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越战中美军用直升机运载步兵和物资不同,空中突击从概念上说是指实施以垂直立体进攻、包围等方式,来夺取关键地形和目标的战术行动。
这种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德军以滑翔机夺取埃本埃马尔要塞的战例。冷战后,无论是美军还是苏联都组建并曾多次实践过空中突击作战。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要数1968年苏联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及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101空降师跨越155英里的“眼镜蛇行动”。
而今天,应一个朋友写单位论文的请求。
不才,帝林我决定试着来复盘下2022年2月俄军VDV闪击安多诺夫机场的战例,并试着从中挖掘一些对于空中突击作战的经验教训。
所需提前申明的是,我并非空突部队出身.
故而所言中有不当的地方,还望大家见谅。
一小时22分
从今天的公共讯息来看,尽管乌克兰当局在战争爆发前已得到了部分明确的警告,但事实上这场战争对于双方来说仍是颇为仓促的。现如今,能够明确的是,俄军在开战之初的计划绝非大帝后来所说那样,仅限于解除乌东地区的NAZI及其武装力量。
其极具野心的计划,是以牵制乌东主力的同时,快速夺取基辅以奠定俄螺丝方面从政治到军事上的全面胜利。至于说,有哪些关键情报促成了克里姆林宫的这一战略计划,目前的讯息尚不完整。
但至少我们能知道的是。
在2月24日当天,俄军参战部队的主要序列如下:
基辅西北方向以第35集团军主力、第36集团军主力、第41集团军一部、第29集团军一部(存疑)、第6集团军一部、近卫第76空突师、第11独立空突旅、第31空突旅、第83独立空突旅、第45特战旅为核心。在目标上,上述部队以快速夺取基辅为核心。
东部则以第8、第49集团军卫核心编成。
从事后的观察来看,该方向的俄军除了要牵制乌军在东部的主力外,同时也兼有协同从东部配合夺取基辅的任务。
至于南部的克里米亚方向,俄军亦集结了包括第58集团军、第22集团军、第8集团军和第7空突师一部的强大兵力。其目标主要以夺取马里乌波尔、敖德萨等重镇为核心。
上述作战单位总兵力高达20万人、超过2000辆坦克与装甲车辆。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军的作战序列中,有相当部队来自于中部军区,甚至于遥远的新西伯利亚(比如第41集团军)。2021年末,俄军更是借以举行“联盟决心-2022演习”为由,大规模的进行这些部队的集结与调动。
在如此宽广的正面上,投入数十万人和数千辆坦克装甲车来实施全面出击,是人类自二战和海湾战争以来少有的战例,尤其还是在21世纪的今天。
此间,虽然美国佬一再警告。
但从乌克兰后来的表现来说,其政府并未完全相信。
与此同时,在第一枪未响之前,己方的任何行动都可能会引起连带反应。比如提前进行总动员不仅于经济不利,同时也极可能落人口实。
所幸的是,尽管对美国的情报表示怀疑,但乌国的军方高层倒是尽力疏散了不少关键的飞机、防空兵器等等技术装备。甚至于有消息称,乌克兰政府在战前,就已经将政府的核心成员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一部得以在战前秘密前往乌克兰西部。
与之相对的,在俄军初期的作战计划里,其核心目标虽然在于快速夺取基辅,但与此同时俄军也一定程度对乌克兰北部糟糕的道路和自身的后勤表示担忧。
这点和一般认为俄军严重忽视后勤和乌军游击队的看法不同,事实上参照现如今广泛流传的乌军缴获的一份俄军2月文件来看Росія планувала захоплення України під виглядом стратегічних військових навчань。
开战之初的俄军不仅在对乌军情报掌握方面颇为精准,对其自身的后勤也是有一定认识的。但该认识在落实到具体计划上时,却被粗暴的被“乌军及其政府高层抵抗意志薄弱”所打断。
最终,很有意思的是,尽管交战首日俄军几乎在所有战线上都拥有超过当面乌军最少2倍的兵力优势,但却都并未打出决定性战果,甚至也没有夺取一个重镇来建立基辅攻略的前进基地。
当然了,这个话题牵扯面比较广,帝林这就只提一嘴。
等后面知询再多一些时我们再来重新审视了。
总之,在乌克兰北部的最终计划里,俄军决心以空突部队一部沿第聂伯河向南飞行,然后至基辅水电站时突然左转,杀向基辅西北的安东诺夫机场。待夺取该机场后则就地防守,以便于其他后续空突部队抵达,为俄军主力的后续作战建立稳固的前进基地。
