创新创意栖息地,并提出了要建设5个数字游民基地的目标。
那么,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刚来到良渚的数字游民会重新回流到大理吗?( 笑🤣
同时,我们也将解读云南省政府发布的《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报告,分析其背后的产业经济发展机遇,一起从乡村、养老、文艺、体育等旅居产业经济分析。
面向未来的创新创意人才,在良渚和大理,都有哪些发展机会值得挖掘?以及又将如何参与其中?
我们将于11月6日下午2点,在良渚·同心荟 举办一场线下研讨交流会,并邀请大理与良渚两地的朋友,交流探讨以上这些问题。
如果你同时对大理和良渚两地都感兴趣,那么,机会难得,千万不要错过本次活动~
我们希望在良渚建设一个基于 Creator Community 的基础分布式共创网络,成立一个706良渚的创造者社区,鼓励更多创造者在共学共创中,创造一些价值观驱动的,有意义的事情。
706良渚将在良渚将推动更多不同主题类型的共学共创活动的落地,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加入、参与各种各样的共学共创活动。
我们即将在良渚推动「共创开放日」,敬请期待!
加入好友备注【共创】 ,拉你进706良渚大群。
706良渚也将为各种青年共学的活动提供帮助,具体如提供社群推广、公众号推广、场地空间支持等,以及提供临时免费的住宿等。
如果你有特别想要发起的共学活动,欢迎加入706良渚的「 共学Mentor计划 」,填写以下报名表单,我们将会与你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