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ighTalk 」是一档围绕创新的栏目,
我们的朋友和伙伴会在这儿,不定期与大家聊聊创新这件事儿。
”
添加客服小high 👇
并回复关键词“设计思维”
预报名“花开西庄”研学项目&进群交流
近期,国家一直在出台关于鼓励青年下乡,和关于乡村振兴的各种政策,引起了社会的热议。
疫情之后,各个创业公司、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找工作也越来越难了。
城市的内卷如此的严重,那到底去乡村是不是会有更好的创新机遇?乡村振兴的真实状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还是它会存在着非常多的痛点还有挑战呢?
high创一直在传播和实践的设计思维,是怎样赋能乡村振兴的呢?
本期high Talk邀请到了乡村振兴领域的教育者、规划者和设计者,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
嘉宾们的自我介绍
✦
李欣宇
三位嘉宾,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自己的家在上海,但做的事儿呢,都在乡村。但切入点,各有不同。
比如微笑草帽的客户主要是政府,也就是to G的模式;
徐心怡的乡见设计做的文旅景区田园综合体的规划,所以是To B;
而汪星宇的乡村笔记主要做的是乡村教育,服务于基金会,学校等,参与者是学生和青年。
非常期待大家从不同的视角,去聊聊你们对于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实践。
戎华
作为微笑草帽乡村发展集团的联合创始人,今年,是我转行专注农业农村领域的第九年。
一方面是我和几位朋友都人到中年,希望可以做一个对国家有根本帮助,可以长期做下去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农业农村的发展非常缺少组织性后,最终,决定投入乡村振兴的事业。
徐心怡
作为乡见设计的创始人,我们在践行一些振兴乡村的项目,希望通过设计来驱动乡村的发展。
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仅依靠设计是不够的,乡村发展的核心其实是人,所以我成立了乡见合作社,希望可以通过搭建这个平台,吸引、链接更多有资源、有能力、对乡村有热爱的人。
同时,2020疫情爆发以来,我持续在整理乡村振兴项目中发生的一些案例、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在做的一些项目,从人出发,从事出发,然后通过设计来推动一个又一个新的项目的孵化,最后宏观地达到乡村振兴的一个目标。
汪星宇
我之前读的是国际政治专业,在复旦读的本科,后来在纽约大学读的研究生, 17年6月硕士毕业回国。
一半是因为情怀,一半是因为学术,做过乡村田野调查,在湖南湘西卖过腊肉,做过带城里孩子去乡村的项目,同时也做资助农村孩子到城市的项目。
转眼做了五年,希望在城乡之间的人来人往这件事上,再发挥一些青年力量。
✦
生活在城市,如何与乡村结缘?
✦
徐心怡
我从小在是浙江、安徽和江苏,三省交界的“城乡结合部”长大,小时候因为乡村硬件条件的落后,拼命想要去往更加现代化的城市。
从事设计行业多年后,尤其参与了多个乡村规划、田园设计的项目,从一开始对作品被认可而感到满足,到后来发现有了一定积累之后,自己的设计就像变成了“一个印章”,不断地被复制。
之后有机会在美国感受到当地农村的短暂经历,也让我对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系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更加确信,我想要追求、做有意义的设计,于是萌生了回归乡村的想法。
对于我来说,城市和乡村对我的影响是一半一半的。
乡村是我童年的记忆,我很多设计的灵感都来源于童年时代,在乡村的记忆;而城市带给我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对我价值观的塑造上有所作用。
也是因为这次疫情,激发了我在乡村成立一个乡村工作室的想法,在乡村真正扎下根,把在城乡的资源进行真正的整合。
戎华
我将从工作和生活两个角度来进行分享。
从工作、事业的角度,乡村这块确实是一片蓝海,前景比在城市更开阔,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加入到乡村的建设工作。
从生活的角度来说,乡村的生活条件目前还是远远落后于城市,所以从生活的便利性来说,肯定是选择留在城市。
乡村振兴其实是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社会价值的一件事儿,相对于很多传统行业来说,我非常看好这个赛道的未来,但从实践经验来看,也是一件很难,很需要良好的心态、耐心和坚持的事业。
当然未来城乡必须是要打通的,将各自的优势融合在一起。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汪星宇
在这里,我想用点线面体的分析方法,为大家来阐述我选择投身乡村振兴的原因。
点:代表个人的一个使命、爱好和选择;
线:代表不同行业的公司,不同类型的组织;
面:代表整个行业;很多人看好乡村振兴,是因为觉得有好的政策,这点我并不认可。
其实当一个行业越需要政策倾斜,恰恰证明这个行业本质越虚弱。
从大趋势上来看,城镇化还是主流,所以目前我们讨论的乡村的发展,我认为是一个逆潮流的事业。
再往外思考一层,也是我更关心的部分,叫做体。
从纵向来看,不只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市场经济来说,贫富分化非常严重,如何做到共同富裕,是全世界关心的话题。
