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的们最近讨论的话题,是“奥运冠军杨威让双胞胎女儿在家中上学”
(这个时评练习还没有发上来,因为前面还欠着几期......)
杨威最开始发视频的时候,肉眼可见的得意,他举出了在家学习的几大好处:身体照顾得更好了,没有去学校上学那么容易生病;学习更有效率了,因为请的是专业老师一对二教学,可以教得非常细致,甚至可以纠正笔顺;自己不用待在孩子班级的微信群,再也不用接受老师的“信息轰炸”了......
后来,因为批评的声音太多,甚至上升到了“违反义务教育法”的高度,他也有点惶恐了,马上改口道——
“让女儿在家上学是权宜之计,只是因为女儿这段时间身体不好总是生病,等身体好了肯定会回到学校......”
我的小的们,认真分析了在家学习的利弊:
利——比如“效率可能会高一些”,比如“更有针对性”,比如“适合不合群的身体不好的情况特殊的小孩特殊的家庭”
弊——比如“费钱”,比如“孩子会不知道跟人打交道”,比如“温室里的花朵会没有免疫力”......
而我认为,抛开孩子和家庭的确有特殊情况不说
(杨威的女儿身体适应不了集体生活,当然也是特殊情况)
抛开有的集体生活也并不正常不说(校园霸凌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会另开一文讨论)
一般情况下,过集体生活,有一群年龄相仿的同伴,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的。
先举两个例子吧——
小霏上了初二后,学习压力增大不少,时不时的考试,让一贯情绪波动不大的她也不由的紧张烦恼,今天她说:“妈妈,今天**成绩出来后,幸好是体育课。”
“哦?你运动发泄了?”
“没有”
“那,为什么是‘幸好’?”
“体育课,我跟同学们一起,大家一起吐槽试卷上题目出得奇怪,然后互相安慰,再比一下惨......我的情绪,就慢慢平和下来了。”
“所以,你很喜欢你们班同学吧?”
“是呀,幸好有同学啊,还有,上次放学后,我想再在教室写一会作业,几个搞卫生的同学在我身边,边扫地边唱歌,我一点都不烦,反而觉得这画面好温馨啊......”
上周末,我们2004年毕业进雅礼的应届生,搞了工作20周年聚会
当年我们一起进校工作的三十多个人,这天来了二十九个人
已经很是齐整了
在“归来仍少年”的大字下,我们一起拍打卡照,吃饭、吃水果、切蛋糕
疯笑、玩闹
一起唱起不知道唱了多少遍的雅礼校歌
一起回忆当年——
可是,在这场聚会上
大家好像又回到了多年前
我很难想象,没有这群可爱的同伴,我当老师的头几年,该怎么过?我面对的那一堆的麻烦事,该怎么解决?我该跟谁吐槽,该跟谁抱头痛哭?
幸好,我有同伴
幸好,我一直有同伴
幸好,我们一直在一起
疫情期间,我们上了很久的网课
网课终于结束后
大家都长吁了一口气
记得那时候很多家长都说,总算明白了“神兽归笼”的意义
我当时也写过,作为老师,我真的很不喜欢、也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
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跟人真实地打交道
而我的学生们呢
即使再喜欢过网络生活的
也跟我说
“天天只能在网上看见老师同学,还是没什么意思。还是校园生活好玩些,能跟大家在一起。就是不要考试就完美了......”
哈哈哈哈......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有同伴?
因为,没有人,应该是一座孤岛
我们过着群体性的社会性的生活
我们与周遭的人有不同的关系
我们告诉自己也许人注定孤独,但是同样渴望有人携手同行
也许,与同伴在一起,不只有欢愉与温暖
也会有伤害与不安
可是,这就是“真实”啊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网络如何将我们看似联系其实隔绝
我始终认为
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
与同伴闯一次现实人生
互相获得力量,共同成长
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