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面对面 | CTM期刊 中山一院吴钟凯、梁孟亚等研究:Fhl1是一种空间特异性蛋白,参与调控静脉桥血管新生内膜增生

学术   2025-01-07 17:00   上海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导读大隐静脉目前是冠脉搭桥术中最常用的桥血管,但静脉植入后会发生内膜增生并导致桥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影响远期通畅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梁孟亚教授及团队对静脉桥新生内膜增生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对改进静脉移植的长期效果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于近日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吴钟凯教授“说”

冠状动脉疾病在全球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是一种有效的血运重建方法,特别是对于多支血管病变。自体大隐静脉目前仍然是最常用的桥血管材料。静脉桥血管会出现新生内膜增生并显著影响其远期通畅性,高达60%的静脉桥血管在术后10年内出现闭塞。迄今为止,仍然缺乏对新生内膜精准识别和靶向干预的有效方法。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团队首次使用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对新生内膜进行解析,生成了特异性的新生内膜转录组图谱并鉴定出Fhl1在新生内膜空间区域稳定且特异性的表达。然后应用敲除鼠和腺病毒介导的人大隐静脉对Fhl1进行了功能学研究。为治疗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血管再狭窄提供了我们团队的见解和智慧。


1. 新生内膜的主要细胞类型表现出肌成纤维细胞特征,主要来源于静脉外部组织。

2. 在空间转录组学鉴定的特异性表达基因中,Fhl1 在新生内膜中表达强烈。

3. Fhl1 通过其抗炎和抗增殖特性预防体内和培养的人体静脉中的 NIH。



研究背景


静脉桥血管常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然而新生内膜增生(NIH)是影响静脉桥血管长期通畅的关键因素。尽管如此,目前仍然缺乏对新生内膜精确识别和靶向干预的有效方法。



方法


本研究使用SD大鼠建立颈外静脉移植模型,通过组织学染色研究11个时间点(0 ~ 35 天)的NIH病理生理过程。对正常静脉和术后19天静脉桥血管进行空间转录组学分析,以探索新生内膜区域的基因表达。免疫组化分析确定了新生内膜特异性标志物,然后在敲除Fhl1的SD大鼠和腺病毒介导Fhl1过表达的人大隐静脉中评估了NIH进展。



结果


典型的新生内膜在静脉移植后第11 天开始形成,第19 天达到高峰。新生内膜细胞来源于移植静脉外新生的修复细胞,呈混合型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表型。空间转录组学鉴定出Fhl1仅在新生内膜中表达,免疫组化扩展证实在整个NIH阶段,Fhl1在新生内膜中稳定且特异性表达。在全身性Fhl1敲除的SD大鼠中,静脉桥血管炎症加剧,细胞增殖增强,加速了NIH。在静态培养的人大隐静脉中过表达FHL1可抑制NIH。



结论


静脉移植到动脉系统后,移植静脉血管外的新形成的修复细胞在NIH中起着关键作用,新生内膜细胞表现出稳定且持续的Fhl1表达。Fhl1在大鼠体内和人大隐静脉中是抗NIH的保护因素,这可能是由于其具有抗炎和抗增殖作用。



讨论


高通量测序组学技术在研究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以往的研究使用静脉桥血管的组织块测序,传统方法无法保留细胞在组织中的空间位置,因此难以精确定位新生内膜的特异性标记物或识别关键致病基因。相比之下,空间转录组学技术提供了更好的静脉桥血管内空间异质性分析,允许直接识别新生内膜区域内的高选择性靶分子。为了解决这种空间异质性,本研究首次利用空间转录组学技术的独特优势,确定了新生内膜的特异性标记基因,这对推进NIH的靶向治疗至关重要。


空间转录组学技术鉴定出Fhl1特异性富集于新生内膜。此外,我们通过免疫组化发现Fhl1在NIH的全时期都能够特异性且稳定的表达于新生内膜。本研究首次报道了Fhl1在静脉桥血管中的空间表达分布。迄今为止,Fhl1表现出在新生内膜中特异性富集,这使其成为一个关键的生物标志物。


应用敲除鼠发现Fhl1缺失导致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增加,主要是通过PI3K通路的激活,从而增强VCAM-1的表达,这种上调加剧了巨噬细胞浸润和炎症。为了进一步探索Fhl1的临床相关性,我们研究了人静脉中Fhl1的分子功能。与大鼠模型的结果一致,腺病毒介导的过表达有效抑制了人大隐静脉中的NIH。因此,Fhl1是预防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一个有前景的治疗靶点。


目前关于静脉桥血管重塑的大多数研究认为新生内膜主要来源于植入静脉的平滑肌细胞。然而,这一观点忽视了多种细胞成分的损伤和修复细胞的替代。此外,许多研究仅在有限的时间点观察到静脉桥。相比之下,本研究应用11个时间点对其进行了动态观察,并发现移植静脉中几乎所有的平滑肌细胞都发生了凋亡,这表明,根据细胞数量,平滑肌细胞不太可能是NIH的主要来源。此外,以往的研究忽略了移植静脉边界的变化,而本研究观察到了血管边界和修复细胞的动态变化。修复细胞出现在移植静脉外的纤维素层并重建血管的中层。随后,原有的纤维素层形成外膜层,形成新的边界。其中一些修复细胞通过迁移运动穿过破裂的内弹力膜最终形成NIH。修复细胞主要来源于血管周围组织,而不是移植静脉本身。因此,可以推测,针对移植静脉的干预措施可能不如针对周围组织的干预措施有效。


原文标题

Fhl1, a new spatially specific protein, regulates vein graft neointimal hyperplasia


本文作者

王超群1,陈鉴涛1,冯子聪1,简柏豪2

黄穗青1,冯康倪1,刘昊梁1,周卓鸣1

叶子茵3,路静4,梁孟亚1,吴钟凯1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

2中山大学国家卫生健康委辅助循环及血管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

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4中山大学药学院



期刊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科院 一区)

DOI:10.1002/ctm2.70115


扫码阅读原版研究


专家简介


吴钟凯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钟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201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1年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年首届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亚洲心脏瓣膜学会介入治疗学术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生理学会心血管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委。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梁孟亚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梁孟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心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18年获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厄尔·巴肯”奖,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心胸外科访问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专业组副主委,广东省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青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版权及免责声明:心外时空旨在搭建学术交流传播平台,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平台发布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不应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文内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心外时空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合作联系邮箱:cardiovascular_st@126.com

点赞或分享   让我们共同成长

心外时空
心外时空是心外科医生自己的家园,这里有心外大师手术课程、最新文献分享、在线会议、行业资讯分享、技术交流学习,助力心外科医生快速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