从横向来看,我们做乡村振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国际局势不稳定,中国越来越意识到,把粮食,农业掌握在自己手里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的工作、创业的本质都是用时间去换取你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只不过每个人眼里有价值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我做这件事情,一半是情怀,另一半是我自己真的特别喜欢。
我老家是上海南汇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上海的乡下人,这是我的乡土情怀;
而另一半,是因为我个人的理想是做一个政治研究的学者,我对于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导致的不公平性充满好奇,所以我更关心“体”的内容。
同时,做乡村相关的项目,尤其是乡村教育公益,孩子们会记得你,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家长们的认可,城市和乡村的链接,光靠城里人或者光靠农村老乡,都做不了,正是需要我这样,同时有农村和城市经历的人,才能去做,我能在这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这是我选择回乡村的初心。
✦
乡村振兴的痛点/坑在哪?
✦
汪星宇
从我个人经历来看,在创业初期,国家给到的政策是“精准扶贫”,到现在提出了“乡村振兴”政策。这一路走来,我认为至少有三点,是目前遇到的比较大的阻碍。
第一,缺乏优秀人才
乡村创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很多时候我们的事业在农村,但是我们自己没有办法住在农村。
只有让农村的经济真正发展起来,换句话说,只有农村真正有钱挣了,自然会有人去的。
第二,城市和乡村的思维意识不同
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最基础的契约精神,互联网的便利,和信息互通等,对于大部分乡村来说,都是新鲜事物。
比如我之前组织的研学项目中,涉及到住宿问题,住宿条件,餐饮准备,就什么时候开饭这件小事,都需要无数次沟通。这不仅是硬件条件的差别,更是思想意识层面的天壤之别。
第三,支持的资源远远不够
中国农业仅占整个国家gdp的百分比的8%,其中大田作物占4%。
换句话说,我们的小农经济,或者广大的中西部的这些乡村,我们有将近这个一半的人口,都在这4%的GDP的养活之下。
所以在乡村做什么事情都觉得捉襟见肘。
戎华
关于人才问题,我这边也想从两个层面再来补充一下。
第一个关于农业占比:
农业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一个产业,而我们又是一个计划经济相对比较强的一个国家,所以他的天花板是很低的。
理论上,如果我要以农业为主来创收,提高创收,那我的农产品的价格就得提升。但是价格一旦提升,整个市场就会有连锁反应,农业不比其他商业,可以随着市场行情定价。
所以,在产业投资的角度,农业行业先天存在一些限制,当然我这边说的是传统农业,科技农业需要另当别论。
第二,农业是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
除了农业本身,在农村可能还有空间管理,这个庞大的体系,是非常难运营和管理的。
中国这么多年城市的一个快速发展,其实是以牺牲农村作为代价的。人才方面也是一样,农村的人才都去往城市,这个事实和习惯不是短时间能调整过来的。
李欣宇
确实,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如果只是从“点”上解决问题的话,肯定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比如说乡村缺乏人才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有一整个系统的问题,需要被解决。
徐心怡
我小时候在乡村呆了很长时间,后来工作也有起码十年,一直在做乡村的工作。其实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城市里,各个工种会分的很细致,从城市规划师,到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等等。
其实乡村建设也是一样的,但是建设乡村的部分人,思维还是有一些固化。我只是个设计师,因为做过农业相关、生态城市相关的项目,也只能说是略懂一些农业相关知识而已。
我自己也做过非常多的尝试,比如为了研究一个赛事是否可以带动乡村的发展,我体验了3次50公里的越野赛。
而在一些乡村项目中,他们需要的种植规划,水利工程图等等,他们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专家。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我也咨询、链接过非常多的专家。
在寻找和链接专家的过程中,我也认识了有很多在相关产业的某一个做到极致的人,比如在新疆种枣子的姐姐。这些人可以把某个产业做到极致,除了种植、农技之外,肯定是有一定的商业逻辑的。
点击图片查看《在新疆种枣10年,上海高级工程师夫妻的非主流转型》
所以我希望通过一个平台,将这些在某个领域有专长、有结果的人、资源聚集在一起,形成我们设计的“外脑”,不断地互相学习和补充,于是,我创立了乡见合作社。
我深刻地体会到,在真实的项目的规划中,非常需要大量不同领域的专家们进行“共创”,将各方利益相关者聚集在一起,才能产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李欣宇
是的,我们在设计思维工作坊中,也特别强调共创的概念。
我一直相信未来的企业不再是公司加雇员,而是老板们搭建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无数个有想法、有技能的人,相互协同,相互合作,这样的组织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组织。
心怡老师的“乡见合作社”真的特别有价值,一定要把它继续地推动合作起来!
