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语
Michel从自己的社区经验出发,提出了“Start from Who”的共创社区营造概念。
他认为,一味把社区治理放在宏大愿景、甚至社区规章上,并不能解决社区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他来说,社区发起者和前期的构建者的个性与魅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前来社区的人。治理好人的加入和退出机制,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或许可以更好地度过黑暗时刻。
👇点击关注我们,探索生态社区研究
翻译 | 706良渚·生态社区研究与传播小组
编辑 | 十笔
从Who(是谁、为谁)开始营造社区
作者:Michel Bachmann
在最受欢迎的TED 演讲之一中,西蒙·斯涅克鼓励人们“从为什么开始”(Start from Why)。也就是说,领导者应该首先专注于阐明其组织的目标,以推动人们采取行动。
我不同意,至少在社区建设方面。
你所吸引的人就是你自己
我所经历过的大多数社区都像是创始人的一面镜子。
例如,柏林的Hub 是由一群教练和实干家创建的。他们的愿景是创建一个由企业家、创意人士和其他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人们组成的多元社区。
但最终这个社区由于无法实现其愿景而解体。为什么?因为教练吸引的是教练,不是企业家。而且大家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讨论“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可能成为什么样子”。至少我那时候的观察是如此的。
我在苏黎世的Hub的创立中得到的经验是,要从开始就建立一个核心人群,这个人群是我们理想未来的缩影和种子——蕴含着未来一切的 DNA。
首先,我们邀请了一群精心挑选的人来参加我们的首次共创活动,并邀请他们成为创始成员。然后,我们为社会企业家创建了一个特别计划以便他们加入。我们希望这些人成为我们的核心,事实上,我们的确吸引到了一千多名成员,组成了今天的苏黎世Impact Hub。当然,这中间还有很多别的步骤,我们一路上也犯了许多错误,但这是另一篇文章的故事了。
“Why(为什么做)”设定了目标,“Who(谁来做)”决定了视线目标的潜力。
社区的一切都是关乎人的
人们加入社区通常是因为他们认同社区的愿景,但他们选择留下或不留下是因为社区里的人。我见过许多社区失败了,它们都有一个美好的Why(愿景),但没有关注Who(成员)。
据我所知,大多数旨在创建一个受Teal 启发的集体计划都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许多计划一开始都以“为了一个更好的世界”为开端,邀请任何人加入——然后陷入无休止的讨论,直到人们厌倦并离开。
宏伟的愿景会拉高人们的期望。如果体验没有达到这些期望,怨恨、愤世嫉俗和不信任就会积累起来,并最终导致社区瓦解。
归根结底,是人本身,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将社区凝聚在一起。人际关系(的好与坏,存在与否)在任何时候都会胜过强有力的使命宣言(和任何细枝末节的规则)。
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的一个社区是Enspiral。该社区位于新西兰,创建了一种新型集体,让不同专业的成员和公司能够共同开展有意义的工作并创造共同价值。
提升社区凝聚力的一项关键做法是每年举办一次务虚会(annual retreat),邀请每个成员参加,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这确保了随着社区的发展,人际关系得以保持完好。
“Why”(愿景)是一个好的虚构故事,“Who”(我们面对的人)才是每天的真实经历。
设定价值观,而不是目的
围绕共同目标并保持一致是很重要的。然而,拥有一套共同的价值观更为重要,尤其是在面对问题和挑战的时候。
在那些困难的时刻,我们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存在?是什么让我们走到一起的?更关键问题是:我们是谁?我们真正珍视的东西是什么?我们有信心竭尽全力捍卫吗?
