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丨原型是遗传的还是涌现的?对克里斯蒂安·罗斯勒的回应(全文)

2024-11-12 11:23   广东  

原型是遗传的还是涌现的?

 克里斯蒂安·罗斯勒的回应

François Martin-Vallas, Le Pin, France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Ann Kutek]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2013, 58, 278–285

译者:袁帅

共4869字

摘要:本文作者认为,荣格的原型概念不应该被简化为一个单一的定义。荣格本人对这一概念提出了许多定义,其中一些定义与其他定义部分或完全矛盾。单一而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驳斥和拒绝部分定义,但复杂的思维方式,例如埃德加·莫林(Edgar Morin)或罗伊·巴斯卡(Roy Bhaskar)所提出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考虑到荣格原型定义中那些明显的矛盾反映了心理现实的复杂性。作者的主要论点是,荣格错过了认识论的涌现概念(该概念在他去世时出现在科学中),他试图用他那个时代的认识论概念来表达它。

关键词:罗伊·巴斯卡,大脑结构,原型概念,涌现,埃德加·莫林,神经生物学

克里斯蒂安·罗斯勒(Christian Roesler 的文章(JAP, April 2012, 57, 2, pp. 223-46)提出了许多问题,在我看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标题原型是否更多地通过文化而不是生物学传播?原型概念化引发的问题。事实上,标题本身似乎限制了围绕原型概念化作为一种可传递的心理结构的争论。虽然荣格确实经常写到这一点,但这远非他处理这个问题的唯一方式。此外,罗斯勒 的标题以另一种方式限制了辩论,该标题声称只有两种可能的传播方式,要么是生物的,要么是文化的,据称其中一种足够独立于另一种,因此一种凭借其频率胜过另一种。

这更令人惊讶,因为他的文章主要基于简·诺克斯(Jean Knox)的研究,在较小程度上也基于乔治·霍根森(George Hogenson)的研究,对于后者来说,原型是一种从人类的生物根源中产生的现象,而这种生物根源是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的:显然,从这种方法来看,问题不在于这个多一点还是那个少一点,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所描述的类型都不可能出现。诺克斯和 霍根森 以不同的方式继承了荣格的遗志,一方面根据发展心理学的最新进展,另一方面根据认识论的最新进展,以科学实证的方式重新阐述了荣格的概念。在我看来,罗斯勒 的问题将争论简化为一种过于简单的替代方案,而这种替代方案与充分解释所讨论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发展研究和神经生物学的科学进展相去甚远。

克里斯蒂安·罗斯勒在他的论文开头对荣格关于原型可能通过基因传递的观点提出了一些质疑。不幸的是,没有给出对这一断言的引用:荣格在他的哪些作品中说过原型的传递具有遗传性质?我在《文集》索引中搜索时,只找到了两个基因一词的条目,一个在1937 年(第 512 段),一个在1939 年(第48段),在两篇原文为英文的文本中,都谈到了阿尼玛。在这些文本中,他认为阿尼玛(反之阿尼姆斯亦然)是男性体内存在女性基因的结果,根据荣格的说法,性别是由一种性别的基因数量多于另一种性别的基因决定的。今天,这种论断显然是极具争议的,但是,荣格整部作品中的两句话是否足以确定他对原型的立场,以至于在有关这个主题的文章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内容呢?

实际上,罗斯勒在文章一开始就通过将原型的假设基因传递与其生物学性质结合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我们应该在每个人身上都找到这些原型,因为它们不能通过基因传递[…]然后就会清楚,我们必须摆脱荣格认为这是一种生物现象的假设。

鉴于他继续强调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差异的重要性,这种同化就更加令人惊讶了,这种差异基于表观遗传,正如现在从最近的生物学研究中了解到的那样。换句话说,没有人再能认真地坚持认为基因传递是人类生物组织的唯一(或必要和充分)条件的观点。然而,这是否意味着组织因此而不再具有生物性?当克里斯蒂安·罗斯勒说,由于婴儿与环境的互动,不同个体的大脑结构不同,这是否意味着这些结构失去了其生物构成?显然不是,荣格关于原型生物性质的断言不会因刚才提到的变化而受到破坏。

