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韩佩瑄 :游泉城济南趵突泉
文摘
文化
2024-11-08 08:00
天津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是人们对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赞誉。济南是“泉”的城市,“七十二泉”构成了这座泉城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最负盛名的趵突泉,被清乾隆皇帝封为“天下第一泉”,园内及周边长约700米、宽约250米的面积上散落着34处泉池,构成了趵突泉泉群。趵突泉为七十二泉之冠,与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并称济南四大名泉而驰名中外,还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南靠千佛山,公园呈三角形,有东、南、北三门,东门为正门。有这样的说法:“游济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也。”趵突泉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园林和十佳公园”、国家5A级景区,是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园内泉池密布,假山起伏,清溪潺潺,亭榭错落,四季青翠,是一座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的山水园林。 来到趵突泉公园的东门,门口矗立着一座石坊,坊高7.5米,柱间总宽9.2米,两侧悬挑各1.5米,造型为“四柱三间冲天挑担式”。坊额的正面写着“趵突胜境”,背面是“观澜知源”8个鎏金阴刻大字,分别由中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蒋维崧题书。石坊的柱子上雕刻有龙和祥云,柱底是两个雕刻石鼓夹抱的姿态。 进了大门,迎面是一座叠翠假山,从南山移来巨石,筑起山峰、石洞、幽径、曲桥,怪石嶙峋,似透非透,山后溪流环抱,山中洞壑幽深。运用传统园林障景手法,成为公园的自然屏障,避免了进门后一览无余,达到了深邃含蓄的效果。 绕过迎门假山,在漱玉泉东侧竹林中,但见一块太湖石悄然凌立,名龟石。济南原有龙、凤、龟、麟四大灵石,龙石不知下落,凤、麟二石早已损毁,只剩下这块龟石。龟石原为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所收藏。龟石姿态优美,纹理自然,玲珑剔透,高1米,重8吨,具有石品中的“皱、瘦、透、秀”的特点,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龟石隔路处有一座假山,俗称北假山。泉溪环绕,山上曲径盘桓,花木扶疏,山后峡谷、小溪、泉水,形成山环水抱之势。 晴雨溪,从龟石向右边小路一拐,站在清照桥上,但见河面上水雾蒙蒙,雨珠星星点点,就像晴天下起了雨一般,人们根据“晴天下雨”的景象为此景取名。 继续向北前行,即是漱玉泉,位于李清照纪念馆南面。泉池以长方形汉白玉栏杆相围,长4.8米,宽3.1米,深2米,泉池北壁镶有“漱玉泉”三字石刻。“漱玉”一名,由“漱石枕流”一词,以玉代石演化而来。泉水自池底及池壁不断涌出,形成串串水泡,涌至水面,漫石穿隙,淙淙有声,澄澈清冽。传说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曾居住在泉池旁,她的著名文集《漱玉词》就以此泉而命名。当年,李清照与夫君赵明诚曾在泉边散步,两人切磋金石书画,吟诗填词,李清照经常在泉边掬水梳妆。 漱玉泉的北面是李清照纪念馆及易安旧居。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工诗文,善书画,协助其夫赵明诚编著《金石录》一书。金兵入侵,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一直过着无依无靠、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中度过了她的余生。尤以词成就最大,为婉约派之宗,今人所辑《李清照集》较为完备。李清照纪念馆于1959年在清末山东巡抚丁葆桢寓所旧址辟建而成,面积4000余平方米,采用宋代建筑风格,歇山飞檐,有正厅、耳房、叠翠轩、曲廊、溪亭等。门前匾额“李清照纪念馆”和正厅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门楼迎门屏风前后两面的题字 “一代词人”“传颂千秋”,均为郭沫若的墨宝。正厅内迎面是李清照全身塑像,手持书卷,眉宇深锁,若有所思。厅内陈列历代名家对词人生平论述和作品评价的各种版本的著作。馆内有幅《石城风雪》画,画面上漫天风雪,李清照戴笠披蓑,登城北望中原,无限感慨,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李清照的爱国情操,以及对宋高宗君臣逃跑误国、偏安江南的愤慨。庭院内松竹掩映,静雅朴素,种植有海棠、菊花、迎春花、梅花等,是李清照生前喜欢的植物。郭沫若题诗:“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颂千秋是著书。”还有叶圣陶、臧克家、冯沅君、欧阳中石、舒同、贺敬之等诸多名人、书法家的诗词、题字、绘画。 纪念馆的西侧为易安旧居,为东西跨院。东院庭堂“静治堂”取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居莱州时宅第,寓意“静心治家”。