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如何多生孩子”为何让人愤怒

文摘   2024-12-17 17:52   山东  

据说,近日京城一所知名高校接待一名“国际友人”演讲之后,在随后的交流环节里,该校一位学者王教授向这名国际友人求取“真经”,请教“如何让女大学生多生孩子”。

根据已被删除的“问对”,该学者先是“摆明现状”,称中国的女生现在普遍不愿意结婚、不要小孩,“家长也好,领导也好,你动员她、劝她,她不听。”然后这位王学者瞄准了国际友人的“他山之石”,问对方国家“小孩很多,女大学生们怎么就能够这么相信你们的话,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的,就这么生孩子,早生、多生?”

从该学者的“请益”中,我们可以获取如下信息:

第一,该学者很羡慕该“友人”所在国的女大学生能够“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生孩子”的情况,同时对我们这边女大学生“不老实、不服帖”,不听家长领导劝的现状,很是焦灼,很是不解;

第二,这位学者认为,“友人”所在国的女大学生之所以能够“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生孩子”,或许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秘诀”,所以才会请对方不吝赐教,希望借助这个“他山之石”,可以攻咱们这边“不听劝、不服、不愿生孩子的那些女大学生”这块璞玉;

第三,在这位学者的观念里,人口形势很严峻的当下,女大学生不能一意孤行,要顾全当下的人口大局,要听家长的劝、听领导的劝,早生孩子、多生孩子。所以,他对女大学生“不能顾全大局”的行为很是不理解。

很明显,这位学者的话语引发了争议。学者和“国际友人”的这篇“问对”,本来是刊登在该高校的公众号上的。引发争议的直接后果,就是这篇“问对”不见了;不知是被动删除,还是主动删除。

人口问题固然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在人口形势严峻、老龄化问题日益深化的当下。众多学者为此殚精竭虑出谋划策,似乎也是作为“智囊”的本分。

但或许是形势使然,或许是认知使然,这次王学者向外国友人请教如何让女大学生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多生孩子,显然就是病急乱投医了。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引发舆论争议。

相对于该学者的鲁莽孟浪,外国友人的回答其实还是很在线的。

他称自己国家并不会强迫妇女生孩子,也不会替女性做选择。该国的妇女积极参加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该国在保护妇女权益等方面建立了一列保障机制;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石油天然气收入计入国家基金,每个新生儿都会从这个基金中得到分红,将来用于解决住房和教育问题。

看看,面对糟糕的问题,居然做出如此精彩的回答。一问一答,高下立判。至于这个“他山之石”能不能拿来借鉴来“攻玉”,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平心而论,面对人口剧变的严峻形势,我们并非无动于衷,确实也采取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措施。但说实在的,这些措施要么是杯水车薪,要么是隔靴搔痒,要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有的甚至很搞笑。更重要的是,女性仍旧无法成为生育权的完全持有者。

说白了,生育权很大程度上只是被当成一种工具。于私而言,生育权往往被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于公而言,被当作劳动力资源再生产的工具。在这种思路之下,无论之前的“计划”生育,还是如今的“支持”生育,都只是通过这种“工具”对人口数量进行“调控”,不同的只是调控的方向,抑制(逆向调节)或促进(正向调节)而已。

因此,王学者潜意识里不满女大学生“不听劝、不服管、不愿生小孩”的现状,当场请教国际友人“你们的女大学生怎么能够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生孩子”,其实也是该学者“生育权利工具化”的思想观念外化的结果。

对于这种言论,网友怒呛“女大学生是生育机器吗?”“就是这种爹味的男人太多了,中国女性才不愿结婚生育”,似乎也就无可厚非了。

毕竟,不愿生孩子只是人口形势剧变现状的一个侧面。现状的另一面,是精神失常女硕士“被收留”13年生育一儿一女的无奈现实,是“锁链女”被拐卖连生八个子女的悲惨命运,是曾经的“社会抚养费”云山雾罩的真相不明,是女性无法完全把握生育权利的混沌命运。


细雨碎流光
观世相,读闲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