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发育期的营养缺乏病

文摘   健康   2024-11-08 23:52   江苏  

一、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主要在婴幼儿阶段发生,原因包括食物供给不足、喂养不当、感染和腹泻等。该病可分为消瘦型、恶性和混合型。具体表现如下:
消瘦型

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由于食物中能量供给不足引起。

轻度不足时,患儿体重增长缓慢,身长正常。

严重不足时,患儿矮小,皮下脂肪明显减少,呈现猴腮状。

皮下脂肪减少的顺序为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恶性营养不良

能量摄入可满足需要,但由于饮食中蛋白质严重缺乏而发生。

常见于断奶后仅喂以蛋白质含量极低的淀粉类食品。

出现周身水肿、肝脾肿大、腹水,身长通常不受影响。

水肿原因是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尤其是清蛋白水平下降。

混合性营养不良

能量和蛋白质同时缺乏,后果严重。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生化检查中,血清白蛋白降低是最具特征性的指标。

主要并发症有营养性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大脑和智力发展迟缓等。

在我国,严重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已经很少见,但在一些地区,轻度蛋白质-能量缺乏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城市低收入家庭、农村和较贫困地区的儿童中。轻度缺乏可能导致生长发育滞后、瘦小、肌肉无力以及反复感染等症状。因此,改善儿童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确保优质蛋白质和特定氨基酸的摄入对于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预防对策包括鼓励母乳喂养,适时添加辅助食品,增加油脂和坚果摄入,提供优质蛋白质来源,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并在发生严重营养不良时进行医学营养干预。

二、缺铁性贫血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铁贮存可以满足其在出生后4个月内对铁的需求。母乳虽然含铁较少,但其高吸收率可达50%左右。然而,当婴儿年龄超过6个月后,由于身体迅速生长发育,铁贮存逐渐减少,同时进食辅食不足易发生。因此,在6个月至2岁的儿童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较高。


   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或者婴幼儿出现偏食和挑食行为,都可能导致铁缺乏,进而引发缺铁性贫血,是一个常见问题。6个月至5岁的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是血红蛋白低于110g/L,表现典型症状为口唇和黏膜苍白、疲乏无力。铁缺乏还会对儿童的行为和智力发育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免疫和抗感染能力,同时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增加铅中毒的风险。

在喂养方面的原则包括:

1.补充富含铁的食物:提供富含铁元素的食品,如红肉、鸡肉、鱼类、豆类等。

2.增加促进铁吸收的食物: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等,以促进铁的吸收。

3.减少抑制铁吸收的食物:避免在主食中过多摄入含植酸和草酸的食物,如全谷物和咖啡。

4.采用铁强化食品:选择富含铁元素的食品,如铁强化的谷类食品和儿童营养品。

5.找准病因:首先通过饮食疗法解决问题,必要时考虑使用铁剂进行补充。

这些喂养原则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铁元素摄入,预防缺铁性贫血,并保障其健康成长。


喂养方法:
 注意选择富含铁的食物
 这是贫血患儿的首选措施,瘦肉、蛋黄每天各一次,健康动物肝/血每周2次,木耳、芝麻每周 2~3 次。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柑橘类水果、果汁或蔬菜汁(泥)可促进膳食铁的吸收,最好每餐都有。
避免或减少抑制铁吸收的食物
避免给幼儿饮用浓茶,因为茶中的鞣酸(也称为单宁酸)可能抑制铁的吸收。对于富含草酸的蔬菜,例如菠菜,建议在烹调前先用水焯一下,而含有植酸的面粉可以通过发酵的方法减少植酸含量。
   如果患儿患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病等,应先进行驱虫治疗,然后再采用上述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喂养方法。对于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儿童,需要补充叶酸、维生素B₂等营养素,同时增加瘦肉、肝脏、蛋类、绿叶蔬菜等食物的摄入。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促进健康生长。


铁缺乏对儿童大脑发育,尤其是学习和行为能力的影响已被广泛认可,而且这种影响无法通过后期的铁补充来逆转。因此,预防铁缺乏变得刻不容缓。在预防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方面,首先需要纠正各种潜在原因,并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这包括加强妇幼保健工作、预防早产、提供科学的喂养指导,以及及时添加富含铁量和高吸收率的辅食。对于较大的儿童,应纠正偏食行为,并采取措施预防鼻出血等问题。这一系列综合措施有助于确保儿童获得足够的铁营养,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佝偻病