庭堂内陈列着4组蜡像:书香门第、词坛绽秀、志同道合、流寓江南,是李清照一生生活场景片段的生动写照。西院“有竹堂”取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开封府第名,有正厅、走廊、方亭、园门、小河、石桥等。 李清照纪念馆周边有很多名泉。东北侧有72名泉之一的马跑泉,泉池长12米,宽5米多,背倚假山,水流成溪,传为南宋抗金名将关胜在与强敌金兀术激战时,其战马愤蹄刨出;金线泉,济南四大名泉之一。《续历城县志》记载:金线泉“横流二丈余,长倍之,近岸水面一线,日光中作金色,直如丝绳,偶随流荡漾,旋直如前,绝无断续”;柳絮泉,在漱玉泉西侧。泉的四周有垂柳多株,春风吹动柳丝,柳絮飘入池中,有如绿水浮萍,加之“泉沫纷翻,柳絮飞舞”而得名。明代晏璧曾赋诗曰:“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泠泠。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 金线泉北侧,有尚志书院,原称尚志堂,“尚志”是 “仁义”的意思。南北各有厅房3间,东西曲廊相围。书院系清同治八年(1869)由山东巡抚丁葆桢创办,院内三面小溪环抱,泉水淙淙,栽植白玉兰、紫玉兰,初春花开,芳香袭人,人称“玉兰院”,院后设宅舍数十间,门口写着“金泉精舍”,为清代学者讲学授课之处,讲授内容除儒学外,还有天文、地理、算数、地舆等。 由此西行,即到了位于趵突泉池北岸同一中轴线上的三大殿,自北向南为三圣殿、娥英祠和泺源堂,现已统称吕祖庙。三圣殿原称斗母宫,系红墙青瓦平房三间;娥英祠,3间2层,斗拱飞檐歇山顶,是纪念虞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泺源堂,3间2层,歇山飞檐,因其临泺水源头而得名,殿前为卷棚式厦檐,眉额透雕云纹、彩亭、禽兽、花卉等图案,内祀吕洞宾的老师八仙之一钟离权,名曰“钟离宫”。1957年,在三大殿外增建白粉青瓦顶围墙,墙上饰有花格透窗,其余空间镶嵌有明、清以来的名人石刻,如明代政治家王阳明的石刻,明代兵部右侍郎杨继圣写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还有清乾隆皇帝写的《趵突泉游记》。其中 “双御碑”正面是清康熙帝来趵突泉时题写的“激湍”两个大字,背面是乾隆帝第二次游览趵突泉时题写的《再题趵突泉作》诗。泺源泉堂前抱柱上有元人赵孟頫写的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泺源堂的南侧即是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趵突”一词,指泉水喷出地表跳跃、跳得高之意,也模拟泉水喷涌时“扑嘟”“趵突”的声音。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代,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古时称“泺”,春秋桓公十八年(前694)“公会齐侯于泺”,即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相会。又有瀑流泉、槛泉、娥英水、温泉、三股水等名称。《诗经·小雅》中即有“觱沸槛泉,惟其深矣”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第一次出现趵突泉的名字“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曰趵突之泉”。1931年,泉的四周用石砌岸,今泉池呈长方形,长30米,宽18米,深2.2米。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洞中昼夜喷涌而出,最大涌水量为24万立方米/天,恒温18度。泉池北邻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趵突泉三窟鼎立,《水经注》云:“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诗作《趵突泉》云:“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因泉水气势壮观,故称“趵突腾空”,古人列为 “历城八景”之一。来到趵突泉,凭栏俯视泉池,只见一泓碧水,清如明镜,三泉溢流,喷珠溅玉,锦鱼穿梭。水质清醇甘冽,煮茶品茗最宜,宋代文学家曾巩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之句。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敕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并下令带上泉水供他旅途享受。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作《趵突泉赋》:“突三峰而直上,散碎银而成漪。波汹涌而雷吼,势澒洞而珠垂……海内名泉之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历城县志》描绘:“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1959年,郭沫若在观赏了趵突泉后诗兴大发,写了《趵突泉》诗:“地下汪洋水,形成趵突泉。珍珠随处涌,金线自然牵。普天诚第一,万世岂三千?濠上知鱼乐,欣逢跃进年。”