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质去除:一定不要忘了这3个取样点

文摘   2024-12-11 06:59   天津  
杂质去除研究的策略有很多,非衍生法常用结晶、打浆、有时候也会采用萃取。
无论采用哪种策略,实验执行过程,都不要忘记这三个取样点。
  • 以结晶为例,过滤前后取样(两个样),母液取样(第三个样)
  • 注意:这里的过滤前,不是纯化前。


案例分享一
  • 结晶除杂,纯化前后两个样品数据显示,杂质得到去除,但是收率很低。
为什么收率低?
  • 是除杂结晶体系的问题(母液包含产品),还是稳定性问题(产品坏了)。
  • 还需要再开展一个实验收集数据(实际研究结果确认是样品降解了),其实完全可以一个实验搞定数据积累。
  • 如果有分离前的样品、分离后的样品,还有母液的样品,就可以更快的对收率低进行判断,如果不是稳定性问题,那就再研究一下母液含量占比,找一下物料衡算。


案例分享二
  • 工艺正在纯化某个特定杂质,距离主峰很近。
  • 目标物的直接纯化策略失败,成功也有,但是代价是收率低。
  • 尝试目标物的成盐纯化,纯化前取样,纯化后滤饼取样,HPLC检验。
  • 图谱一到位,首先是很开心,因为图谱中特定杂质未检出,另一个杂质也被有效去除。
特定杂质再分析
  • 距离主峰很近的杂质有可能被掩盖,因为主峰后面拖尾了。特定杂质真的被清除掉了吗?如果有母液数据,是不是多了一个角度分析?
另一个杂质再分析
  • 另一个杂质滤饼中的确检出量很少,没有母液数据,无法判定杂质是直接清除掉的,还是这个杂质发生了衍生,如果有分离前的样品数据,是不是就可以更直观判断?

为了确认上述两个信息,还需要开展实验落实问题,如果第一次实验有分离前数据和母液数据,也许就不需要再进行补充实验了。

小结

原料药合成工艺开发
有机合成工艺文献分享和总结;有机合成工艺经验分享和交流;原料药研发的法规指导文件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