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咖啡品牌大规模闭店

文摘   2024-10-21 19:00   北京  

太平洋咖啡曾是商务人士心目中高端咖啡的代名词,最近频传闭店消息。

文 | 杨幸

编辑 | 丁东

近期,定位“中高端市场”的太平洋咖啡频频传出闭店的消息。这家起源于香港的咖啡品牌终于扛不住市场的冲击。

自2023年8月以来,太平洋咖啡的门店数量锐减。据“新晚报”核实,截至10月15日,太平洋咖啡在内地的门店数量至少减少了114家,仅剩71家。



缘何

近几年,茶咖市场不停地上演着“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戏码,一批品牌离去,一批品牌又涌上前来。

太平洋咖啡最初定位于服务商务人士和奋斗族群,强调“第三空间”的作用。2010年,太平洋咖啡被华润创业收购,彼时,太平洋咖啡与星巴克是中国商务人士心目中高端咖啡的代名词。

近几年,中国咖啡市场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瑞幸咖啡在美国退市,支付了1.875亿美元的罚款之后,用“走量”的方式重新收获一大批用户,成功“起死回生”。

就在瑞幸试图走向高端市场,与星巴克争一争第一把交椅的位置时,库迪咖啡横空出世,用8.8元、9.9元的价格战让瑞幸不得不再次回到以量取胜的策略。

当前,中国的咖啡市场一分为二。一方面,是以瑞幸咖啡、库迪咖啡为主的低价咖啡,用下沉市场托起了财务报表的半边天;另一方面,是以星巴克、Mstand为主的中高端咖啡,用“第三空间”的概念吸引着愿意为咖啡豆和环境买单的用户。

但是,所谓的中高端咖啡,如星巴克,也对下沉市场虎视眈眈。星巴克财报显示,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总数已达7093家,覆盖了近900个县级市。星巴克中国在2024财年第二季度净新增门店118家,同比增长14%,并且还新进入了20个城市。

同样地,中低端咖啡如瑞幸咖啡、Manner也对中高端市场跃跃欲试,想要分“第三空间”的一杯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太平洋咖啡希望守住中高端咖啡市场的阵地,变革力度不大,这就导致该咖啡品牌在营收上比不过星巴克,在营销上比不过瑞幸咖啡。

2024年上半年,太平洋咖啡营业总收入为5.424亿人民币,归属净利润为6834万人民币,扣非净利润为5929万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7.67%,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67.43%,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1.85%。

针对门店数量减少,太平洋咖啡给出的回复是,“这是基于战略上的主动选择”。



留给茶咖品牌的选择不多了

今年,叠加经营策略混乱和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因素,奶茶连锁品牌书亦烧仙草也遭遇大规模闭店潮。三年内,书亦烧仙草的门店减少了千余家,截至2024年8月,书亦烧仙草门店数量为5965家。许多书亦烧仙草加盟商不得已闭店并将二手设备当作废铁贱卖。有回收商表示,最多的时候,曾经一天内接到13个书亦烧仙草加盟商的撤店电话。

在茶咖市场“卷价格”“卷市场”的当下,为减轻加盟商压力,茶饮企业古茗选择成立茶饮设备的二手交易平台。公开资料显示,古茗的二手设备交易平台旨在促成新老加盟商之间的交易,为加盟商提高设备估价服务和售后维修保障。

从书亦烧仙草到古茗,茶咖市场意识到了留住加盟商的重要性。一方面是为企业留足盈利空间,更多的还是保住品牌形象。

为打响品牌知名度,太平洋咖啡也曾做出许多尝试。从打造全新产品线“太茶”、精品咖啡BREW BAR,到迎合情绪价值,推出IP形象——治愈小熊等,这些尝试都曾被寄予厚望,希望太平洋咖啡能挽回头部咖啡品牌的形象,但反响平平的市场却给了太平洋咖啡最后一击。

此次调整门店数量,与其说是“战略性调整”,不如说是太平洋咖啡的一次大规模自救。在市场竞争吃力的当下,无序地扩大经营规模显然会增加经营负担,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据“澎湃新闻”报道,太平洋咖啡已从多地撤出,现存的门店大多为机场店,在上海这样的咖啡消费重点地区,太平洋咖啡门店的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

太平洋咖啡否认了退出内地市场和出售的传言,大规模闭店可能是在为下一步调整作打算。但是,在新锐茶饮品牌陆续面世,头部茶咖品牌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刻,新的出路绝不在主动缩小竞争范围。

本文为e看法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如需转载

请联系ekanfa@163.com

欢迎关注

e看法
关注科技、互联网、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技术治理、伦理治理和法律治理,坚持包容审慎的报道原则,坚持治理要围绕发展的基本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