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自负:高职学生心理的一把双刃剑

文摘   2024-11-08 10:42   广西  

写作背景

高职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状态:一是自卑,表现为自我怀疑与退缩;二是是过度自负,体现为对自我观点的过度维护乃至抗拒外界意见。这两种心理状态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阻碍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可能影响他们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自信缺失与过度自负常常出现在同一个学生身上。因此,本文就从一个非心理学者视角探讨这两种心理现象,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01 自卑:表现、原因、解决措施

表现形式。往往表现为害怕尝试新事物、避免竞争、容易放弃等消极行为。

可能原因。一方面,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偏见,使得部分学生从入学之初就背负着“低人一等”的心理负担,认为自己的学历背景不如本科学生,从而在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等方面缺乏自信。另一方面,个人成长经历中的挫折与失败,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技能掌握不熟练等,都可能成为自信心缺失的催化剂。此外,家庭环境、同伴压力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它们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得一部分学生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潭,难以自拔。

解决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学校应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讲座和辅导,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比如组织心理健康工作坊,如正念冥想、情绪释放练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成功案例分享。
组织校友或行业内的成功人士回校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让学生看到即使起点相同,通过努力和坚持也能取得显著成就,从而增强自信心。比如,设立“榜样人物”栏目,定期发布成功学生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认同感。
个性化职业规划。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服务,帮助他们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减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比如
组织职业规划讲座和研讨会,让学生了解行业趋势,增强对未来职业的信心。

技能提升与展示平台。举办技能竞赛、作品展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提升技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比如设立奖学金和荣誉奖项,表彰在学习和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02 自负:表现、原因、解决措施

表现形式: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能力有着不切实际的过高评价,对外界批评或建议持抗拒态度,甚至将任何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声音视为威胁。过度自负的学生往往难以听取他人意见,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容易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冲突。

可能原因。一方面源于自我防御机制,用自负掩盖内心自卑。另一方认知发展不成熟,片面认识自己和他人

解决措施。

批判性思维训练。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分析信息,理性评价自我与他人。比如组织辩论赛和讨论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团队合作项目。设计团队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比如设立团队奖励机制,表彰在团队合作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

反馈与反思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鼓励学生主动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比如设立“反思日志”制度,要求学生定期记录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领导力培训。对于表现出过度自负倾向的学生,可以提供领导力培训,帮助他们学会倾听、理解和激励团队成员。比如组织领导力工作坊和模拟领导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心理辅导与咨询。对于过度自负且难以自我调节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比如请心理咨询师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自负心理的危害和应对策略。

03 平衡之道

面对高职学生心理上的这两种极端,关键在于寻找平衡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首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调适技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既不过度自卑,也不过度自负。其次,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同时,强化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训练,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尊重差异中共同成长。


写在最后
高职学生心理上的自信缺失与过度自负,是成长道路上必须面对的挑战。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将学会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同时也更加谦逊地接纳世界。



跟着王博士学职业教育
分享职业教育的教与学(思考与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