徐心怡
乡村振兴里另一个巨大的坑就是固化认知:想要用一种模式和解决路径去解决所有乡村难题,这个是非常不可取的。
我们乡见设计的项目基本上在东部沿海和成渝片区,云南海南这些旅游区域。很多人会认为我们是在做文旅设计,不是乡村振兴。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区域的经济基础、风土风貌、自然特色是非常多元的,差异非常大。
我们擅长的是设计、资源整合,而中部地区、北部地区确实是我们不太敢去的区域,因为他们最需要的核心还是农业振兴。他们需要像汪星宇这样的学者去,输入教育等各种各样的内容,以他们为拳头,我们跟着去,才能做。
现在最适合乡见牵头做的,是城乡结合部的这些项目。最早我们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概念是在农业只有农民,农村就是种植、种地的情况下提出的,因为只有单一的生态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希望为乡村搭建一个立体化的模型,并且我们先在特大城市周边进行尝试,希望可以慢慢等积累了人才,政府的意识转换了之后,再向东部地区或者其他地区的乡村进行实践。
而中部地区真的需要扎实的学者,农业专家们一起协同共创。所以针对不同的区域需要有不同的规划,也需要多元的角色进行组合,共同解决难题。
戎华
我这边再补充两点:
第一,也是刚刚汪星宇提到的政策补贴。
往往在承接项目的时候,要盘活一个项目,光靠这些补贴是远远不够的,未来需要持续的投入。所以还是需要看项目实际的质量。
第二,就是地。
这个土地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也合作过很多机构,但真正对农业农村的土地性质比较了解的专家,全国屈指可数。
在这方面,我自己也吃了太多的亏了,因为乡村建设离不开土地资源,所以在土地选择方面一定要注意。
✦
民宿行业可以做吗?
✦
很多人一提到乡村振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民宿产业,也确实有很多人在乡村开民宿。
那在做民宿这件事情到底可不可行呢?
真实的乡村民宿现状究竟如何?
徐心怡
民宿其实只是一个单一的住宿业态,一个村子,是很难依靠一个单一业态,长期生活下去的。
很多人看到莫干山、大理的民宿经验地很好,就想要盲目地复制到乡村。但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的民宿,其实莫干山和大理这两个地方是有自己的地区性的优势特点,他们火的背后也是有一整个系统的。
我们在做乡村项目的时候,不能仅凭特例的成功来复制,而不去看乡村实际的系统问题。
分享一个我最近做的常州的“花开西庄”项目。一开始我们是引入其他业态来尝试,看看这个地方能不能运营起来。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和迭代,事实证明可行,而后再慢慢延伸和扩展产业,而不是刚起步就从比较重的民宿开始做。
汪星宇
我在乡村振兴的这些年,看到的最大的一个坑,就是做民宿的坑。
全国各地盖了太多的民宿,在精准扶贫政策期间,政府投基建、投民宿,造完之后领导们才发现,根本没人来。
我也收到过很多村里民宿的邀请,希望可以带城市的人去,但经过我实际的考察后发现,很多民宿其实没有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没有产品化,就盲目建成了。
还有乡村剩余资产盘活的招商大会,这类型的项目,我们并没有参与到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运营,我也没有任何决定权,只能做产品和流量,怎么能盘活呢?
