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五十年之约的中国麻醉学本科教育

文摘   2024-11-20 06:50   江苏  

我与许志大院长之三:徐医那点事终章(2)

有着五十年之约的中国麻醉学本科教育


作者:风清飏

在过去几十年里,乃至于今天,徐医最有特色、最出名的专业无疑是麻醉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徐州即便是街头巷尾,只要有人说起徐州医学院,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们的麻醉很厉害。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年里,行内和业内也都承认。后来一些大媒体的表述是:徐州医学院是中国麻醉学教育的摇篮。算是对徐医麻醉的最高评价和褒奖了。当然,人们熟知徐医麻醉还是和曾因明教授密不可分的,我们把曾因明作为徐医麻醉理所应当的创始人。但很多人不知道:如果没有许志大院长,徐医的麻醉是不可能存在的,也不可能有后来的如日中天的名声。


我以前也曾和许院长聊上几句麻醉的事,每谈及此他总是很凝重、很严肃。他会耐心地听其他人讲关于麻醉的事,有时低头沉思,有时也很享受人们对麻醉事业的称赞。但很少人知道,当年他做了什么。


故事先从1986年夏天的一件往事谈起。1986年7月刚刚接任一把手校长的许志大院长应邀来北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影响徐医几十年的历史。陪他开会是当时仅有副教授头衔的曾因明。那次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主题是国家教委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医药本科专业目录修订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教委高教二司龙司长、王镭副司长、医药教育处林惠青处长,石鹏建科长等一众教育部官员。同时,卫生部也派出了科教司司长刘秉勋、高教处处长史以庆等重要人物参会。会上还有医学教育专家、原北京医学院院长马旭教授等37人。本来这种会议就是部际之间针对医学教育的业务协商,应该是很普通的。但会议的转折点发生在是否要设置麻醉学专业,由展开了一场论辩。


会上就是否设置麻醉学专业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这场辩论的正反两方是:教育部和徐医是正方,认为应该在中国新设麻醉学本科专业。反方是卫生部的官员和专家,他们认为应该按国外毕业后教育的模式培养麻醉医师。反方的理由是:毕业后教育是各国通用的培养麻醉医师的模式,培养出来的麻醉医师质量高。正方教育部高教司则支持徐医的观点,并强调从国情出发。在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情况下,按国外毕业后教育的模式培养一个麻醉医师要12年,周期长、费用大、国家负担重,同时时不我待、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毕业后教育的质量虽高,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者,我国目前麻醉学科的水平有限,就全国而言,博士点仅有2个(北医、同济医),硕士点也不多,一般只有省级医院才具有培训麻醉医师的条件,且培训数量有限,难以满足需要。因此,国家教委希望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麻醉医师之路。马旭教授则认为:基于我国目前医疗资源不充分的情况,医学专业作一些适当分化也是可以的。


经过激烈的论辩和协商,最终正方的观点成为主流意见。也就是大部分人站到了国家教委高教二司的立场上,同意设置麻醉学专业。但是,反方卫生部高教处的史以庆处长在最后陈述中,保留了个人意见。他从专业角度提出他的不同看法,同时作为卫生部负责医学高等教育的主管,他认可大部分人的主流意见的前提下,依然坚持自己的专业观点,最后他说:“这种做法可以理解,麻醉学专业50年后可以取消。"


事实上史以庆提出麻醉专业暂时可以设最终要50年取消,并非他一人之见。在当时的学术界是饱含争议的。早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985-1986年间,为了取得教育部和省厅的认同,徐医组织过两次专业论证会。在当时中国麻醉届有南、北两位泰斗级的人物分别是吴珏和谢荣,他们或是基于对自身所从事专业的喜爱和支持,或作为曾因明的老师等个人因素,都表示了对徐医创办麻醉专业的支持态度。但也有反对的声音,而且很大,其中就有著名的同济医学院外科裘法祖教授,裘法祖被誉为中国外科学的鼻祖级的人物,裘先生坚持不同意在我国设置麻醉学专业,主张搞毕业后教育,培养麻醉医师。以表的影响力分分钟就可以碾压其他的意见。因此可见,史以庆处长的观点是当时的主流意见,不单纯是其个人观点。因此他才会发出“麻醉学专业50年后可以取消”的判断。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当时无奈之下的呐喊。同时,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说法当成一场50年的约定。今天看来,即使再过10年也不太可能取消麻醉专业。但毕竟当初,是有这样一场激烈的辩论和这样的-种说法的。


在这些重要的论证会议和活动中,作为徐州医学院院长或副院长的许志大院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他全力、无保留地支持和引领,才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当然许志大院长当初为麻醉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从资金、人员、政策的全方位支持,到对曾因明教授个人的帮助和支持,最终成为徐医麻醉得以创立的保障。试想如果没有他出面去做这些事,徐医麻醉创立是不可想像的,这是事实。我想即便是曾因明教授也会认可。

麻醉新超人
介绍麻醉学专业知识,面向麻醉医生、麻醉学本科生和住培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