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甲午梦魇(四):历史的疤痕

文摘   历史   2024-09-01 21:30   山东  

一、吊诡的对决

二、春梦醒来麽

三、道德制高点

四、历史的疤痕

19世纪以降已历经四个甲午年:1834、1894、1954、2014。
甲午战争的阴影使然,中日关系虽然一直在发展,但纠葛不断,时有跌宕。甲午战争中,大清的昏聩短视,与日本的坚韧诡诈遭遇,令19世纪末的中国更加颠簸,“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令人眼花缭乱,在如何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中日走上了一条指向迥异的道路。
…………
甲午战争两甲子后的今天,当初交战双方的经济社会状况都有了极大改观,更宏阔的国际关系格局也在酝酿新的变动。即便从二战结束开始,中日关系之吊诡已然令人恍若隔世。
…………
同为二战战败国,相对于德国彻底清算纳粹遗毒、多次公开道歉的深刻反思,日本不仅死不认错、拒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实在令人愕然。这固然跟当时占领军对德、日的差异政策有关,但更体现了日本特殊的民族性格。
资源紧缺的狭仄环境对日本大和民族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注重精细雅致、一丝不苟的人格养成,另一方面则生出了面向海洋的进取乃至攻掠野心。
毫无疑问,明治维新后日本正是按照其大陆政策逐步展开侵略的。虽然文化心理学中的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对小到个人大到民族、国家的行为有重要影响,但日本軍國主義幽灵难以灭绝的原因,大概不能简单归于“缺乏罪感文化”的民族心理。
…………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苦难,割裂现实意味着虚浮妄诞。
…………
2012年9月15日,古城西安,那个用U型锁砸穿日系车主李某颅骨的“热血青年”蔡某,难道不知道他伤害的恰恰是自己的同胞吗?打着“热血”的旗号,就能肆意毁坏民众合法私有财产、肆意践踏法律红线底线吗?
2024年6月24日,苏州高新区某公交站台,校车乘务员胡友平阻拦、拖住持刀行凶的歹徒,保护日本乘客母子安全,自己却被刺重伤倒地,抢救无效于26日离世(7月2日被追授“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一件本来是非分明的持刀伤人案,为何会出现那么多的奇谈怪论,行凶者甚至在网络上被一些人赞为“英雄”“义士”?21世纪已过四分之一,此怪现象能不令人深思乎?延伸:恶毒攻击胡友平的都是些啥人?
…………
耽于安逸是最致命的麻醉剂,刚愎自用是最冲动的□药。
…………
我们对日本的情绪,不能始终在自卑、自大和愤懑之间徘徊,而应有客观务实的眼光,学习对手的长处,不断筑牢我们的综合实力基础,增强保护国家利益、遏制日本异动的实力。
…………
璇玑悬斡,晦魄朗照。甲午战争的硝烟如今虽已远去,但国际大环境更加波诡云谲,激流险滩、漩涡暗流,飘风肆虐、百鬼夜行,火山喷发、灰霾漫天。就像电影《寂静岭》里的灰烬,令人茫然失措,灵魂窒息。
新一轮“大变局”正在深度酝酿,下一个红羊年近在咫尺,谁也不知黑天鹅灰犀牛会以何种面目出现,又会对时代变局产生何等意外之影响。
儆省甲午梦魇,勿忘历史伤疤。
全文完。由于不可抗力等因素,芟剪约三分之二的篇幅

【参考资料】

钱穆:《国史大纲》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梁启超:《李鸿章传》

许倬云:《万古江河》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勒庞(Gustave Le Bon):《乌合之众》

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菊与刀》

杜赞奇(Prasenjit Duara):《文化、权力与国家》

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柯文(Paul A. Cohen):《历史三调》

福山(Francis Fukuyama):《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伊罗生(Harold Robert Isaacs):《群氓之族》

黄仁宇:《大历史不会萎缩》《中国大历史》等

資中筠:《坐观天下》《士人风骨》《感时忧世》等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蓝诗玲(Julia Lovell):《鸦片战争》

谌旭彬:《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吕迅:《大棋局中的國共关系》

严孟达:甲午再现风云.联合早报网2014.02.08

雪珥:甲午宣传战日本完胜.《腾讯·大家 2014.1.11

顾则徐:惨痛的十万青年十万军,《腾讯·大家 2013.12.18

五岳散人:日本这个邻居.《腾讯·大家 2013.4.3

钟声:满怀中国梦 迎接甲午年.人民日报2014.01.30

189419542014,中国的三个甲午年.环球时报2014.01.02

郭良平:中国赶超的历史逻辑,联合早报网2022.11.25

曾永昌:中国须认清国情找对策,联合早报网2023.4.28

雷乐天:何种改变堪称改革,联合早报网2024.6.28

黄元:中国如何在印太实现发展主动,联合早报网2024.7.9

陈抗:三中全会与市场经济,联合早报网2024.7.24


细雨碎流光
观世相,读闲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