✦
乡村振兴“五大战略”,哪个最重要?
✦
在2017年国家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及了五个方面的振兴。
分别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
从你们实践的经验来说,这五个方面哪个是最核心的?
戎华
第一,这五个问题里最大的其实是产业问题。看起来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但其实在实践过程中,刚刚也有提到,任何事情成或不成,还是在人。
第二,关于组织振兴。
不少人还是有一定误解的。很多人把这个组织理解为党组织,所以会认为是党建引领等,是他们的事,其实是不对的。
人才,作为个体其实很难发挥作用,所以这个组织其实是把人才都聚集、组织起来,包括刚刚提到的民宿,光靠一个业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也是需要组织起来。从这个角度,组织振兴是必须要加强起来的。
微笑草帽旗下的农联,徐心怡老师做的乡间见合作社,high创的创新生态,其实都是一种组织,不论是公益组织或者商业组织,都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汪星宇
是的,其实这个组织不止是党建引领,甚至不止是实体,我觉得可能是阿米巴这种管理方式的组织,沉淀下来,也许是这种组织,才能真正改变农村。
因为我是做人方面的事业的,所以我觉得还是人最重要。
为什么我们选择做乡村教育公益的项目,就是因为我们发现改变农村的不是里面的瓜果蔬菜,不是里面的房子,也不是外面的人,是当地的孩子,当地的教育。
真正激发当地的青年人们,认可农村的价值。只有当地的青年人发展起来了,未来乡村才会有出路。
比起给农村的人感动中国这样的荣誉,观众会觉得去农村很惨,从我的视角来看,我们在做乡村人才宣传的时候,就要做个节目,叫“来自乡亲们的offer”。告诉城里的年轻人,在农村可以更容易地挣到钱。
当然创业初期会比较辛苦,但我们相信未来这件事,从价值感到实际的收益上,都是一个很好的事业。所以人是最重要的,我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还是人才振兴的部分。
而且这些人不一定是一定要去到乡村,只要对于乡村真正有情感,愿意投入时间、金钱、资源,他的事业可以在乡村,或者他的观众可以在乡村,但是他本身不一定要生活在乡村。
只要有钱,有足够多的钱资源在农村,就一定会有人愿意去挣那个钱,乡村就能发展起来。
徐心怡
我一直认为就是中国农业有两种农业是可以做的,一种是高度机械化,大面积的现代农业。靠机械化,可能只要十个人的团队,你可以操盘10万亩以上的农田,在北方广袤的平原城市,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而中部片区的做法就不一样了,这里是丘陵地,是需要做小而美的农业,也是可以实现的。过去的项目中,我接触到很多专家,他们只专注在种植领域的研究,但是缺乏后续品牌运营等商业的经验。
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有一些村官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种植品种,通过品牌化等一系列营销手段,帮助乡村致富。而这位村官并不是学农出生,而是学宣传的,当过记者,属于“曲线救国”。
所以中国农业需要的是真正的把当地特色产品通过设计进行产品化,经过客户精准定位,市场定价,包装各个方面的设计再推向市场,才会有出路。
那刚刚提到的政策中的五类振兴,必须要有一个更高维度的系统化,针对不同区域的框架搭建起来了之后,在这高屋建瓴的这个顶层的思路下,去调整我们的规划、土地,调整我们的政策,调整我们的组织形式,乡村才能够真正振兴。
这是一个不断自下而上,从上而下的一个过程。
汪星宇
还有一个阻碍乡村振兴的事情就是太多人都在等,都在猜国家的政策支持,而忽略了乡村其实也可以通过挖掘自己的特色、产品、名片,自己发展起来。
现在只要听到年轻人在做农村的项目,会有两个刻板印象,第一就,是不是做支教;第二,你肯定拿了政府的钱。
仿佛没有政府的支持,在农村根本干不了事情,这个想法其实对于乡村长远的发展来说是很不利的。
✦
乡村振兴 案例分享
✦
徐心怡
我将从工作和生活两个角度来进行分享。
其实做设计行业这么多年,我一直希望有一个真正自上而下,从策划规划,到落地设计到最终建成,一以贯之的项目,但这样的机会真的特别难得。所以特别有幸,能够全程参与到常州“花开西庄”的整个策划及落地运营。
作为半个常州人,老西庄这个项目最早也是我常州的朋友找到我,希望我以顾问的形式为他出谋划策,后来也是真正参与到项目的执行中了。
