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冬浅意融融,研修深行正当时。2024年11月14-15日,郑州市中原区小学数学教师再次共聚,参加郑州市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改进提升项目研修活动,共研教学智慧,共探教育真谛。本次活动由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中原区教学研究室承办,中原区伏牛路小学协办,聚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再次展开课例设计与实践研究。
本次活动在中原区伏牛路小学举行,由副校长孙艳主持此次研修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专家和领导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王艳玲,大连金普新区教科院教研员关秀玉,中原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晓燕,中原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高彦伟,中原区教学研究室主任张贵民,中原区伏牛路小学校长丰忆云,中原区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李志华,教研员刘惠萍、李燕。参会的还有各校数学业务领导,七所项目实验校核心团队老师和小学数学学科中心组老师共200余人。
14日上午的活动,分别由两位专家带来专题讲座。
王艳玲教授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为题,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中存在的疑虑。王教授强调,要改变认识准备:从“知识本位”迈向“素养本位”;明确评价功能:从“静态结果”转向“动态全程”;扩展评价视野:从“竟然、课时”转向“整体、长程”。报告中理论知识丰富,案例生动具体,有理有据,令与会老师收获满满。
关秀玉老师以《教师如何解析核心素养》为题,从两道妙趣横生的问题开始,辅助理解核心素养。结合具体实例和层层递进的问题,解析核心素养应通过感受存在、认同重要、早起培养、细化维度、重读教材、单元侧重来建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教师核心素养的再塑。
14日下午的活动,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王艳玲,大连金普新区教科院教研员关秀玉、中原区教学研究室主任张贵民、副主任李志华,教研员刘惠萍、李燕,和三所项目实验校核心团队老师,面对面共同研磨典型课例。
伊河路小学的陆春荣老师对《中间有几个》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信息?如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两位专家指出: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时刻思考每一环节要达到的目标,要让学生想办法解释自己的想法,并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直击灵魂的追问,从而达到目标的落实。
伏牛路小学的薛洁静老师对《归一问题》这节课提出自己的困惑:如何在学生已经能快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体现这节课的价值?王艳玲教授指出:归一问题解决的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类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上去编题;同时,在学习方式上应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关秀玉老师指出:在体会一类问题上可以横纵结合加深学生对类的感知,在设计小组活动时,活动要求也要有层次。
淮河路小学的王佳老师对《速度、时间、路程》一课先分享了自己多次磨课的感受,但对如何判断学生是否感悟到速度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王艳玲教授同样给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以比快慢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多次比快慢中体会速度不是单一要素决定的。关秀玉老师给老师们提出两点建议:在小组讨论时,一定要说清合作要求;在板书时要留下不同的方法。
15日上午,三所项目实验校团队带着与专家面对面研磨交流的收获,分别进行了课例展示。
第一节由伊河路小学陆春荣老师执教《之间有几人》一课。陆老师利用“拍手数数”和“找第几”的游戏导入,巩固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增强学生数感。在新授环节借助数一数、举例子的方式理解题目的信息和问题,并让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在学生表达想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第二节由伏牛路小学薛洁静老师执教《归一问题》一课。薛老师从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由一道题变为一类题,夯实归一模型。让学生自己探索,经历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通过对一道题题目的分析与解答,让学生了解归一模型,接着通过让学生纵向和横向自主编题,形成归一模型由一道题变为一类题的转变。开放性的题目练习,使学生自主去构建问题,再次加深对这类问题结构的认识。
第三节由淮河路小学王佳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一课。王老师首先带领孩子们在经历“比快慢”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认识时间和路程,感受速度的必要性;结合“比快慢”的过程,发现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速度这一核心概念;接着在“北京之旅”的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构“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学生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意识。
课后,王艳玲教授和关秀玉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王教授、关老师两人都首先肯定了三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的优点,紧接着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王教授强调教师在课堂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学生如何建构这一类问题,将分析法和综合法渗透到课堂当中;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慢慢感悟,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最终掌握这一类的问题。关教授提出,教师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建设,创建贴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中教师应俯下身子,贴近学生,理解学生的想法,抛出更加细致的问题,不断的追问学生,最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15日下午的活动,王艳玲教授、关秀玉老师、中原区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李志华,教研员刘惠萍老师、李燕老师,和三所项目实验校核心团队老师一起,结合上午3节课的视频,择取典型的教学片段,进行深入的切片研究。两位专家提出:教师要把课堂中学生的回答、问题解决的过程变为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推动学生在理解中辨析;要利用认知冲突,让学生充分表达,不要急于介入,展现学生原始思维过程的成长和进阶;要给学生清晰、准确、可操作的小组活动要求,同时用契合度高的评价量规来指导小组进行有深度的学习。
善学者,心如明镜而洞见;善思者,智如渊海而深邃;善行者,步履坚定而致远。我们坚信在中原区教育局的正确引领下,在专家们的科学引领、团队的合力共进中,老师们定会以更饱满的热情,同心同向,拾级而上,汇聚教育智慧,为中原品质教育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END
文稿:费继锋
图片:数学组
编辑:何 琳
审核: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