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见我的学生(高职)对于“想学习”那种有心无力的神情,内心顿生怜悯,使命告诉我一定要为这些娃做些什么。于是,我开始走进他们,与他们聊天,聊过去(高中或中职)的学习、现在的专业、未来的就业。特别是对于过去的学习,他们的状态可以用一句话来概况,那就是“在放弃中坚持,在坚持中放弃”。通过阅读基础教育相关报告,结合学生的讲述与我的思考,梳理出今天的主题“传统课堂的三大顽疾:压缩、高速、单向”。本文指出了问题、问题导致严重的后果和解决方法,希望对高职教育的老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01 教学内容的高度压缩
“压缩”,指教学内容多而紧凑。传统课堂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信息量大,只能被极度压缩。在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区分、筛选和归纳,所以会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系统”的讲授。在看似“系统”教学内容下,大量学生出现了“厌食症”或“消化不良”。
从经典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来看当前课堂中那些丰富的知识主要涉及到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显性”的过程性知识(通常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而最有价值的元认知知识严重缺乏。事实性知识、概念性和“显性”的过程性知识通常通过学习者自己或小组通常能解决,而“隐形”的过程性知识及较难描述的元认知知识是真正需要老师引导和帮助的。显然,传统课堂刚好相反,应该由学生自己和同伴完成的低阶知识老师“拼命”给你讲,而真正需要老师指引而掌握的高阶知识却被“悄悄抹去了”。比如,下面的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这种有意思的现象。
在高度压缩的内容之间有很多逻辑上的转化,它们是完成教学内容推导及帮助学生构建学科思维和知识框架体系的核心。以上的知识属于知识类型的最高阶,即元认知知识。遗憾地是这些非常重要的“逻辑上的转化”是很难用文字进行表达或描述的,它们需要教师不断地去“领悟”和“实践”才能有所掌握。或许,从“元认知知识”视角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老师的功力。因此,希望老师们多多加强“内功”的自我训练与强化,尽早练就自己的“独门秘笈”,让更多的学生因你而受益。
02 教学节奏的高速
“高速”,指教学的节奏快。传统课堂因教学内容大而广,教学节奏只能被不断提速,导致全程只有老师的“呼”,根本没有学生的“吸”。从教学进度上看,每节课的教学进度几乎都与学生的学习进度之间有较大落差,教师的教学进度完成了,但是学生并没有跟上,学习进展缓慢,积压了很多难以解决的任务。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大量“不懂、不理解”的“夹生”,但出于进度的考虑,往往都被掩盖和忽略了。
为了解决“高速”的问题,老师有时需要强制减速让课堂“慢”下来。“慢”,则是学生深入思考的体现。在“慢”的课堂里,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吸收新知识。慢节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慢”也为学生提供了反思和自我调整的空间,让他们在不断试错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课堂适当变“慢”,老师们不要担心教学节奏是否会被滞后,我们要相信“慢就是快”这个基本常识。
“知识”是有“生命的”,它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且在不断更新与成长,它也需要“呼吸”。因此,教学活动需要有“呼吸”,且只有与知识“呼吸”节奏同频,教学内容就会与学生“共振”,知识也就会长到每一个同学身上。
03 教学方法的单向
“单向”,指教学方法的单一,更多指向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课堂。单向课堂,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几乎不主动参与,所有过程都是教师支配,学生只负责被动接受,有时候用“一言堂”来形容这样的课堂也不为过。
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习惯并接受传统讲授的课堂,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失能”。因为自主思考和探究过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他们宁可坐等老师或者“学优生”给出答案,也不想或不愿意自己迈开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一步。因此,思考的惰性使他们的学习行为无力,学习无法深入,真正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更为遗憾的是学生会拒绝任何课堂的改革。比如,我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法,它需要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结果是我屡屡被“投诉”或“举报”(在这里没有批评学生的意思哈,因为“改革”一定会受到“阻碍”)。但幸运或者值得欣慰的是,这些“拒绝”或“反抗”通常在课程早期,随着大部分同学都从这种教学方法“获益”后,这种“情况”会慢慢得到改善。因此,在师生抗衡(老师要变而学生不想变)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地调整了教学策略。比如每次课后让学生自主梳理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让他们真实地看见学习的“结果”,也慢慢地看清自己和其他人是如何学习的。或许这种让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可视化能稍微缓解学生对传统课堂的依赖,从而接受更为科学和人性的项目式教学法。
基础阅读或延伸阅读:从学生的学习成果“看”教学、课堂的4个节奏:严与宽、快与慢、动与静、呼与吸、“学习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学会学习”,这是我给同学们的唯一建议。
说明:本文有少量内容(<10%)来自《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陈静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此对本书作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