最开始接触这个项目的时候,原方案是按照美丽乡村模式来规划设计的。经过我的调研发现,这个项目的区位是在一个城郊结合部,于是我就提出可以用都市田园的模式来做。对接的政府团队相对比较年轻,也非常开明。
一年的时间里,我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的策划、规划、建筑、室内景观、文创包括招商思路的碰撞。
因为项目开发的预算并不多,我们通过化繁为简,用较低的成本,从规划来说,拆除了很多的违建、杂乱的大棚,还原了村子自然的,本来的样子。从建筑来说,没有做任何的改变,就是全部涂成了白墙,书记执行力非常强,我讲完的第二天,就派人拿着桶去刷墙了。
关于村子里业态的规划,因为这个村子本身就是八九十年代的一个村子,是没有风格化的,所以我当时的建议就是去风格化,让它变成干干净净的白纸,处于自然田园的状态。
关招商,我们不是等建好了才开始招,而是在整改部分建筑的时候,书记就已经积极地开始招商了。陆陆续续有很多年轻人来看,就表示很喜欢这个地方。大家可能对于乡村会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门口会有水车等其他古老的装饰,但这里就是干干净净的自然乡村面貌。
在空间的应用上也是有一定突破的,比如传统的党建小院会在门口挂着党牌,有一定距离感,而在老西庄,我们有咖啡,有活动空间,还有共享办公空间的租赁,镇和区有很多会议也会来使用这个空间,有了人气,这个场地一下子就盘活了。
在这里还做了江苏省第一个青少年红领巾站,里面会有自然教育、研学的活动,也会有公益的组织和活动。开放包容的氛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如,比如隔壁村的网红甜品店,当地知名的文创服装品牌等等。这些品牌,除了补充了内容,也带来了流量。
所以这个村子很多业态是大家一起共创的,只要人才来了,我们提供一张很干净的蓝图,他们就能画出很多美妙的事情,这就是共创的魅力。
汪星宇
我们乡村笔记的项目其实很简单:我带城里孩子去农村,然后资助农村孩子出来,进去的项目是收费的项目,出来的项目是公益的项目。大家对这个乍一听像人口贩子的项目,对吧?
但是为什么这个项目之前没有人做成,或者他没有把它做成规模呢?因为大家本来都以为说城里孩子为什么农村,因为农村好山好水好就有情怀,但事实上家长根本不会为这个情怀买单。
那家长会为什么买单?为孩子的升学买单。
得益于双减政策,之前项目与付培训班有冲突的时候,家长无条件选择培训班。那现在没有培训班了,我们这个增长就很好。
另一方面,除了To c项目,我们其实也是做To B。学校12到18岁初高中孩子的时间根本不在自己手里,不在家长手里,都在老师手里,所以呢,我们就做高中的学期内的社会实践项目。
那我们的研学项目就是,带着孩子去乡村做文学采风,社会调研,在乡村学习,这是其中一半。
另一半就是做乡村孩子的职业发展、生涯规划。因为是公益项目,最难的就是谁会愿意资助。
那我们的做法就是把这个项目和企业的CSR项目去连接在一起,企业不愿意直接花钱的话,通过花员工的时间来帮助我们,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只要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足够的时间在里面,这件事情的影响力就会变得更大。
城市之旅和乡土研学这两个是我们的主要项目,带城里孩子去农村,乡村孩子到城市,但都不是因为城里好,或者因为农村好,只是因为他们本身需要。
戎华
其实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是融为一体的,尤其在县层面,很大程度上是一件事情。那微笑草帽主要是聚焦在全面服务县域政府乡村振兴这个板块。
首先,我们的组织和业务逻辑都是生态型的。
我们最近刚刚梳理出一套135N的一套县域政府乡村振兴推动的机制。一,是一个统领各方面的顶层设计;三,是三年行动计划,到底需要做什么;五,就是五个主要的方面;N的话,就是N个项目清单。
那在示范项目方面,三涧溪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由微笑草帽乡村发展集团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策划、规划、设计、建设和实施指导落地以及持续的迭代辅导),也是全国第一个体系化创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点击图片查看《微笑草帽服务项目荣登央视一套热播》
我们作为第三方的服务公司,通过共创,把政府,社会资本,国企,村集体,村民能做什么,在这个项目中,进行了融合,同时也是对于刚刚提到的五位一体的很好地贯彻。项目中我们通过有亮点的美食街和乡村振兴学院,让这个项目可以持续性地发展。