为策应这一行动,俄军在西北方向组成以第35集团军和第36集团军为首的两股地面部队。其中,第35集团军奉命由北向南,跨过切尔诺贝利污染区,直插安东诺夫。而第36集团军则向东杀出,先行夺取切尔尼戈夫,然后再侧击基辅以东。
战斗经过
2022年2月24日凌晨5点,伴随着普丁在电视广播前正式发布对乌克兰执行特别军事行动的公告。俄军的3M-54口径巡航导弹划过黑黑的冬夜,直击乌克兰境内的各处机场、兵营等重要目标。
而这里面,约有数枚巡航导弹落在了安东诺夫机场附近。但除了1枚导弹得以击中机场兵营前的演习场外,其余导弹均射到了旁边的居民区。
与此同时,位于白俄罗斯的第31空突旅和第76空突师某部,共计约200余人。分别乘坐8架mi-24、10架mi-8、16架卡-52和少量mi-28组成先遣部队,在清晨9点由博科夫机场出发,向南出击。
上述编队贴着第聂伯河低空飞行,在接近基辅水电站时忽然向西急转,直奔安东诺夫机场。但就在俄军编队刚完成转向之余,手持单兵防空导弹的乌军展开了反击,俄军约有2-3架直升机在此阶段被毁。
与飞行编队同时出发的还有俄军的第35集团军,尽管目前来说
,该部的详细出击时间尚不清晰,但其仍在快速地由白俄罗斯边境南下。
不过或许是道路问题,或许是俄军指挥混乱。
在24日下午2点,该部方通过切尔诺贝利(此时机场方向VDV刚刚完成夺控),并直插安东诺夫机场以北。
在此之前,俄军的空军及空天军部队同样早早的就飞越边境,试图全面压制基辅境内的主要机场,并摧毁了不少乌军飞机。
但幸运的是,乌军在战前已做了一定程度的疏散。且俄空军作战目标似颇为混乱,并未明确究竟是以消灭敌机为主还是破坏跑道为主。故此,亦使得乌军得以在当天,就成功起飞了不少架飞机进行阻击。
24日上午11时,俄军空突先遣编队分由南北两个方向抵达安东诺夫机场上空。按条令,俄军先以空突编队中的武直,对机场附近的重要设施进行集中打击。
但就在这一过程中,俄军却遭遇了当地守军,乌军国民警卫队第4快反旅(约300人)的肩扛式防空导弹和其他兵器的猛烈还击。乌军这一还击多少有点出乎俄军预料,雪上加霜的是,就在武直编队打得如火如荼之际,俄军发现机场地面上还停留了不少大型车辆等障碍物。
上述两点使得编队指挥官对执行强行机降有了犹豫,但所幸对于俄军来说,这一袭击仍然充满突然性。
为此,当训练不足的乌军第4快反旅在打完导弹向东南撤离后,俄军VDV立刻下降高度开始卸载步兵。其分别在机场西南和东北处采取强行机降,然后便开始逐一肃清周边的塔台与关键建筑。
此时,乌军第4快反旅正龟缩在以机场东南兵营为核心的小块区域,其虽然和俄军空突部队的直升机干了半天架,但尚未与其地面部队发生接触。
等待的焦躁使得第4快反旅指挥官(可能是维塔利-鲁登科本人)感觉有必要进行下侦察,为此他带上几个人乘坐一辆装甲车就准备前往机场兜一圈(推测为悍马类机动车)。
但就在车辆刚刚驶离兵营不远,在经过塔台附近的十字路口时,他们与同样错愕的俄军碰上了。后者随即集中火力对装甲车进行射击。
走运的是,尽管乌军指挥官的车辆被俄军枪榴弹砸中,但并没有打穿,这使得他们得以绕过机场,侥幸回到了己方阵线。
随后,集结起来的俄军步兵开始对机场东南侧的乌军第4快反旅施加压力。此时根据后来的消息汇总,该处乌军除了第4快反旅外,还有部分来自第1旅和欧米茄特别反恐部队,乃至部分当地警察的加入。
但事实上,由于事前该旅有经验的骨干被大多抽走,为此留在机场附近的第4旅不管在战斗力,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要打不少折扣。然而令所有人未曾想到的是,尽管该旅这数百名官兵难称精锐,却依旧在前期的战斗中尽了最大努力。
尤其关键的点还在于,他们在维塔利-鲁登科的命令下,将数辆大型车辆破坏后横置在机场跑道上,这为俄军后来未能成功启用机场起了重要作用。
而随着激战继续进行,老练的俄军空突旅官兵还是得以逐渐形成对乌军的优势。并且我们别忘了,此时他们还有武直的加成。在约下午1点左右,弹药消耗殆尽的第4快反旅不得不继续向东南城区撤离。
此时距俄军兵临机场,过去了差不多2小时,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俄军的这一波空突打击达成了突然性,基本实现了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
紧接着,俄军转为防守并着手开始清理跑道上的障碍。
此时一个十分不利的情况开始出现,区区不过200人的俄军不仅要防守偌大的机场,更要派出部分人员进行清障作业。