几年前,当Hub 进行全球品牌重塑并更名为Impact Hub 时,创始人之间激烈的唇枪舌剑引发了多次紧张局势。许多人因此感到不安,并威胁说将脱离Hub 网络。但社区成员仍然坚持核心价值观:信任、勇气和合作,采取符合价值观的行动,对话终于变得颇有成效。最终,紧张局势得到解决,网络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一个体现了价值观高于目的的社区是火人节。很少有人能说出火人节的目的是什么,但几乎所有成员都知道或至少知道“十项原则”,这些原则指导着每年七万多人聚集在内华达州沙漠参加为期一周的节日盛宴。成为“火人”并不在于拥有共同的目的,而在于体现社区所代表的价值观。
“Why”总要去适应世界的变化。“Who”则坚持改变世界的决心。
社区的边界
许多社区都在为是开放还是封闭而苦苦挣扎。大多数社区都希望具有包容性,但又觉得需要某种界限来保护他们已经创造的东西。
换句话说,多样性和一致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定义好“Who”(谁被允许进入)的问题可以帮助社区缓解这种矛盾——它阐明了社区是为谁服务的,以及加入的成员标准是什么。
例如,内部创业者联盟(League of Intrapreneurs)只接受那些在大机构内部推动变革的人。它不会容忍违背其核心价值观:展现完整的人性、作为共同创造者做出贡献并在他人中保持透明。
也就是说,通过为“Who”定义明确的标准可以超越开放与封闭的选择困境。这样一来,社区不再是排他性的,而是选择性的,并为人们的加入设置一个可渗透的边界。关键行动是要对标准保持透明,并严格遵守。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狂喜舞蹈社区(Ecstatic Dance)。这是一种自由的舞蹈形式,已成为一项世界性运动,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只要他们遵守舞池中的准则:不说话、保持空间安全、0醉酒。
准则重要的功能是将不遵守准则的人从社区中驱逐出去,否则就会破坏“Who”(谁被允许进入)的清晰度和每个参与者的体验。
“Why”(对愿景的认同)是一份公开邀请,“Who”(谁被允许进入)则设定了一个健康的边界。
黄金螺旋!
基于这些见解,我围绕“Why/How/What”对西蒙·斯涅克的黄金圈(Simon Sinek’s Golden Circle)进行改进,将“Who”置于核心,并将其描绘成螺旋形而不是同心圆,以反映其动态性质:
换句话说,当你着手创建一个共创社区时,应当总是从“Who”(是谁、为谁)开始,然后再向外发展:
WHO:我们是谁?我们代表什么?
- 阐明你们是谁以及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邀请一群代表理想未来的核心人物
- 说明什么可以为你门创造价值
- 定义一套连贯的共同价值观和原则
- 确定哪些位置是缺失的以及将如何纳入他们
WHY:我们为什么存在以及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 展现所处的更大背景
- 探索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询问自己想创造什么
- 将你们想要共同构建的世界具体化
- 定义成功的具体标准
HOW:如何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目标?
- 明确实现抱负的各项需求
- 发掘每个人的天赋并与需求相联系
- 确定缺少什么以及如何填补空白
- 建立合理的机制来表彰每个人的贡献
- 就合作中的角色、节奏和规则达成一致
WHAT:我们给世界提供了什么?
- 阐明你独特的价值主张
- 明确你想要提供的具体服务
- 明确给予/接受关系
- 构建原型并与实际用户一起测试
- 结果评估并快速迭代
当然,上面这一切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随着社区的发展,你将继续在更深层次上回到“Who”、“Why”、“How”和“What”的问题,最终将不同元素连接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因此,我将其描绘成螺旋而不是圆环。事实上,西蒙·斯涅克在“Start from Why”中写的大部分内容我都放在了“Who”身上。
换句话说:你对“Why”的了解越深,你对“Who”的了解就越多。所以我所提出的不过是一个更稍有不同、更加微妙的模型。
最后一点:你越是向内看,就越难改变事物。
随着你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反应,“What”会定期发生变化。随着你学会更有效地合作,“How”也会时常发生变化。而“Why”通常只有在发生更大的转变时才会改变。无论是从内部还是从外部,你都需要不断重新思考你存在的理由。
改变“Who”(是谁,为谁)是最困难的,需要深刻的变革,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的戏剧性和愤怒的离开。所以,明智的做法是认真对待“Who”(是谁,为谁),并从一开始就投入大量精力来培养和坚持。
原文发布日期:2018-07-24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michelbachmann/start-with-who-15b8857ed718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