吃,在乡村旅游里占领着重要的地位,而且相对来说,美食街的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而且是最有粘性的。
我们先后四次参访袁家村进行学习,带了四批从政府、村委、村民、新农人等,一起学习、共创。
而且在商业管理上,美食街让村民们也有股份参与,真正地达成了深度合作。
共创让利益相关方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利益点,激发了每个角色等潜能。最终项目每天的人流量正常情况下可以达到七八千,非常火。
✦
关于中国乡村的未来
✦
现在大家聊的农村,都是我们心中理想的乡村,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而根据我的实践经历,中国各地的乡村其实非常不一样,可能只有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也许未来会成为一个理想社区,更多的农村很有可能消亡。
我们作为教育者在做的是创造机会,让大家真的看见,所以未来乡村会怎么样,包括城市孩子在农村应该学到什么,农村孩子来到城市看到什么,我们不要去做预判。让他们看到、体验这个真实的世界。
徐心怡
在说起改造乡村的时候,很多人会提及村民的问题。
在我的实践过程中,我感受到当地的村民其实是要被带动的,同时很多我们的业态也是向村民开放,为村民服务的。
他们在看见被证实过的可以盈利的项目,自然而然就会跟随。
正向反馈也对我们持续做乡村振兴的项目很重要。我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搜到了很多到访的人的一些正面的评价和感受,感受到了鼓励。
其实对于我们这样在乡村的人来说,赚钱、盈利不是唯一的评判价值的维度。我们推动乡村一点点变化,收获人们的一点点认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
戎华
政府在乡村振兴层面,需要更多的设计思维的方式导入。
而对于我们这样的从业者,不论是公司或者是组织,我们也需要服务设计的理念来武装和充实自己。一起践行设计思维和共创。
✦
答疑环节
✦
1、资本与乡村的矛盾该如何解决?
现在政策都不稳定,如果单纯去讲资本下乡,或者去评定的话,这个矛盾的解决是比较困难的。
大部分的时候,村庄在算项目的利润额的时候,只是把文旅运营这个板块进行了测算,而忽略了乡村改造的这个资金。
乡村非常需要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因为城市的人才的只能相对比较细分,所以如果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架构去到乡村的时候,是很难盈利的。
但是,如果以个人为单位去乡村创业的话,我认为是可能实现盈利的。
比如老西庄项目,它建成后可以做成自己的品牌,同时吸引了很多客群。最初我妈严格控制了改造成本,再加上政府的补贴,是可以实现适当的平衡的。
所以这个事情要看是谁来做,怎么算。如果前期策划得古色古香,建完了发现招商有困难,然后还需要资产的二次分配,那我觉得这个账永远算不过来。
前期克制地投资,加上精准的招商和运营,才有可能去盘活这个事情。
2、想请教汪星宇老师,在实践乡村教育的这几年,有没有探索出规模化的模式?
汪星宇
我拿我们负责的落地执行的一个公益项目,“相守计划”来举例。
这个项目通过一些素质教育课程的组合,在十几个县进行了推进和复制。
点击图片查看《乡村笔记&“相守计划”:关爱留守儿童,2021再起航! 》
但是我不太确定提问者所想象中的规模化,跟我们乡村笔记在做这个规模化应该不是一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其实真的在乡镇的这个场景下,撤点并校之后,学校变少了,孩子也变少了,所以依旧有很多的乡村100到200人的小规模学校,其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镇学校。
这些学校的音体美老师基本都是其他科目老师来兼职带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些解决方案如“一块屏幕改变世界”等等规模化的措施其实没有必要。老师和学生都不多的情况下,他是非常个性化可以去落地执行的方案。
有一个案例,北京郊区的九渡河小学,这个学习是乡镇联合学生的家长,让有特长的家长分享他们行业中的实践课,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实践。我觉得像这样的模式,其实更容易复制。
3、提问戎总,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有什么建议?