由于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或者缺乏紫外线(日光)照射,可能导致典型的维生素D缺乏状态,进而引发钙磷代谢失调和骨骼钙化不全,形成佝偻病。佝偻病主要发生在处于骨骼生长期的幼儿,尤其是3到18个月的婴幼儿。在佝偻病发生于出生后头6个月的情况下,婴儿可能会经历惊厥和抽搐,这是由于低血钙引起的。然而,也可能只表现为轻微的骨骼变化。

6个月后,患者易出现骨痛和抽搐,血钙水平下降,牙齿萌出延迟,骨骼无法正常钙化,变得软弱易弯曲。患儿表现为易怒、烦躁、夜惊、多汗,睡觉时经常摇头擦枕,形成“枕秃”。额骨和顶骨凸起,形成“方颅”。囟门闭合晚,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凸起形成“肋串珠”,胸骨前突形成“鸡胸”,肌肉张力下降,关节韧带松弛,腹部膨大。运动发育迟缓,独立行走较晚,下肢弯曲呈“O”型或“X”型腿。

      喂养原则:提倡母乳喂养;充足的日光照射;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处理措施:
提倡母乳喂养
因为母乳中钙的利用率较高,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偻病较少。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可用配方奶粉喂养。
多食其他含钙丰富的食品
有乳糖不耐或牛奶过敏敏原)的患儿为防止缺钙,应多摄入海产品、含草酸少的蔬菜充含钙制剂。
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况
多晒太阳是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况、促进骨质代谢和预防佝偻病的最简单、有效、廉价的措施。要确保小儿平均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1个小时。在夏天,避免暴晒,可以选择在早晚时段进行户外活动或待在树荫下。
补充维生素D制剂
已经确诊为佝偻病的患儿,除了坚持采用上述措施外,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或肌注维生素D制剂或钙制剂。为了预防佝偻病,新生婴儿自2周起可补充维生素D,每日剂量为10μg(400IU),通常可以添加鱼肝油,初始时1滴逐渐增加至6滴。
注意相关营养素补充
注意相关营养素(如镁、磷、锌、铜等)的补充,严格执行合理营养的原则,防止消化道疾病,促进营养素吸收利用。
四、锌缺乏
      锌是许多关键物质代谢过程的辅酶,包括核酸和蛋白质代谢。新生儿出生时体内锌的储备有限,因此需要通过膳食摄入足够的锌。母乳中的锌含量及其生物利用率高于牛奶,特别是初乳,母乳喂养的婴儿血浆锌水平较牛奶喂养的婴儿更高。儿童锌缺乏可能导致食欲缺乏、味觉障碍(如偏食、厌食或异食癖)、生长发育不良(表现为矮小、瘦弱、秃发)、胃肠道疾病(如腹泻)、皮炎(包括皮疹、湿疹、伤口愈合不良、反复性口腔溃疡)、反复感染和感冒、神经智力发育迟缓、性器官发育不全以及脑发育受损等症状。因此,提供足够的锌对于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锌缺乏营养指导:
食物多样化,避免偏食挑食
增加动物性食物摄入,特别是生蚝、海蛎、牡蛎、贝类等海产品,是获得丰富锌的良好途径。此外,牛羊猪肉以及动物内脏也是优质的锌来源。对于妇女而言,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增加含锌丰富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提高乳汁中的锌含量。保证足够的锌摄入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妇幼健康至关重要。
采取干预措施
如因条件限制,则在缺锌地区对儿童采取干预措施,即补充锌或给予锌强化食物,最好补足到 RDA 的量(见下图 )。
口服锌制剂
口服易吸收的硫酸锌、醋酸锌和葡萄糖酸锌,现认为用较小剂量也可使血锌达到所需的水平,口服剂量为 15~20mg,饭后服较好。

如需文中产品,请于【转发】本文的USANA经销商联系!

优葆家健康书院
健康信息知识发布及内容创作服务,精准助力赋能大健康行业从业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