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指导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作为一个专任老师,需要认真学习、思考并落实到日常的课程考核评价中。本文主要从考试目的、内容和形式、结果运用等方面谈谈我的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试是一次系统性检查或监测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考试内容必须仅仅围绕教学目标来设置,而考试形式则需要根据内容而进行布设。考试的结果也是一次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重要反馈,需要深入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现老师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以职业教育为例。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必须与课程内容、岗位要求(素质、技术技能等)一脉相承,且能反向检验当前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岗位、企业和行业的融通性。从“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从上往下的顶层设计必须结合“学的反应-教的反思”从下往上的过程检查反馈才能减少理念、内容与要求层层传递而出现的损耗。
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必须和真实的工作内容与场景相同(似)。因此,考试内容必须以工作中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行动能力(分析问题、寻找答案、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考核为主导。需减少技术和理论的默写背诵(偏理论学习,也不是他们的强项)。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学习就是工作,毕业就可以晋升的培养效果,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与吸引力。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完全可以对外公开,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或者通过非课程方式获取相应的技术技能。这些考试内容不仅要公开,而且应该形成一个专业(课程)手册,学生人手一本,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安全感。正如,我们想去某个目的地用地图导航一样,出发点和终点清楚,你就会非常安心的上路。同时,围绕专业(课程)手册,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十分理性地、客观、甚至批评性地看待学习和教学。
考试的结果不是一些具体却抽象了学生个体的数字结论(及格率、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而是要将其背后的教与学的问题反馈落实到每一个主体。这里的落实指需要将考试的结果反馈给每一个学生,如有必要可以把试卷返还给学生,且师生需要再次沟通拟指出学生需要提升的地方和收集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地运用考试结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需要每一个老师认真研究。考试结果是教师教学成效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甚至调整课程内容的最根本依据。因此,老师需要对考试结果进行深度的分析与讨论,特别是挖掘出学生学习遇到的具体问题 。为什么要去“挖掘”问题呢,因为学生自身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通常他们的表述都比较抽象,比如这个知识点我不会,显然这样的表述是无法揭示学习的具体过程或细节的)。因此需要老师从考核结果进行理论上的挖掘,然后结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来“证实”问题。这些具体的“问题”才能真正推动我们的教学改进和学生的学习成长。
如何考核是教师最大的“权力”,如何应用考核结果是教师重要的任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