戎华
这类型项目,其实国家已经投入了非常多的钱。但其中有个问题是,原来费用都是从中央农校分配到各级地方这个来培训做下去的。但是,发现这个培训的效果不够理想。原来培训完,可以得到大专学历,而后面这个学历教育资格被取消了,由当地政府自行负责,那师资,各方面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培训出来的效果还是比较差的。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是以更多的引进一些比较专业的社会组织来进行合作,教育确实是必须要抓上去,但是从从这个专业度来说,从这个培训效果来说,原来这个体系还是比较差,其实国家是从顶层上面,从这个中央来说是有点一头热,就最终效果来说,整个体系有待完善。
乡村振兴是一个宏大的事业,是值得深入思考、深度践行的事业。期待未来有机会用设计思维去做更多振兴乡村的项目。
在直播中,大家对徐心怡老师设计的常州“花开西庄”非常感兴趣。
点击图片查看《明日开园 | 美丽乡村·花开西庄,想“开”了》
特此,high创想要邀请各位对于“如何利用设计思维赋能乡村振兴“话题感兴趣的小伙伴,一同在疫情解封后前往常州,开展“沉浸式”研学。
共同体验老西庄的魅力,深度探索“花开西庄”火爆的原因!
添加客服小high 👇
并回复关键词“设计思维”
预报名“花开西庄”研学项目&进群交流
期待未来在更多high创的活动中与大家相遇!
// 活动主办方:high创
high创是一家以设计思维为核心,解决商业难题的专业创新设计机构。拥有一支横跨创新设计各学科、具备商业设计思维的国际化顶尖团队。我们专注于产品服务创新、数字化转型、营销创新、组织赋能。为各行业的领军企业、独角兽提供创新设计服务,包括京东、华为、联合利华、罗氏制药、水晶石、汉今国际等。
“增值商业,温暖生命”,high创将创新基因植入客户组织,打造出更具竞争力更有温度的品牌。
// 嘉宾简介
李欣宇 Angela Li
high创创新设计咨询创始人;
畅销书《突破创新窘境》作者;
“二心四力”创新设计思维模型提出者
戎华
微笑草帽乡村发展集团联合创始人
新田园新乡村研究院院长
蔚蓝资本合伙人
资深乡村振兴智库顾问
徐心怡
乡见设计及乡见合作社创始人
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无锡阳山田园东方设计总负责人
汪星宇
乡村笔记联合创始人
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入选2018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2016江苏卫视《一站到底》世界名校争霸赛冠军,微博关注100W+
本科毕业于复旦国际政治系,硕士毕业于纽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
微笑草帽
微笑草帽乡村发展集团是国内领先的乡村振兴综合运营服务投资机构,以“共创中国美好乡村”为使命,聚焦县域,聚焦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空间重构与治理+农联培训”的三位一体的县域乡村振兴的解决方案。
我们从长三角起步,已逐步扩展到全国,从示范村到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从产业链到联合体,从数字农业到数字乡村,从规划设计到招商运营,从培训到智库,微笑草帽创立了许多的“方法论”,创立了许多的全国“第一”。
乡见设计
乡见是中国新田园主义的践行者,他们希望通过乡村作品,让更多人把眼光从城市瞄向乡村,并运用其丰厚的实践经验、技术和专业能力,构建完整的乡村休闲旅游生态圈;将规划设计与乡见合作社农文旅资源进行整合,推动城乡互动和乡村文化的复兴与营造。
乡村笔记
乡村笔记成立于 2017 年 9 月,是一家致力于用教育连接城乡的社会企业。通过开设乡土研学、城市职旅与乡建咨询三大板块,加强城乡平等交流。为城市孩子拓展乡村视野,为乡村孩子扩展职业可能,并为乡村发展带去城市支持。
荣获2021哈佛教育论坛创业大赛金奖。项目曾被40余家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平台关注总计超过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