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那些“权力”之争

文摘   2024-10-10 17:12   广西  

写作背景

课堂不是老师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师生共同耕种的希望之地。非常遗憾,在这片“净土上也正上演着“权力”争夺战。这场争夺不仅关乎时间的分配决策的参与机会的平等,还触及到个体尊重与差异化教学的深层议题。本文旨在探讨课堂内的四大“权力”之争的现象和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高效、包容的学习环境。

01  时间之争:平衡讲授与自学

场景描述
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解着课程内容,PPT一页页翻过,知识点如流水般倾泻而出。学生们或凝神聆听,或低头笔记,偶尔抬头,眼神中透露出渴望与疑惑交织的情绪。然而,当下课铃声响起,许多学生仍意犹未尽,他们渴望有更多的时间消化新知,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度学习。

造成的危害
教师过度占据课堂时间进行讲授,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探索和反思空间,这不仅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还可能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和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权力被打折扣,甚至被完全忽略。长期以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将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解决办法

a. 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中的讲授环节通过视频等形式前置到课外,课堂时间主要用于讨论、答疑和实践活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度学习。

b. 时间管理协议。师生共同制定课堂时间分配方案,明确讲授、讨论、练习等环节的时间比例,鼓励学生提出调整建议,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c. 自主学习项目。设立“自主学习日”或“研究性学习项目”,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02 决策之争:学生参与课程设计

场景描述

学期初,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学习目标、课程进度、考核方式等,学生则坐在教室里,被动接收这些信息。尽管有些学生对某些话题特别感兴趣,或认为某些内容过于简单/复杂,但他们往往缺乏渠道表达意见,只能按照既定的“剧本”前行。
造成的危害
学生缺乏参与课程设计与规划的机会,很难真正有机会与教师平等对话,多数学生对于教学的目标、进度、方法等不甚清晰,只能跟着教师的指挥棒,亦步亦趋。所以在课堂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是比较被动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这种”被迫跟随“的课堂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是极为不利的。此外,这种单向的教学安排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教学效果。

解决办法

a. 学生代表大会。成立学生课程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收集并反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参与课程调整与优化。

b. 个性化学习计划。鼓励每位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与教师讨论后进行调整,确保学习目标与个人兴趣、能力相匹配。

c. 灵活的课程模块。设计可选择的课程模块,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03 机会之争:平等的学习权

场景描述

课堂上,优秀生往往因为表现出色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机会,如参与课堂讨论、完成额外任务、获得表扬等;相比之下,中等生、学困生和问题生则显得较为被动,他们或是因为缺乏自信,或是有时候这些非优等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观看倾听的状态,这些学生的思考和想法变得可有可无,越来越多学生成为课堂的看客。

造成的危害

因为未能得到足够的指导,而错失了许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学习不好,不愿意继续参与学习,甚至直接放弃。学习机会的不平等加剧了教育差距,使得部分学生难以充分发挥潜力,甚至产生挫败感和自卑心理,影响其长远发展。

解决办法

a. 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分组策略,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混合编排,通过互助合作,促进知识共享和能力提升。

b. 差异化教学策略。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和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和挑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获得成长。

c. 导师制度。实施师生一对一或小组导师制度,为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支持,缩小学习差距。

04  尊重之争:个体特征与教法多样

场景描述

在标准化的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节奏,忽略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兴趣偏好和个体特征。有的学生擅长听觉学习,有的偏好视觉刺激,还有的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然而,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有效吸收知识。

造成的危害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还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学生潜能的未充分开发。

解决办法

a. 多元智能教学。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音乐、艺术、运动等,以适应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

b. 技术辅助学习。利用在线平台、教育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偏好选择学习内容。

c. 反思与反馈机制。建立定期的学生反馈和自我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表达学习感受,教师据此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最后

课堂上的“权力”之争,实则是对教育公平、质量与效率的深刻反思。通过平衡时间分配、增强学生参与度、促进学习机会平等以及尊重个体特征,我们可以逐步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充满活力和包容性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独特的光彩,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绚烂多彩的教育画卷。

文章写作说明:
  1. 文章题目名称受到《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陈静静,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中小学课堂平等的学习权”章节内容启示。
  2.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

跟着王博士学职业教育
分享职业教育的教与学(思考与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