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2024-11-12 21:51   重庆  

其实人和人的差别还是蛮大的。就拿寻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来说。

有些人,就可以做一颗螺丝钉,上学、工作,日复一日成家生子终老,他们不会沉迷音乐、画展、哲学、艺术等任何感性的东西,也不会思索社会架构、人类发展以及事物背后的本质,更别说对其进行解构。只要吃饱穿暖,倒头就能睡着。

而有些人一直在不断试错,一直寻找真正的热爱是什么,一直在寻找着真的自我,时而迷茫,时而怀疑自我,试图一点一点打破伪造给别人看的假我。

这些人穷尽一生都会在寻找自己的路上。一直告诉自己,要做自己,可不知道什么样子的自己才是自己。

说白了,我们都是被社会和他人有意驯化的动物,而这些人不过是想摆脱这种驯化,宁愿忍受自然世界寒风的吹袭,也要誓死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

其实很多人,在“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存在四个误区:

第一:认为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存在一件事,一件他最爱的事情,他只要不断在外界寻找,最终就会找到答案。

第二:有些人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真实动机,他之所以口口声声说要找到自己的爱好,其实就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逃避。

第三:他认为只要找到自己喜欢干的事,就万事大吉,就会拥有热情,就不再懒惰,不再拖延。

第四:很多人在确定喜不喜欢做一件事,是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去衡量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其实在寻找之前,你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整理自己,不断做自我觉察,处理长期积存的情绪,处理童年和曾经过往事件的创伤,清理外在思想的植入入……

然后才是自我的重新建立,开始了解自己的兴趣点,擅长什么,短板在哪里。只有自己去做,自己体验,自己感悟,在生活的点滴中看到自己,成为自己是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明确的结果。

就像你一直在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但说到底,工作是不会让你得到真正的快乐,你找的可能只是让你舒服的生活状态,这个舒服是指内心的一个态度,不论是外在的薪资领导公司方面的,还是内在的性格能力方面。

你在考虑自己,是否真心喜欢一件事的时候,不能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衡量。不能总是在潜意识里盘算,这件事是否辛苦?是否能让他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能带来怎样的收益之后,再“决定”自己要不要喜欢。

比如,你现在很喜欢某个事情,但是可能只是基于表面,当你逐渐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它也有你非常反感的地方,其实很多事情到最后都殊途同归,

为什么很多人存在这类挣扎的人 ,说自己真正的热爱都是艺术类的?如绘画、音乐 等等,而很少有人说自己热爱财务、法律这些“枯燥”的行业。

就因为大家感觉绘画,音乐等很轻松,的确当成一项爱好,它是会滋养你的,但如果当成一项工作,毕生的追求,需要精进的时候,都会存在压力和竞争,那时候你就会感觉索然无味。

但人类没有先知先觉,人的一切意识活动,均受制于他的状态、境界,在未达到那个境界,就不会有那个境界所给予的体验。

没有体验作为前提,人不能想象、理解、相信现有认识领域以外的——任何东西。 这就是人类的困境 ~

其实没必要,为了努力追求到自己想做的事,而对当下自怨自艾,因为当你真的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时,你也会无法全身心投入。

而这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当下,带着平常心先把你眼前的事情最好。

完了之后,可以在多余的时间做一些你想做的事,或者是做一些对于你想做的事有利的事,就当是为了达到你的目标而做准备。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不是寻宝,不是有一件事就摆在那里,你找到了它就明朗了。而是,在“想要做自己”这个信念的驱使下,权衡、改变、舍弃,慢慢靠近一个最让自己舒服的人生状态。

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两个自我,一个“社会我”,一个“真我”。让“社会我”为“真我”服务,依然坚持那份主观不喜欢,客观上又不错的工作,不辞职不是因为怯懦,而是因为真我的爱好,需要经济的支撑,而经济来源需要社会我去工作。

那么我工作是为了赚钱,支撑我的爱好,让我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想就舒服多了!很多原来工作中,在意纠结痛苦的事情,就会变得无关紧要了,只要这个工作不占用我休息时间,让我有固定收入!

接下来,慢慢尝试、靠近那个最想做的事,整合出最喜欢的人生状态,最终让自己变得快乐!

其实你最喜欢的事,不应该来自于外部世界,而是从自己内在发展出来的,一味地向外寻找有时候就是一种徒劳。还是要向内求,从内在探索,当你成为自己了,不必寻找最喜欢的事情,也会内心感到释然。





双面心理
感性or理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