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风,是我

文化   文化   2025-01-08 06:30   河北  
01

阳光下,盆中兰叶,碧绿通透。父亲倒背着双手走到阳台这儿,他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低头看我浇花,“这韭菜长得不错!”

我更正说:“这是兰花,不是韭菜。”

父亲顺着自己的思路自顾自地说道:“要是种韭菜,叶子长这么茂密,这几盆能割好几茬呢。”

02

三盆兰花,有两盆长出了深绿的花苞。今年的我,不会再犯去年的错误。

兰花喜润恶湿,喜干忌燥,平时浇水,我总是从上往下漫灌。去年,浇花时手脚毛躁,水灌进了花苞里。没过几天,有两个油绿的、时发逸香的花骨朵,枯萎黑朽了。

心中难过,却追悔莫及!

爱是什么?是“善用其心,善待一切”;不是以你喜欢的方式待人,而是以对方喜欢的方式相处。

找来大盆,晾置半盆清水,时间不短于一天,让水里的氯发散发散。然后,把花盆搬来,浸入盆中。盆底有数个气孔,花根自下而上吸收水分。

虽说“交人交心,浇花浇根”,但浸盆润花时间不能过长,因为“兰喜水而畏积”。浸润两个小时后,要及时将花盆移出,晾至透气通风之处。

浸盆补水润花,名曰“滋兰”。

03

文人画家沐斋兄有《滋兰笔记》,写他育兰、画兰的人生感悟。

沐斋兄深居简出,搜尽天下兰品,家中有三百盆之多。朝夕相伴,兰姿兰馨,早已沁入他的心脾。其书其画,其文其人,古雅脱俗,似一位“活在当下的古人”。

我家兰花,只有三盆。寒兰来自福建武夷山,春兰来自浙江天台山,宋梅来自安徽。来得最早的,是寒兰。

偶客武夷山,茶人正岩兄陪我山中行走,访到兰圃。一丛寒兰,一见倾心,一时满心欢喜,于是捧了一盆回北方。

抵家的当晚,将寒兰供于佛前。次日清晨,燃香供水时,欣喜地看到含苞的兰在佛前开出了一朵花。然而,好景不长。两天后,花朵凋谢;一周内,细长的兰叶出现枯斑。喜悦之情,转为焦虑。急赴花肆,访莳花老者,请教养兰之法。

花老说:“兰居山野,风为裳,水为珮,丽日为友,明月为伴,山中才最适合它啊!城市喧嚣,雾掩霾缠,兰花长势不旺,是它不适应这里的环境。”

哦,原来兰花也是怀着乡愁的。

花老售我花药,并提醒道:“北方入冬后,室内暖气宜人,但于兰花来说,却过于干燥。所以要勤补水,每次浇则浇透,浇后放到阳光能照到的地方,通通风、透透气。”

花不负人。喷药旬月,兰叶重现挺拔之姿。

见我养兰如此用心,妻子有些不解:“都说兰花难养,你一个不耐烦的人,能坚持多久呢?”

过了一段日子,见兰叶长势茁壮,妻子赞叹说:“不光花养得不错,人也变得不爱着急啦。”

我惭愧作答:“若真像你说的这样,那就不是人养兰,而是兰养人了。”

04

我家这三盆兰,都属春兰,在春节前后开花。花开时,香而不腻,淡而悠长,花期长达月余。其他时候,细长的兰叶可资品鉴。所谓“花赏一时,叶赏经年”。

经年累月,二十四节气周转,其间肯定传递着神秘的生命讯息。人接收不到,兰花却能接收到。

寒兰如君子,诚信待人,每年立冬,就开始长出花苞。

养花如育儿。有时,人喜欢把等待与忍耐,说成“静待花开”。花开之前,好像只做等待与忍耐,就可以无所事事了。

其实,还是适用有为法的,可以松土,可以施肥,可以除虫(兰虱,兰叶上的白点点),可以浇水,但不可以揠苗助长。

娃不好带,花不好养。育儿,不是穿暖吃饱就行,父母要通透,就像兰花需要透水、透气、通风一样。

兰花需要阳光;孩子需要爱的阳光照耀,父母的鼓励、欣赏,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兰花离不开土壤;父母的怀抱是孩子的依托,父母的背影是孩子的依靠,家庭和谐,孩子才会情绪稳定,做事踏实。

兰花需要养料;父母的关爱、推动,能帮助孩子直面困难,不断突破。

兰花需要空间;如果父母管得太严,孩子就会没有朝气;人无法教会一棵树如何伸展枝桠,父母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闲,自由玩耍的时间。

还需要温度,要热情,不要冷漠;需要水分,上善若水,可滋润,可滋养。

生命是个有限的过程,所以要尽可能去拥抱和体验。一个人活明白,不只需要时间,更需要经历。

兰花开时,花瓣会在虚空中写出一个“心”字。

就像父母与子女以心换心。

05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石隙间,或者山溪峭壁的斜坡上,次生于杂木林荫下。在山野中,不时拂过的风,会让细长的兰叶摇曳生姿。

家里养的兰花,哪有机会经受过风吹雨打呢?

念及此,每每在浇花后,我会花些时间抚弄兰叶。

有时双手把四散的兰叶捋到手中,叶片相摩,沙沙作响;有时随意拨动兰叶,抚向左边或者右边;有时手指粗鲁地将兰叶圈过来、转过去;有时手指作梳,像梳理头发一样把纠缠的兰叶理顺。

妻子好奇地说:“你这动作,看着像是在撸猫呢?”

“我想让兰叶感受感受不同样式的风吹过。”

多年前,读过三联版的《不是我,是风》,作为妻子的弗里达记录的她和作家劳伦斯的生活与爱情。

此刻,我想对兰花说:“不是风,是我。”

《红楼梦》里有“兰言”二字,意思指“知心话”。我的这些“兰言”,说给兰花听,它或许真能听懂呢?

以文弘法,写作不易,读后受益,请赞1.0元。

行愿者之歌
分享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喜。——马明博(作家、文人画家、禅文化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