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除夕,明日新年,我们该做点什么
文化
文化
2025-01-28 06:31
河北
在中国人的习俗中,除夕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外工作的人回到老家,要和父母一起吃“团年饭”。就老民俗而言,除夕之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吃过晚饭,一家人还要围炉守岁。辛亥革命后,中国人过日子有两套程序:日常按西元纪元生活(即所谓公历,以耶稣诞生为公元一年),但是指导农耕生产、生活的,依然是依照传统的农历(又称夏历,托名是由远古的黄帝制定的,俗称老黄历)。按公历说,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然而在中国人的认知中,除夕未到、春节没过,不算是进入了新的一年。春节虽有八天假,大人孩子都不清闲。尤其今天,家家忙碌着辞旧迎新,但也别忘了净慧长老的提醒:“信仰不退休,修行不放假。”腊月三十,民间称作“一年到头”,也叫“年终岁尾”。在禅门,“腊月三十”,也是一桩公案。南宋高僧大慧宗杲,有位在家弟子,名叫曾天游,是朝中侍郎。一日,曾侍郎给宗杲禅师写信求法,禅师回信说:“来书续数过,足见具铁石心,立决定志,不肯草草。但只如此,到腊月三十日,亦能与阎家老子厮抵……今时学道之士,只求速效,不知错了也。却谓无事省缘,静坐体究,为空过时光。不如看几卷经,念几声佛,佛前多礼几拜,忏悔平生所作底罪过,要免阎家老子手中铁棒,此是愚人所为……”在禅师眼里,这“腊月三十”,如同人生的最后。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人这一辈子,无常之中,有一件注定的事,就是在不确定的将来,有个终点在等着他。净慧长老在禅堂开示中说:“如果能把修行落实于当下,那么我们就不必担心到腊月三十会手忙脚乱,不必担心最后一息不来时会前路茫茫。”“能够不动摇,能够做得了主,在生死中,在生死到来的时候,在腊月三十日才能勉强打发得开。修行人,就是要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锻炼自己,考验自己。锻炼自己抵制烦恼的力量如何,考验自己定力如何。”“逆境中能做主,能不起烦恼,在顺境中又如何?也是考验修行人的一种现实的境界。在逆境中不能动心,在顺境中更不要动心,顺逆都有方便来对治,顺逆都不动心,修行才有少分相应。”“古来的禅师都讲,功夫的真正受用,是平时在烦恼堆里跳得出来,在腊月三十到来时,能够自由自在。这两条,可以验证有真功夫还是没有真功夫——在烦恼堆里跳出来不容易,腊月三十日到来自由自在更不容易。”禅门讲“真修实证”。只有真修,才会有实证。在腊月三十到来之际,禅修者更应借净慧长老的开示“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事”,来提撕、警觉、振作自己。有人说,禅修者是走出神话、走进现实生活的“圣斗士”;他们挑战的是无始劫以来隐藏在心灵深处的魔鬼、宿敌或致命病毒: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财色名食睡。禅修者的战斗方式是静坐,装备是坐垫、披肩、裹腿布。在腊月三十,有没有想到,静下心坐一枝香,来喜迎新年?禅修,就是觉照当下一念。把身体安稳在禅垫上,把自己心中的每一念都觉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无明烦恼刚要萌动时,就要用智慧的光芒照破它,不随它迁流。净慧长老说:“当下是个永恒的概念,当下不等于是这一念;这一念过了,下一念还是当下;当下能做主,时时处处都能做主,这就是‘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能做到这一点,何愁生死不了,何愁烦恼不断,何愁圣果不成?”莎士比亚说:“所有过往,皆是序曲。”大年除夕,是结束,也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