既然克里斯蒂安·罗斯勒建议比较大脑结构,为什么不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呢?另一个事实是,所有人类都具有相同的大脑结构,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不在于这些结构的总体组织,而是它们不同的发展和(相互)关联方式。就我而言,我没有在荣格的著作中发现任何反对我们将原型及其相互关系和动态视为以这种方式相似的东西;但我的结论与罗斯勒的结论完全相反。此外,在我看来,关于原型的生物起源的假设今天得到了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最新研究的支持。

另一方面,关于原型本质的争论是否可以归结为关于其生物起源的争论?这只有在荣格没有提出其他假设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他经常从生物结构的角度谈论原型,但他同样经常将其描述为纯粹的结构,没有任何特殊属性。例如,他提到晶体的结构来说明这一概念。我们知道晶体是物理特性而非生物特性的结果。因此,人们可以从这些比较中得出——这是我的立场——荣格引入了(显然没有使用术语)涌现的概念,而事实上,在他有生之年,科学中还没有这样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比较可以表明,荣格直觉地认识到环境对于原型涌现的重要性,即使他自己没有深入研究这种思路。我做出这一断言不仅基于他与水晶的比较,还基于引导每只鸟建造适合其物种的巢穴的本能。

就晶体而言,这确实需要非常特定的环境条件(温度和压力)才能形成,没有这些条件,晶体就不会形成。因此,荣格选择的这个例子应该让我们将环境视为原型涌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像克里斯蒂安·罗斯勒似乎断言的那样,在荣格看来,原型独立于环境。鸟的例子证实了我的观点:为了筑巢,鸟儿依赖于有利的条件,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它将无法找到筑巢所必需的地方或材料,也不可能找到触发其本能项目的刺激。我认为我有权说,克里斯蒂安·罗斯勒对荣格原型理论的大部分批评都源于对这一理论的特定思考和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并没有涉及荣格在其作品中实际写到的内容。在这里,就像原型的起源一样,克里斯蒂安·罗斯勒对荣格的解读过于狭隘,这使得他对这些想法过于批评:他在攻击一个稻草人。

但这并不是我对本文的批评的结束。事实上,克里斯蒂安·罗斯勒似乎将涌现的概念与其起源的物理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条件分开:我指的是复杂性系统,这些系统在过去二十年中一直是讨论的主题,尤其是在确定性混沌(即尽管初始条件确定,但结果不可预测的系统)的标题下。顺便说一句,克里斯蒂安·罗斯勒很好地定义了涌现属性,它实际上是这些系统的一个基本特性,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根据观察条件,它们以线性或混沌的动力学为特征。正如 乔·坎布雷(Joe Cambray 2011 ) 所观察到的,涌现现象最常见于线性和混沌动力学的边界上。

谈论复杂系统意味着将讨论范围扩大到认识论领域。这种开放是必要的,因为复杂性系统有两个特点,这些特点无法用经典的科学认识论来解释。我在这里指的是卡尔·波普尔(1935)提出的科学认识论,至今,它仍然是大多数研究人员所青睐的定义。这两个特点与它们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有关:1) 它们不可预测,但遵循因果律;2) 它们无法复制。因此,波普尔的公理不再适用,这就需要一种新的认识论来解释它们。为解答这一问题人们进行了无数尝试,我仅举几例: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e Adorno)(载于波普尔和阿多诺1979年),他建议用批判性标准取代可反驳性标准;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19771990)提出必须为可变的复杂性建立认识论体系;罗伊·巴斯卡(Roy Bhaskar)(1978)从层次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本体论,每个层次都是前一个层次中更高复杂性的涌现的结果,这意味着在这个概念化中每个层次都受不同的规律支配,因此整体具有完全异质的性质。(另见 Anderson 1972和 Harvey 和 Reed 1996)。