下午3点左右,乌军集结了第72机步旅、第80空突旅、第95空突旅和国民自卫军一部,开始对安东诺夫机场实施反包围和歼灭行动。并且,由于看出了俄军夺占机场的目地,乌军开始有意识的对机场跑道进行重点炮击。
上述这一重大举措,再加上此时的俄军第35集团军正在乌克兰北部遭到顽强阻击,使得俄军指挥开始频繁出现失误。首先是预计作为第二梯队投入的18架伊尔-76运输编队,由于机场战斗胜负未定,而一再延迟出发时间(最后干脆改由从地面乘车出击)。
其次是机场的密集战斗,使得俄军高层不断催促第35集团军快速推进,这导致原本经验丰富的第35集,干脆粗暴的集中3-4个BTG营就在道路上用行军纵队狂奔。
当然了,这也可能是第35集鉴于人员缺编严重和后勤条件局限所致。理论上,只要这些重甲单位能达到机场,不仅能激励士气,同时也能夯实夺控机场的行动。
但话又说回来,俄军夺取机场的目地除了能借此更好出兵基辅外,其实也是有意依托这里,建立一个稳固的前进基地。
可如今机场跑道被打得破碎之余,就算地面部队及时赶过去又有何用呢?机场无法使用,就意味着俄军在乌北后续的行动,都得依赖于切尔诺贝利那有限的几条道路。
为此,这一行动可谓十分冒险,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自知不敌的乌军干脆针锋相对的选择放弃正面死守,取而代之的是分散为多个小组在侧翼袭击俄军的行军和补给队列。
有消息称,该战法源于乌军基辅方面司令官西尔斯基一道关键命令,即除基辅防御圈外,并不要求将俄军死扛在某一战线上。而是由当地区域指挥官相机决断当面的战术问题,并应尽力迟滞和袭击俄军的进攻力量。
事后证明,乌军的这一策略十分有效。
但众寡悬殊下,俄军地面部队的先头分队还是越来越靠近机场(据说当日最近的距离只有10公里不到)。
此时,位于安东诺夫机场的百余名俄军空突旅官兵已连续奋战了近8小时。这一阶段的一个盲点在于,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俄军第31空突旅在夺取安东诺夫机场的数小时后,究竟还往机场派出了多少武直和运直。
理论上来说,此前大约30架直升机最多可运送一个空突营,而充当其火力单元的武直最多不过4个中队。考虑到在前面他们已经和乌军第4旅激战了两个多小时,那么其机载弹药最少已消耗了一半,此时再想从原路线返回,又或是继续调集武直似乎都不太可能。
要知道,按平均算法,武直一次性的携弹量最多供其战斗1-1.5小时左右。那我们就算俄军悠着点用,那最多也不过3小时。何况如此高强度的战斗,飞行员也需要进行替换和休息不是。
故此,俄军VDV这百余名官兵在接下来的防守中,能顶着乌军的炮火与优势兵力长达5个小时以上,也确实尽了最大努力了。
24日晚9点,苦战良久的俄军VDV终于还是没有等来地面上的援兵,不得已俄军决心徒步向北撤离安东诺夫机场。不久之后,尽管他们很快伴随着俄军地面部队又重新夺占了机场,但作为俄军闪击基辅的战略计划来说,已经彻底失去了其意义。
总结
我们抛开俄军基辅战略的大框架不谈。
安东诺夫机场之战对于空突作战的启示在于
1-为什么明明俄军超过一个空突旅的兵力,却仅仅只准备了一个用于机降的空突营?这究竟是基于行动的自信还是隐蔽的需要?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俄军第二梯队不是以伊尔-76型运输机构成,而是以mi-26等大型运输直升机来组成第二梯队,那对跑道的要求无疑会更低一些。
当然了,我知道这点颇有些事后诸葛亮,毕竟俄军全部的 mi-26就没破过百。且即使全部集中,其一次性能卸载的人员和物资毕竟有限。
但我们反过来考虑这个问题,即对于空突作战来说,重型运输直升机相比依赖于跑道的运输机,其优势一目了然。试想,如果俄军此次作战能像美军拥有超过600架以上的重型运输机,那对安东诺夫机场的夺控事实上无疑就要强上很多了。
2-现今各国的空突作战乃至训练中,广阔的机场往往是作为首个可选目标之一。但空突部队由于缺乏坦克、步战车乃至工程车辆等重型装备,在进行清障作业和跑道维护上存在短板。如是此战中,乌军仅仅在跑道上放置了几台破卡车,就让VDV们好一阵无奈。
由此而言,无论是计划里应未雨绸缪,又或者是开发新型清障装备都是空突部队在发展方面所必须重视的。尤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安东诺夫之战中,尚没有资料证明乌军在机场附近埋设地雷的情况。
而倘若我们说,这些缺乏训练的乌军国民警卫队第4旅提前熟悉和大量装备了各种新型地雷,又或者事先在该重要目标附近部署有快速布雷车。那这都无疑将给目前空突部队的机场突击带来严重干扰。
需知道的是,尽管机场,尤其是军用机场的跑道大多为特殊形制,具备战时快速更换的条件。可作为空中突击的一方来说,他们又怎么能事先准备好这一手呢?
