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影评:大厂中年人何去何从

文摘   2024-08-18 05:11   北京  

《逆行人生》剧照。


我生长在北京大厂云集的海淀区,曾经作为网络文字工作者,在两三个大厂工作过。我朋友圈里很多都是大厂人,他们之中甚至包括几位大厂高管。


跟许多从纸媒跳槽到网媒的媒体人不一样,我的路线是逆行的,是真正的“逆行人生”。


在某大厂的媒体部门干了几年,了解到网络媒体的新闻来源很大一部分还是要靠纸媒提供,网媒本身生产原创新闻的空间很受限。


而且,作为认为深度稿件或评论稿件远优于一般新闻稿件的时评编辑和撰稿人,见证了某深度评论版块因为跟大厂所需要的新闻速度不匹配而导致这一团队被解散的困境。


继而,觉得网媒的日更频率根本无法让人花时间做深度新闻稿件,且那时的新闻总监告诉我们网媒在亏损(完全不是网媒造的舆论说报刊亭无人问津),便早早意识到,网媒已经发展到了瓶颈期,几乎看不到前途。


于是我逆行到某家纸媒,给这家纸媒写某纪录片脚本。之后又去了另两家纸媒,包括给某杂志写封面文章。


但是,那时的纸媒人都一心想挤进大厂,挤进网媒,不惜花大量经费做新媒体。乃至只用了几年,让所有的纸媒都要有网媒发展思路的政策就已经制定好并出台实施。也就是说,即便我逆行到了纸媒单位,也要顺“潮流”而行。


那时纸媒编辑部许多次开会就是讨论怎样转型网媒。作为大厂网媒过来人,我建议过纸媒要坚守住纸媒的优势,包括对文字的严谨推敲,静下心来花足够的时间做好一篇稿件,从而确保一期杂志的高品质,而非一味地追求网媒速食主义的短平快噱头,或是一味地追求网媒人KPI的点击量绩效考核等不完全科学评价好稿的标准。


当然,在大厂做新闻也有明显的优势,至少在新闻制作流程管理上很现代化。不像在某纸媒时,为了一篇稿子的完满,需要在一栋楼里跑上跑下,追着审稿人和校对人给修改意见,在大厂里,别说一篇稿件在发稿系统里写完、编完、审完、发完,每天的上班大小事,也基本在电脑屏幕前,就能搞定。


那时大厂网络媒体人的流动性很强。坐在身边的同事,一大半都是从其他大厂网媒跳来的,那时的不成文升职法则是,去其他各大厂转一圈回来即可,那样一来,就有了各家都是怎么做网络新闻的第一手经验。


许多人便以为可以这样在大厂间跳来跳去许多年。


直到有一天,也就是最近几年发生的事:没有大厂要你了。《逆行人生》里说是45岁的中层骨干被优化裁员后就不得不走,但现实中是更残酷的35岁。这时你意识到,你已经无法跟前几年那样,已经到了社会人才市场的体制机制不允许你再跳来跳去的年龄。


这不仅仅是大厂的程序员面临的困境,大厂的媒体人群体也是一样。于是我身边多了许多失业数月乃至半年、一年甚至两年的大厂人案例。有段时间我也有亲身体会,跟影片中的主角感同身受。


疫情中,北京有段时间特别缺外卖骑手,于是临时招了很多因为疫情不得不在家办公的各行各业人士,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大厂失业人士。


虽然去年,我阴差阳错进了微软这个大厂中的大厂,但是不巧赶上了更为不讲情理的AI时代。微软为了确保自身在AI领域的领头羊地位,在工作中高度嵌入AI技术和产品,让员工有了一种被AI取代的无奈感。


因为AI在各领域的强大能力,AI淘汰的既有会写代码的大厂理工科生,也有会写新闻及企业品宣的大厂文科生。这让包括微软在内的大厂开始一波又一波的新裁员,从几位高管到许多基层员工,都再次被时代大潮卷起拍下。


看到有一些影评说现实不可能如影片中所演的那么残酷,我以大厂过来人的视角告诉诸位,实际只会比电影里的更残酷,而且由于AI加持,只会越来越残酷。被优化时,人家才不管你是不是骨干,是不是高管,是不是有经验,是不是有人脉,是不是45岁,乃至更年轻的35岁。


影片中,大厂程序员失业后找不到工作,不得已,他做起了外卖小哥。于是最先想到的是,我去年读完畅销书《我在北京送快递》后,对这个职业中所面临的困境有了些许了解,对从业者有了更多尊重。


但偶尔也很无奈。不久前我在巴黎看奥运,街道比北京有序多了,只因为没有那么多横冲直撞的外卖骑手。有时我在北京的路口等红绿灯过马路,背后冷不丁会有骑手狂按摩托车喇叭,我曾怒目而视,心想我就走个斑马线过个马路怎么还碍事了?但过几天又想到外卖小哥也不容易气就消了。


现在我在朝阳区的一个楼里上班,中午四部电梯里全是外卖小哥。时常听到他们的日常对话,充满了生活的无奈。


偶尔有一人抱怨,“这个楼怎么每层都停啊,我还送不送餐了?”另一个小哥就会说,“知足吧,这个楼总共才多少层,其他还有比这更多楼层的写字楼,更没法送。” 


另有一次,感觉是新来了一个外卖小哥,说,“今天我做了三百单,感觉还是挣不到钱。”另一个小哥就跟他说,“做外卖你还想挣到钱?”


还有一个下雨天,一个小哥说,“多亏了这场雨,今天的数量不愁了。” 另几个小哥点头同意,“这一行还是要靠天气吃饭。”


35岁就失业的话题,近几年屡次被写进代表委员的被采访稿件中,已经很能说明现实问题。这让人想起了许多年前的下岗再就业。但还不够引起更广泛的社会重视。于是去年出了一本畅销书,今年出了一部很有话题感的电影,植入类似的话题,直击改革痛点。


有许多评论说,《逆行人生》有许许多多不完美,但我认为,这样的片子,能过审,能上映,对它背后的许多亟待关注并解决的社会问题已经是极大利好。


这不光是大厂中年人的困惑,也是中年人所在家庭的隐忧。期待有关方面除了给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以就业政策优惠,也给中年人一些正常就业的希望。

熊法通则
高楼高,高楼美,我在楼下往上瞧。哎呀呀,掉了我的小花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