老舍先生写了散文《趵突泉的欣赏》列入小学语文课本,他在文中写道:“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你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深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得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在老舍先生看来,“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 趵突泉的西南侧建有观澜亭,建于明代,是观赏泉水、休息饮茶的绝佳之地。四面敞亭,飞檐挑角,红柱黄瓦,上饰吻兽,下设坐栏。亭柱上有对联“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取自元代张养浩诗句。亭前泉池中立有两通石碑,南侧石碑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瓒宗书写的“趵突泉”三个大字,北侧石碑“第一泉”为清代王钟霖所写。亭后石碑上的“观澜”二字为明代张钦所书。 在趵突泉池东岸,有来鹤桥。原为木桥,明清时多次重修,民国时改为平板石桥。桥的北端东侧建有望鹤亭,该亭历来是文人吟咏、对弈、品茗、赏景之处,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建国后,1964年改建为蓬莱茶社,后改名望鹤亭茶社。整个建筑呈T形平面,南部探入水中,如画舫荡游。来鹤桥的南端,有一两柱一楼式木构牌坊,红柱青瓦,斗拱承托,上饰吻兽,南北匾额各有“洞天福地”“蓬山旧迹”大字,古人曾把趵突泉喷涌升腾的三股泉水,誉为东海中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万竹园,在趵突泉西侧,现为公园的跨园,因竹林成片,故名。占地1.2万平方米,有四亭、五桥、一个花园,共13个庭院,房屋186间,是一座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济南四合院建筑风格而形成的古建筑庭院。始建于元代,明隆庆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隐居于万竹园,将园易名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清康熙年间,济南诗人王苹典居于其间,取名“二十四泉草堂”。后为北洋军阀、山东督军张怀芝购置并改建,建国后其后人将园子卖给国家。园内因地制宜地布置了亭、堂、楼、阁,有名泉、花园、亭、桥相衬,曲廊环绕,玲珑雅致,古朴清幽,颇有“庭院深深几许”景致。以大片的竹林渲染气氛,又以不同品种的花木点缀其间,有玉兰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园内木雕、石雕、砖雕堪称三绝。1985年,在园内设立了著名画家李苦禅纪念馆,展出、收藏李苦禅书画、古字画、现代名人字画、文物、手稿、书信等467件。 枫溪,在漱水泉南面。水面宽阔,东西狭长,天然石砌池岸,凹凸相间,形态自然。自西岸向东望去,在120米的风景线上,前有枫榭、月岛,中有曲桥,远为假山,山后跌瀑布,两岸植红枫、五角枫、山楂、银杏、黄栌等植物,整个景观层次分明,景色深远。 沧园,在枫溪南岸。原称“勺沧园”,取“沧海一勺”之意。园内有大厅3座,位于南北一条中轴线上。四周曲廊相围,组成3厅2院。精湛的树桩盆景摆满庭院。院内植物突出冬季景色,雪落时,松、竹、梅各展风姿,构成了一幅“岁寒三友”图。沧园的西侧,为明代著名诗人、“后七子”领袖李攀龙读书处—白雪楼,楼为古戏楼形式,二层,下层北侧设戏台,梨园名家常于此表演。李攀龙著有《沧溟集》,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人称“沧溟先生”,故该园名为沧园。园内以植物为主。沧园内设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王雪涛纪念馆,王雪涛与潘天寿、李苦禅等著名画家齐名。馆内陈列有王雪涛遗作和收藏品及生前绘画用具200余件。 “这里的泉水清,清得能照出您的笑容;这里的泉水美,美得您难以调色来描绘;这里的泉水甜,甜得如醇厚的美酒,使您入口而醉。清、美、甜的泉水,欢迎您来作伴。”(《趵突泉-名泉之冠》,山东友谊书社编,1985年)韩佩瑄,笔名晓轩。198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曾任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党委宣传部长、办公室主任,现已退休,为天津散文微刊编辑部编辑。曾在《天津日报》《天津支部生活》《天津文史》等媒体发表文章。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田光兰
制作:周 璇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刘银环老师手机(微信):13512073421,电子邮箱:lyh621017@126.com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雷大毕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范忠民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合作单位:晋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