进一步的,在安东诺夫的整个战斗中,有一则不起眼的报道其实颇为醒目。那就是,位于机场东南伊尔平的霍斯托梅尔公路24/1号公寓争夺战。
该公寓为典型的东欧建筑,距基辅直线距离7公里,同时由于属于周遭最高的建筑,为此使得它成为了安东诺夫机场之战中一个很重要的据点。俄乌双方对此进行了殊死争夺,这个内容不管在知乎还是外文上均有网友著述,想具体了解的兄弟可以自行查阅。
我所想表达的是,空突部队由于自身缺乏攻坚力量,其火力支援大多来源于武直又或是轻型武装车辆。于守军来说,平和时期在机场附近修建坚固的居民区,在战时将十分容易转换为牢固的抵抗枢纽。
甚至于我们说,哪怕在这样的居民地中隐藏部分牵引式火炮,那仅需数门就完全足以破坏空突部队的核心目标了。又或者我们说,从自格鲁吉亚战争以来,人们都会发现机场(不管民用还是军用)是战争中的重要受害者之一。
对国力充沛的大国来说,当然努力完善防空系统、御敌于千里之外是更好的选择。但就实力略弱的中小型国家而言,依靠传统防空网络来守备机场,不仅成本更高,同时也分散了手中为数不多的防空力量。
由此,除不少核心机场外,在次要机场部署一定的地勤分队,加上在机场附近修筑隐蔽地堡。保证该机场在战时不为敌军空中力量所用,其实倒会是更为经济的方案。
但很有意思的是,不管是亚阿战争还是俄乌战争,近几十年来关于机场保卫,人们更多仍遵循的是通常的准则。可某种角度来说,于势力较弱的中小国来说,机场很大程度也分散了它本就不多的防空力量。
追溯这一问题,绝大部分原因即在于许多国家的国土防空并未形成体系思想。于所有机场的地位都总想着有胜过无,而于邻国新型技术装备的破坏潜力也知之甚少。甚至于在不少军队中,还一度出现陆军全面压制其他军种的情况。
当然了,上面也是我一家之言。
我非空军出身,不对的地方还望见谅。
3-从安东诺夫之战可知,由于空突部队载运能力有限,VDV不仅缺乏攻坚能力,甚至来说也缺乏快速构筑工事的条件,且几乎没有看到使用无人机的情况。
为此,当空突部队一旦失去武直支援后,其作战能力将大打折扣。而这是否意味着应专门开发空突部队所用的便携无人机(包括侦察和攻击型),来进一步提升空突部队的作战能力呢?
4-根据美国在这些年进行的MUM-T演习,即有人机结合无人机的编队战术来看。客观来说,这或许是空中突击力量里火力单元新的发展方向。
毕竟正如安东诺夫之战我们所见的,低空飞行的武直固然可以规避当前大部分雷达,但不管是民用网络还是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仍对其有巨大威胁。
可预见的是,这类武器更适合中小国广泛装备,且由于射程较近而极具迷惑性。但此时若可通过无人机蜂群结合武直使用,那或可能形成子母舰的效果。
试想,如果该役中俄军空突有大量无人机在两侧凭护的话,那也不需要俄军飞行员们一路手忙脚乱的猛扫热敏弹了。
这里是帝林,感谢你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