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
学生观点
1、我个人很喜欢多巴胺配色,觉得明快鲜艳,让人心情愉悦。不过,我也觉得没有必要满大街都是“多巴胺”,完全不管适不适合和喜不喜欢;
2、我感觉风潮终会变成商家牟利的手段,这让我很是警惕,会不会又被“割了韭菜”;
3、什么东西都适合多巴胺吗?比如,政府大楼?想想都吓人。任何颜色都有它适合出现的地方;
1、小马哥很喜欢鲜艳的颜色,也很喜欢素色,每一种颜色,都有它无可取代的美;
2、即使多巴胺让人兴奋快乐,可是,人需要一直兴奋快乐吗?任何情绪,都有其价值,包括伤心、低落;
3、流行只是一种状态,不用一定跟风,也不用刻意拒绝,学会欣赏和理解,也要学会冷静思考。
1、风靡全网的多巴胺到底是什么?武汉市武东医院心理科主任赵孟介绍,多巴胺是大脑中的一种重要神经递质,参与人体多项功能的调节,如情绪、感觉、运动等。尤其是情绪调节,被认为与快乐、兴奋等积极情绪相关,因此也被称为“快乐物质”。此外,多巴胺还与人体的能量代谢有关,多巴胺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速度,使人体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维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赵孟主任表示,通常当我们在运动时、获得积极体验时、看到新奇事物时、热恋时,又或是在吸烟、饮酒时,人体都会产生多巴胺。获得多巴胺并非难事,如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适度的刺激等,都能促进多巴胺分泌。
“多巴胺穿搭”为什么能让人心情愉悦?长江航运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进解释称,在情绪的信息传递方面,多巴胺主要传递兴奋和愉悦的信息,多巴胺浓度增加的确可以让人产生快乐。事实上,通过各种感官刺激也可诱发多巴胺浓度的上升,从而让人心情愉悦,比如视觉中看到色彩鲜艳的穿搭(多巴胺穿搭)、听觉中欣赏美妙的音乐(音乐疗法)、味觉中享受美食等。
武汉市武东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杜贺敏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多巴胺穿搭不仅仅是一种穿着风格,更重要的是这种穿着方式给年轻人提供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它满足了一部分爱好新奇,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追求个性,追求无穷快乐的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对他们而言,这种形象管理能提升自信和幸福感。
2、被称为“快乐密码”的多巴胺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赵孟主任表示,虽然多巴胺对维持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过度激活多巴胺,很容易让大脑处于“崩溃”的状态,就如同一个失去平衡的天平。大量的多巴胺涌入大脑时,我们虽然会感知到短暂的兴奋,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欲望和痛苦。因为当大脑习惯了一种刺激后,它就会变得麻木,耐受性也随之提高,这时就需要更高强度的刺激才能重新激活它。如果人们反复追求同样的刺激带来的快感,很可能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最后还会引发一些“成瘾”行为。
赵孟主任强调,只有适量多巴胺的产生和转运,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和自我愉悦。多巴胺一旦分泌过多,还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度兴奋引发的失眠等,甚至还会引发成瘾行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嗜睡症等;而分泌过少可能会引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
3、大脑反应和视觉刺激之间的确有密切联系,但颜色引起的联想并非固定搭配,受到文化、技术等各种因素影响。我们对色彩的感知,无法脱离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具体时间,是被历史、社会、技术共同影响的。相关联想被创造出来,又被流行文化和广告营销不断强化。4、万物皆可多巴胺的背后,主要是由于这种营销方式的简单可复制,毕竟谁家产品没点五彩缤纷的组合?
在高热度之下带上多巴胺关键词发个公众号或抖音完全是顺水推舟的事,用心点的品牌还会模仿带火多巴胺的穿搭博主,拍摄与产品关联的换装视频或海报。
从视觉角度来说,鲜亮的色彩本身就是极具识别性的。
比如茶饮品牌便非常热爱在新品推出时用明亮的色彩作为“视觉锤”,前段时间喜茶与FENDI联名的黄色杯子与手提纸袋也因此受人追捧。另一方面,经典而亮眼的色彩对建立品牌认知也十分有益,比如奢侈品中的爱马仕橙与Tiffany蓝,亦或是麦当劳的红黄撞色。
而抛开缤纷艳丽的色彩表象,“多巴胺穿搭”的核心是能让人感到快乐、舒适和自信。
“多巴胺着装背后的理论是,你穿的衣服可以提升你的情绪,”色彩心理学家Tash Bradley表示,“所有的颜色都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特殊的影响。真正能提升能量的颜色是饱和度更高的颜色,例如亮橙、黄色和淡粉。重要的是人们选择与他们个人相关的颜色并从中获得积极的心理联想,因为每个人的品位都是独一无二的。”
除了上述这些营销方式上的操作,“多巴胺穿搭”从时尚领域渗透到消费市场背后的原因,或许都因为它们有“治愈”作用。
德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延斯·弗斯特的这本《买与不买的心理学》中称,“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购物动机,大都可以中性地被描述为‘利己的’,这种利己目标具有积极意义甚至治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