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认为幸福是达成某个具体目标后的结果,如: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又或者是收到向往已久的大公司OFFER,买到了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门票……
然而,幸福区别于这些短暂的快感和快乐,它是一种长期的精神富足状态,深深植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瞬间,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感悟。
什么是三件好事?
其实,对幸福的感知,无需宏大的场景,而应在生活的微末之处细细品味。
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就从“三件好事”中找到了通往幸福的密钥。
他提出,每天记录三件让自己感到快乐、满足或感激的小事,能够显著提升个人的幸福感。
这是因为,当我们专注于生活中的积极面时,大脑会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等“快乐激素”,从而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受。这种练习还能帮助我们培养感恩的心态,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进一步提升幸福感。
“三件好事”科研效果
一项针对大学生的实验研究发现,实施“三件好事”感恩练习的实验组被试,其主观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抑郁水平显著下降,且这种变化量显著高于未进行感恩练习的控制组。这表明,“三件好事”练习能够有效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一项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件好事”积极心理干预研究指出,通过为期六个月的干预,干预组护士的工作倦怠得分显著降低,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得分显著提升,且这种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这进一步证明了“三件好事”练习在提升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方面的有效性。
练习误区
然而,在实践“三件好事”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我们避免,并通过具体例子来加深理解:
1. 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勉强凑数:记录“三件好事”应基于真实感受,而非为了凑数而记录无关紧要的事情。例如,仅仅记录“今天吃了顿好吃的”而没有进一步思考其背后的情感或价值,这样的记录就显得空洞无物。
2. 不要只记录那些看似“重大”的事件:幸福往往藏在日常的小事中。比如,帮助朋友解决了一个小问题、读了一本好书、享受了一次宁静的午后时光等,都是值得记录的好事。
3. 不要只是机械地记录事件,而要深入思考它们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记录“三件好事”时,应尝试思考这些事件为何会让你感到快乐、满足或感激。例如,你今天帮助了朋友拿了复习资料,这不仅仅是一件好事,更体现了你的热心和乐于助人。这种自我认知会让你更加珍惜自己的品质,从而增强幸福感。
正确练习方式
那么,如何正确地开始“三件好事”的练习呢?
首先,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并确保方便易行、便于坚持。
其次,要养成每天回顾与记录的习惯,让这一行为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再者,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件好事背后的情感和意义,让它们成为你幸福感的源泉。
在积极心理学中,“三件好事”练习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幸福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还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感恩之心。通过这一简单的练习,我们能够逐渐转变看待世界的视角,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而拥有一个更加幸福、充实的人生。
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藏在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意义的瞬间之中。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三件好事”的密码,打开通往幸福的大门,让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温暖。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曾祥龙老师,研究方向为积极心理学和理想心理学。发展了全球首个喜心禅干预“喜悦之心”,发展了国内首个第二代正念干预“正念积极心理”,向国内引进推广接纳与承诺疗法等。他聚焦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中的心理技术与理念,如正念冥想、慈悲冥想、自我关怀、天人合一等,探讨它们放松减压、提升幸福、增强自控、改善人际等方面的效果,特别是在职场人群、在校学生等快节奏人群中的应用。
12月6日 “幸福密码训练营”马上启航,14天仅需99元,加入我们的幸福密码训练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
——文案编辑+排版: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