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我们梳理国自然方向中细胞器“溶酶体”近1年来10+期刊国内外研究进展。
细菌外膜囊泡靶向溶酶体降解PD-L1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研究主要关注“细菌外膜囊泡(OMV)作为免疫检查点阻断纳米系统,用于特异性降解肿瘤中的PD-L1,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研究发现,通过工程化改造的OMVs能够靶向肿瘤组织,同时携带生物素化的抗PD-L1抗体和生物素化的M6P(甘露糖6-磷酸),协同引导膜PD-L1至溶酶体进行降解,释放抗肿瘤免疫反应。这种协同作用使得OMVs能够有效地将PD-L1引导至溶酶体进行降解,从而增强了抗肿瘤免疫反应。
氨诱导的溶酶体和线粒体损伤导致效应性CD8+ T细胞死亡。
研究主要关注“氨如何通过影响溶酶体和线粒体功能导致效应性CD8+ T细胞死亡”。研究发现,快速增殖的T细胞通过谷氨酰胺分解途径在线粒体中释放氨,氨随后转移到溶酶体中并储存。过量氨积累导致溶酶体pH升高,终止溶酶体氨储存,并使氨回流至线粒体,引起线粒体损伤和细胞死亡。抑制谷氨酰胺分解或阻断溶酶体碱化可预防氨诱导的T细胞死亡,并改善基于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治疗。
苯噻嗪C通过靶向DHHC3诱导PD-L1溶酶体降解并增强抗肿瘤免疫。
研究主要关注“天然海洋产物苯噻嗪C(BC)如何通过靶向DHHC3酶活性减少PD-L1水平,增强T细胞对癌细胞的毒性”。研究发现BC通过抑制DHHC3活性,阻止PD-L1的棕榈酰化,导致PD-L1从膜转移到细胞质并被溶酶体降解,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BC与抗CTLA4联合使用可有效增强抗肿瘤T细胞免疫。
肌肽调节细胞内pH稳态促进溶酶体依赖性肿瘤免疫逃逸。
研究主要关注“肌肽在肿瘤细胞适应酸性微环境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在低氧条件下,肌肽合成酶CARNS2促进肌肽合成,肌肽作为可移动的质子载体,调节细胞内pH稳态,控制溶酶体的亚细胞分布、酸化和活性,促进核转录因子X盒结合蛋白1(NFX1)的降解,触发半乳糖结合蛋白9和T细胞介导的免疫逃逸及肿瘤形成。
SNX8促进溶酶体重塑并逆转溶酶体贮积症(LSDs)。
研究主要关注“SNX8蛋白在溶酶体重塑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治疗溶酶体贮积症(LSDs)中的潜力”。研究发现,SNX8蛋白能够促进溶酶体重塑所必需的管状化过程,而SNX8的缺失会导致人类细胞中LSDs的特征性表型,通过筛选天然化合物库,研究团队鉴定出三种小分子,它们能够增强SNX8与溶酶体的结合,并在人类细胞和小鼠中逆转LSDs表型。
乌洛托品A促进p62依赖性溶酶体自噬以预防急性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
研究主要关注“乌洛托品A(UA)在预防急性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UA能够缓解由碘酸钠(SI)诱导的神经退行性变,并在SI处理的小鼠中保持视觉功能。具体机制为:UA通过恢复自噬流和触发PINK1/Parkin依赖性线粒体自噬,解决了SI诱导的严重蛋白质稳态缺陷。UA不诱导溶酶体生物合成,但通过促进p62依赖性溶酶体自噬恢复了溶酶体的循环利用。
β-艾里莫芬通过TFEB介导的GPX4降解在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中诱导铁死亡。
研究主要关注“β-艾里莫芬(β-ELE)在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诱导铁死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β-ELE与TFEB结合,显著激活TFEB及其下游基因溶酶体活性相关基因GLA、MCOLN1、SLC26A11的转录,从而增加了GPX4的溶酶体降解,进而诱导铁死亡。
ROS介导的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和自噬抑制,调节博来霉素诱导的细胞衰老。
研究主要关注“博来霉素激活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ROS)如何通过影响自噬流和溶酶体降解来调节细胞衰老”。研究发现,ROS通过诱导溶酶体膜通透性(LMP)增加和阻碍溶酶体降解来阻碍自噬流,而耗尽ROS可以缓解LMP和自噬缺陷。促进或抑制自噬-溶酶体降解可以分别缓解或加剧衰老表型,这表明自噬活性的变化是调节博来霉素诱导细胞衰老的机制而非仅仅是结果。
NEMO结合域(NBD)肽通过抑制溶酶体膜通透性LMP减轻脊髓损伤中神经元焦亡。
研究主要关注“NEMO结合域(NBD)肽在脊髓损伤(SCI)后对神经元焦亡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机制”。研究发现,NBD肽能够减轻胶质瘢痕形成,减少运动神经元死亡,并增强SCI小鼠的功能恢复。具体机制为:NBD肽通过NF-κB/p38-MAPK/Elk-1/Egr-1信号级联抑制酸性鞘磷脂酶ASMase,从而减轻LMP并增强自噬和减少神经元死亡。
帕金森病VPS35[D620N]突变诱导LRRK2介导的RILPL1和TMEM55B在溶酶体形成复合物。
研究主要关注“帕金森病VPS35[D620N]突变如何通过影响溶酶体蛋白表达和Rab蛋白招募,进而激活LRRK2并形成RILPL1-TMEM55B复合体”。研究发现,该突变改变了约220种溶酶体蛋白的表达,并刺激Rab蛋白在溶酶体上的招募和磷酸化。
AUF1介导的自噬溶酶体降解抑制促进CagA稳定性和幽门螺杆菌诱导的炎症。
研究主要关注“AUF1如何通过抑制自噬溶酶体降解来影响幽门螺杆菌(H. pylori)的毒力因子CagA的稳定性和诱导的炎症反应”。研究发现,H. pylori通过上调AUF1的表达抑制自噬流:AUF1不影响自噬启动,但阻碍溶酶体清除,H. pylori感染的胃上皮细胞内CagA的自噬溶酶体降解被AUF1上调所抑制,从而导致CagA蛋白水平升高,具体机制为AUF1与CTSD mRNA的3'UTR区域结合后导致CTSD表达下调从而提高CagA稳定性,促进CagA水平在外泌体中增加,从而促进细胞外炎症反应。
CALCOCO2/NDP52与RAB9结合通过溶酶体降解途径启动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抗病毒反应。
研究主要关注“CALCOCO2/NDP52是否对病毒感染具有类似其对抗细菌感染的自噬作用”。研究发现,CALCOCO2能够靶向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包膜蛋白至溶酶体进行降解,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具体机制为:与抗细菌感染的自噬不同,HBV的溶酶体降解不依赖于LGALS8或ATG5,CALCOCO2介导的抑制作用依赖于RAB9。CALCOCO2仅在病毒包膜蛋白存在时与RAB9形成复合物,将HBV链接到RAB9依赖的溶酶体降解途径。
如果有基金申请或者课题思路疑问,请联系Alice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