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在后台有很多老师会“咨询”同一个问题:我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可量化可考核,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严格按国家、地方和学校要求来的,教学方法也采取了“主流”的,为啥教学效果就不好呢?于是我就找呀、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原因,最大可能是:学情了解的不够。但是这也不能全怪老师,我觉得有很多“客观”原因存在。因此,我就和豆包一起帮大家找了几个理由来支持“为啥不做学情,或者学情做得不够好”。
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认为教学主要是知识的单向传递,教师讲、学生听就足够了。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凭借经验就能够了解学生的大致情况,不需要专门的学情调查。例如,一位有二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在教授语文古诗词时,觉得以往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理解可以沿用,忽视了不同届学生的差异。 对学情调查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情调查对教学效果的巨大提升作用。他们可能更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没有认识到通过学情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兴趣爱好等,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二、能力
缺乏学情调查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科学有效的学情调查工具和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例如,要设计一份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的问卷,需要教师了解问卷设计的原则,包括问题的类型(如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问题的顺序、语言的表述等诸多细节。有些教师可能由于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不知道如何去设计合适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或者观察方案,导致难以开展学情调查。 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即使进行了学情调查,收集到的数据也需要进行分析才能发挥作用。例如,对学生英语词汇量测试后的结果进行分析,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平均词汇量水平,还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词汇量分布情况、词汇掌握的薄弱环节等。一些教师可能缺乏数据分析的能力,面对大量的数据感到无从下手,不能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用于教学改进。
缺乏合适的调查工具。合适的学情调查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开展调查。但有些学校可能没有提供相应的资源,如没有购买专业的学情调查软件,教师自己制作问卷又比较麻烦。以在线学情调查为例,没有软件支持,教师只能采用纸质问卷,这会增加调查的时间成本和统计难度。
支持系统不完善。学校可能没有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来鼓励和协助教师进行学情调查。例如,没有组织相关的培训,没有设立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开展学情调查,也没有相应的平台供教师分享学情调查的经验和成果。这使得教师在开展学情调查时缺乏动力和支持。
教学任务紧凑。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大纲内容。例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程内容繁多,像要在一个学期内讲完函数、几何等多个重要模块。教师可能会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和课堂讲授,担心进行学情调查会占用过多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缺乏足够的时间规划。部分教师可能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去设计和开展学情调查。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突发情况和临时事务需要处理,如参加学校会议、批改作业等。这使得他们难以抽出专门的时间来思考和组织学情调查相关事宜。
学情调查确实很难,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复杂。或者这正是广大教育科研和教学人员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只有理解了教学的自变量,我们才能科学地求得预期中的因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