这种认识论研究对所有从事生命科学工作的人来说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当主观性发挥作用时,这种相关性就更加明显了,在这种情况下,波普尔的线性显然不再适用。然而,对于我们荣格主义者来说,这项研究有一个不同的主要兴趣:我们很快就确定,荣格在他的研究中所研究的正是这种在他那个时代还不存在的新认识论。从他早期对生机论运动的亲和力(Addison 2009——这种亲和力表明他拒绝了纯粹的笛卡尔二元论,该二元论将世界分为物质和心灵,并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一直困扰着他——直到他最终对类心灵的定义,该定义同时根植于物质和心灵,或者说他的原型概念的异质性,在他阐述理论的所有努力中,都有真正的复杂性的证据——就该术语的当前含义而言。在心灵概念方面,荣格既接受又拒绝笛卡尔二元论,这增加了他思想的复杂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得到这样的印象:荣格对原型的定义感到不自在或无法接受。即使我们注意到他偶尔将原型区分为表征结构或先验【1】和原型表征,换句话说,原型表征是意识可以理解/想象的意象中此类结构的实现,这种印象仍然可能是正确的。不同的定义往往看起来如此不同,以至于无法调和。然而,这难道不是我们过于熟悉线性认识论的结果吗?在线性认识论中,概念必须在排除第三者的逻辑模式中定义?在复杂性系统中,情况并非如此。这样一个系统的一个方面,比如一个概念,永远无法以单一的方式被理解,因此,在这样的系统中,对其某个部分进行单一定义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需要尽可能多的定义来涵盖其所有特征、所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而每种情况都取决于观察者的位置。

数学用于模拟物理学中的复杂性,数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数学家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 1905)为了克服这一不可能性,提出了对表示系统的相空间【2】进行分段的建议。如今,为了纪念庞加莱,这些分段被称为庞加莱截面 3】。正是由于这些分段,我们才能够推断出复杂系统混沌动力学中奇异吸引子的存在。

在我看来,荣格对原型给出了许多相互矛盾的定义,他所做的与物理学家在创建复杂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时所做的非常相似,他生成许多庞加莱截面来捕捉系统的动态,以保留那些与他的研究领域相关的动态,目的是辨别出原本随机的混乱核心中组织起来的东西。我认为这相当于荣格在围绕原型概念进行的各种探索中所做的事情。

显然,荣格未能接触我提到的理论和认识论模型可能会令人感到遗憾,但人们仍然钦佩他如何在没有我们掌握的所有工具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得出一个真正复杂的原型理论。显然,我们需要根据我们掌握的新数据重新启动他的探索,但如果可能的话,不要摆脱其复杂性系统的属性,这种属性赋予它兴趣和相关性。

最后,我回到文化与生物本能之间的联系问题,克里斯蒂安·罗斯勒在标题中将其置于对立地位。通过将文化置于与生物学,即自然对立的地位,我认为克里斯蒂安·罗斯勒将争论简化为最简单的表达。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Martin-Vallas2005 )中已经提到了让·拉普朗什(Jean Laplanche 1987 )的观点,将其与原型概念联系起来,并提倡以复杂性取代对立来对待自然(本能)与文化(拉普朗什定义的性欲)之间的联系;在本文中,我认为原型是一种涌现结构,是文化与本能相遇的副产品,换句话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复杂性。我请感兴趣的读者参阅这篇早期文章,就像我后来的文章(2009)一样,我在文章中以不同的方式阐述了同样的想法。在即将发表的最近一篇文章(2013)中,我将进一步阐述我在此提出的许多观点。

最后,我想说,尽管我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但克里斯蒂安·罗斯勒的论文还是有其价值的,它为原型的新定义提出了挑战。我只是遗憾他的倡议不仅未能为扩大荣格概念中潜在的复杂性的不同维度做出贡献(与Jean KnoxGeorge Hogenson 或我本人的努力不同,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而且由于他的还原论方法,使它的相关性受到威胁。

1】对于荣格来说, 这些表征或先验结构是超越的,就像康德使用这个术语的意义一样,而不是像克里斯蒂安·罗斯勒所认为的那样,与形而上学的现实存在某种联系。

2 相空间是一个数学空间,其中每个维度代表系统中的一个变量,这样系统的所有状态都可以用其中的任意一点来表示。

3 庞加莱截面与经典截面的不同之处在于截面的平面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我在 Martin-Vallas 中给出了一个例子2013。

参考文献:略


积极想象团体正在招募中,剩余3个名额,预计十一月下旬开课《积极想象研讨与梦的工作团体》招募,请扫二维码联系:




本译稿仅供爱好者阅读交流使用,非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图片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

袁帅
心理分析博士在读,师从申荷永教授‍‍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候选分析师
国际神话心理剧学会 副主席
国际梦的孵化与梦的工作学会 副理事长
心理咨询及个人分析,请联系后台或邮箱psyys@foxmail.com

心理分析与梦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候选分析师丨长期接待个体咨询与个人分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