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干支上说,2025年是乙巳蛇年。
在天干中,甲乙为木,甲木比喻高大的植物,乙木为灌木及草丛。乙巳,蛇处草丛中,当得安稳;祝福风调雨顺,诸业兴隆,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去年是甲辰龙年,前年是癸卯兔年。辞旧迎新之际,我自撰春联:兔染墨色归沃野,龙起砚池布德泽;横批:文心雕龙。
初拟横批,想到的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有龙则灵”。一番思忖,还是决定换为“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南朝刘勰的文论巨著。论及写作,刘勰有高论:“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我自认为还算个文人,日与笔墨纸砚相参,以文字为生涯,纸上推敲,熔裁字句,凑出这“兔染墨色”“龙起砚池”,也算是“文心雕龙”吧。
佛说,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是不完美的、无常变化的,也是“龙蛇混杂,凡圣同居”的。如今,龙年去,蛇年来,时轮转动,春联又要拟新了。
说到蛇,好词少。用心斟酌了一番,勉强得句:利他则灵蛇献瑞,自洽勿刻鹤图龙。
横批:曲直向前。
“曲直向前”四字,形象概括出蛇扭动身子在草丛中向前爬行的状态。
十二年前,佛光山发放的迎春福贴为“曲直向前,福慧双全”,星云大师的“一笔书”。“曲直向前”这四个字,是大师对人间的提醒:成功的道路,从来不会笔直如线。
利他,是佛教用语,指给予他人方便、利益,而不求回报。
“灵蛇献瑞”是个典故,出自《淮南子》中“随侯珠”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君主随侯出游途中,见到一条大蛇受伤,便以药敷之。大蛇痊愈后,游入江中,衔来一颗明珠,送给随侯。
随侯珠,也叫“灵蛇之珠”,代表着善良、利他的发心、知恩报恩。
人们常用“随侯珠、和氏璧”比喻世间罕有的珍宝,简称“随珠和璧”,概称“随和”。具体到为人处世,随和,也是人性中的无价珍宝。
“利他则灵蛇献瑞”,其中隐藏着密意:发心利他,要像菩萨那样不求回报。做利他的事,求回报是“有为法”,不求回报是“无为法”。当然,像“灵蛇之珠”这样,对方若知恩报恩,有时也会“不求非不得”。
对“自洽”一词,很多人或许会感觉陌生。
“自洽”源自英语“self-consistent”,直译为“自我融洽、自相一致”。其源于逻辑学,指一个理论能够自圆其说,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存在矛盾冲突。
这个词也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中。比如在心理学上,“自洽”指人的行为和信念之间的一致性,即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自我认知、价值观是相匹配的。
对禅修者来说,“自洽”则意味着“如实知自心”(客观认知自己、评价自己)、“自我和解”(坦然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怡”(保持自信、欢喜、坦诚的心态)、“不外求”(不盲从、不随大流)、“自足”(知足)等。
“刻鹤图龙”一词,出自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原指匠人逼真地雕刻鹤、描画龙。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竟惭真体”,则提醒人即便刻鹤图龙惟妙惟肖,也终究不是实物。
下联这句“自洽勿刻鹤图龙”,是自我提醒:追求内心的圆融自在,不要拘泥于外在的形式,更不能“叶公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