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是最近几年持续跟踪调研、也十分认可的一家公司,在2024年初因生物法案问题,市场暴锤,公司股价从30元直接拦腰斩落。
之后经过在股东会和管理层的沟通、药明浦东实验室的调研,在2024BPD第七届生物药工艺发展大会上听取了公司上下游伙伴尤其是米国客户的反馈后,我们对公司进一步坚定了信心。
尤其是百奥泰董事刘翠华博及其美国同业的反馈让我们印象深刻。她说,很多美国的邻居朋友都跟我反馈,跟CDMO合作就是中国的好,欧美或是东南亚或者是韩国、日本都不如中国……为什么不去用药明合联、凯莱英等,他们做得比较好,团队或资源,技术平台的能力都已经做好了,监管也没有任何问题了。所以我一定建议企业酌情地考虑,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尽量去寻求合作。只要产品能够早日上市,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金钱。
确实,对于临床项目来说,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有价值的管线早日上市就能够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更高的销售业绩;如果临床数据迟迟出不来,那就意味着融不到钱,甚至项目的落后和失败。而药明可以用半年左右的时间把竞争对手用1—2年才能干完的活干完。药明的质量和速度是市场的稀缺品,背后是药明公司的管理、机制和中国工程师的勤奋。
今年药明生物、药明康德中报数据的稳定增长,更加凸显了公司的竞争实力。
9月初,涉及药明的生物法案虽然在众议院通过,但遭到民主党大佬的反对。在我们看来,这是公司的重要转折—法案或将通过,但会被严重阉割,这也印证了我们逻辑:
西方是资本主义社会,自然会让资本家说话。12世纪的自由宪章《大宪章》决定了今天资本主义的政体。美国不是没有历史,它是西欧历史的延续,古老的英格兰文化是米帝国主义的底色——即使是国王也要听从贵族资本的声音。一小部分捞取政治资本的民粹政客的声音是无法阻止资本家、企业界的合作关系的。而且,即使在中美正式建交前的几十年,中美的贸易关系依然存在。贸易是双边关系的基础,米国企业界也有更高级的商品需要中国市场,而且我们还在坚持更大力度的开放;现在米国两党的是“制造业回流”,中国式的内卷也需要将产能搬出去。包括药明在美国的产能既是自我救赎的钥匙,也会是中美融合的强力胶。
这两年走访了多位上市公司创始人,他们也传递了美国客户的类似声音:1.美国内部的力量不是铁板一块;2.中美短期的政治波折无法阻止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在6月的股东会后,我们发布了一篇股东会调研总结,反馈了我们和管理层(中层)的交流印象,结果遭到网络暴力,被指“空头”。真是可笑。
在一个下跌的市场中,韭菜们需要的不是客观而是“上涨”的信息。很抱歉,我们能做的只有客观。
市场的杂音很多,客观中负面因素被指责,积极因素也会被挑刺,空头悲观的人总是喜欢把李革过去的内幕挖出来证明公司“差劲”。公司股价和墙倒众人推也有关系。
但我们一贯的原则都是用概率评判,用逻辑思考,而不是把脑袋交给路边吃瓜群众。经过反复推演,我们从年初开始买入,从15元一路买到11元。期间,我们一直捂着耳朵,试图屏蔽各路杂音。
生物安全法案最多影响公司2%-5%的业绩,但股价打了九折。当初股价90-100买不起,现在九折安全价位买入的感觉真好。
在当时美国即将降息的背景下,欧美生物医药公司融资环境逐步改善,药明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好。
可喜的是,最近国内高层在美联储降息之后放出“大招”,药明也不例外进一步水涨船高。
这一次,我们押对了吗?
有人说我们很有勇气。不是。在优质的公司被市场扔到角落垃圾堆里后,我们走过去吹去灰尘,发现这块金子的质地没有变,然后就把它捡起来放进口袋。这不需要勇气。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对药明如此有信心?如果一定要总结,那就是理智和认知。对中美关系之下全球产业发展、美国政体历史背景下药明公司竞争实力的认知。
关于药明后续法案进展,有券商邀请专家做了系统分析,本号做了详细整理发在今天的工号的二条。
风险提示:未来,米国特总上台要全面加征关税,双边关系或将出现阶段性大幅波折。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