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

财富   生活   2024-04-25 13:21   德国  

我回来啦~ 回国了三个星期,生活节奏完全乱套……所有我原以为已经嵌入内核的习惯,从阅读、冥想,到写作、运动,全都断了。

开始往回找节奏,也给大家分享一些路上的观察。5 年没回国,久到已经开始忘记一些国内的生活常识,也因此观察到了一些以前身处其中没注意的细节。

1、

第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 iPhone 11 64GB 本来觉得还能再用 2 年,回国突然就玩不转了——国内 App 都太大了 😳

装了一个高德,然后微信打不开了。删 App、清缓存,微信能打开,过一会儿高德又打不开了:

  • 高德打车平均用时不到 10 秒,但启动高德要 5 分钟……

  • 出去吃饭,店员说大众点评打卡送饮料。我问,小程序行不?店员说不行,要 App。我说,那我不要了……

  • 和伙伴们聊起这件事儿,他们掏出自己的手机,1TB 的。三次。

到机场等回德国的航班,第一件事儿就是掏出手机先删高德。

2、

习惯了德国的消费水平,刚回国时觉得国内物价好便宜

  • 打车经常只要 10 几、20 块,德国公交车的起步价(大家在香港坐地铁时应该也能感受到)

  • 高铁盒饭 60 块,我觉得好便宜啊,还能送到座位上。盒饭送过来时,隔壁阿姨说给我也来一份,乘务员说「60 元一份」,阿姨立马不要了。再看我的目光里隐藏着鄙夷(也可能没有)

但待久了,又慢慢发现也没有第一印象那么便宜——吃进肚子的、用在身上的,总要支付一些「放心」溢价。还不像欧洲这边有完善的监管,随便买什么都放心,消耗的心力比以往更多些。

而且,国内大家用的东西都好贵啊。国内见到各种奢侈品的频率远高于在德国,这可能也无形拉高了大家对于「正常消费」的阈值,突然理解为什么这么频繁有读者纠结奢侈品了。

前面手机也是,大家普遍觉得买手机加价到 256GB 甚至更高是正常需求,但我觉得这一点也不正常……我 64GB 手机除了装原神时,还没这么困扰过内存问题。

3、

十年前,很多长辈听说我要去德国,都会津津乐道(听说的)德国严谨、火车从不晚点。但现实正相反,在德国路人尬聊,吐槽德国铁路比谈天气更合适。

在德国去机场我都没敢订火车票,怕赶上罢工。

从德国机场回家,看了一眼站台时刻表,第一班火车晚点 15 分钟,理由是上一班火车晚点因此被影响。第二班火车晚点 40 分钟。第三班火车晚点 5 分钟(已经不算晚点了)

国内的高铁一次都没晚点过,而且平稳得多。我们时速 300 km/h 的晃动幅度,比德国 ICE 时速 100 km/h 的时候小,还挺骄傲的。

4、

很多伙伴得知我还是中国护照,一脸惊讶。我则是一脸惊讶地看着他们如此惊讶 😂 同处德国的同学、朋友,更多选择了回去,而不是留下。

几个还会让我想起这件事儿的经历:

朋友从德国外派回中国,不到半年胖了 10 斤。但这次一年多后再见面,我发现他还是上次的身材,一点肚腩都没有。他说,开始胖了,后来注意一下又回来了。

刚回国吃饭我很不适应,大家吃的碳水和蔬菜太少了。再后来出去吃我会多点 2 碗米饭或者加碗面,再随身带点蔬菜、水果。见伙伴们,他们请我喝茶,我给他们分西红柿和黄瓜。

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人也有选择的权利。如果纠结,往往说明两个选择分不出明显的高低。既然如此,不如关注如何在当下的环境里更好地生活。

5、

国内真的方便,各种服务也好,伙伴们经常空手出门。我这个能从背包里掏出指甲刀、拖鞋、洗漱包、1L 水瓶、各种型号数据线、垃圾袋的家伙显得格格不入。

6、

到家是晚上 23 点,爸妈平时晚上 22 点就睡了,因为接我比平时晚睡了 1 个小时。

23 点已经躺下了,我爸突然又爬起来,我妈说「你又起来鼓捣啥?」。过了一会儿我爸发来照片说,家里 Wi-Fi 密码换了,我微信发你了。

7、

数据证明我很宅。

出门三周,从坐上去机场的大巴静息心率就居高不下

心率变异性创了年内新低(心率变异性越低,身体压力水平越高)

而一旦踏上返程,刚到北京机场准备飞回德国,即便依然在路上,心率变异性还是快速回到了在家的水平:

平时我想到什么灵感就会立刻写下来。整个旅途 3 个星期,只写了不到一只手。在回德国的飞机上,我一口气写下了十几条。

路上我在听 @纵横四海 和 @无人知晓 聊《超越百岁》这本书,他们都提到了一个兴趣点——记录自己的动态血糖。有个观点我还挺认同的,光是记录本身,就足够给人启发(间接被种草了动态血糖仪)

这次记录给我的启发,下次出门要有意识安排些减压活动。今天又要出门 3 天,看看这次能不能做到。

也谈钱
一枚工程师的财务自由日志,工资理财也能财务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