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为爱·第102期 | 经桡动脉行脑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左侧颈内动脉闭塞介入再通治疗(九)

健康   健康   2024-10-11 18:02   北京  


本期主编







杨海华



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博士毕业,现为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任北京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介入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院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慢性病防治管理委员会委员。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SCI 3篇,长期从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工作。


作者:杨海华 袁景林 王铁军 陈娜 任伟超 姜铃先

单位: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目前脑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通路仍然是经股动脉入路,但是经股动脉入路的缺点是术后患者需要卧床,穿刺侧的肢体需要制动,患者舒适性差,且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较高,随着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以及新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桡动脉入路行脑动脉介入治疗成为可能,因脑动脉系统通路建立较心血管通路建立困难且复杂,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该系列将连续介绍经桡动脉行锁骨下动脉介入治疗、椎动脉介入治疗、基底动脉介入治疗、左侧颈动脉系统及大脑中动脉介入治疗、右侧颈动脉系统及大脑中动脉介入治疗的通路建立技术及术中注意事项。


病例介绍


1. 患者:老年男性,急性起病。
2. 既往史:高血压、脑梗死。
3. 现病史:入院前3小时活动中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上肢抬举费力,下肢不能行走,伴言语不利,不能完全理解他人言语。

4. 查体:Bp 175/78mmHg,神清,混合性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充分。右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右侧病理征阳性。

NIHSS评分:6分(语言2分+右上肢2分+右下肢2分)。

术前造影

头CTA:左侧颈内动脉C3段闭塞可能;

头CTP:左侧大脑半球灌注异常;


术前讨论


· 诊断依据

定位诊断

混合性失语— —左侧额上回后部和颞上回后部

右肢无力— —左侧皮质脊髓束

综合定位于左侧颈内动脉供血系统

定性诊断

老年男性,急性起病,合并高血压、脑梗死、高血脂等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不缓解,结合头CT未见出血,定性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

· 治疗决策

术前诊断

1.脑梗死 2.左侧颈内动脉闭塞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4.高脂血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远端低灌注及栓子清除率下降

进一步处理

予以静脉溶栓及介入开通治疗

· 方案难点

患者是左侧颈动脉C3段闭塞,局部有血栓,需要取栓,病因为原位狭窄血栓形成,有可能需要支架植入。

但颈动脉C3段对于支架的选择较困难,如果使用普通的裸支架,支架有可能不能到位,如果使用颅内药物涂层雷帕雷素支架,费用较高;

手术过程


· 经右侧桡动脉置鞘

造影提示右侧锁骨下动脉迂曲,左侧颈动脉C3段狭窄伴血栓形成

使用6F导引导管,内衬5F的西蒙导管,成袢后选入左内里颈动脉。

使用6F导引导管,内衬5F的西蒙导管,成袢后选入左内里颈动脉。

将导引导管送入到颈内动脉,系统较稳定。

导引导管送入5F中间导管至病变近端,沿中间导管送入Transcend导丝,小心通过病变,送入至左侧大脑中动脉,沿导丝送入PTA球囊2.5-20mm。

在球囊铆钉下,将中间导管越过病变,撤出球囊,进行负压抽吸,抽出少量血栓。

再次造影提示狭窄改善,血栓消失,予以冠脉雷帕霉素4-13mm支架准确定位后释放支架。

撤出输送系统,造影提示狭窄处明确改善,前向血流好转。

随访情况
  • 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48小时NIHSS评分1分(语言1分);
  • 术后3天复查TCD提示左侧颈动脉血流正常;

  • 术后4天复查头颈CTA提示左侧颈动脉支架血流通畅,未见狭窄及闭塞。


小结


  • 经桡动脉行脑动脉取栓的关键点是要快速完全动脉鞘的置入及通路导管的建立;
  • 该病例是左侧颈内动脉C3段重度狭窄及血栓形成,引起远端低灌注症状。治疗的方法包括抽取及血管成形术。该患者是经桡动脉行急诊脑血管介入取栓及血管成形术。

难点:术中导管支撑性不够,导引导管系统不稳定;需要大管腔的导管,且能够通过中间导管,在术中需要中间导管进行抽吸,避免血栓逃逸;需要能够快速建立取栓通路,术中采中同轴导管技术,避免反复交换,可以一次性快速建立通路。








扫码关注神经介入在线

 神经介入在线投稿:

     sjjrzx@hh-medic.com      




进入和缓学术” 全方位学习神经介入课程

神经介入在线
汇聚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的老中青三代精英力量,进行丰富的学术交流,共商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发展未来,启动新形势下与互联网合作的新模式,分享中国神经介入临床研究的成果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