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游戏抽卡行为:自控力干预的最新研究成果

文摘   2024-11-29 20:03   广东  

摘要:

     北师大心理学部曾祥龙老师实验室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发表最新论文。这篇论文检验了一项自控干预对问题抽卡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内在机制。 


    本文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原文见:Wang et al. (2024). Reducing Problematic Loot-box Use with Self-control Interven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https://doi.org/10.1007/s11469-024-01413-x


01

抽卡:

隐藏在游戏中的赌博机制

      抽卡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网络游戏中的奖励机制,玩家可以通过完成游戏任务获得战利品箱或卡包,也可以通过花费现实货币购买。这种机制通常以开箱或抽卡的形式呈现,包含武器、装备或角色等随机奖励。由于其奖励的不确定性以及涉及金钱交易,研究者认为抽卡在心理上与赌博非常相似。


     抽卡机制的普及为玩家带来了新的乐趣,但也带来了潜在的负面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抽卡与问题赌博和问题游戏行为密切相关。此外,过度抽卡行为可能诱发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心理健康。


02

自控干预:

控制抽卡行为的新希望

    为了减少抽卡的负面影响,曾祥龙老师实验室开发了一套专门针对游戏玩家的14天线上自助自控力干预课程。该课程基于行为改变理论,旨在通过增强参与者的自控能力来减少问题抽卡行为。这一干预将多种自控策略融入到每日任务中,鼓励玩家将这些策略应用于游戏行为以及日常生活。


     该干预课程包括14个模块,内容逐渐深入,从设定行为目标到进行冥想练习,再到设计微习惯等。这些策略帮助参与者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自动性,并学习通过预设环境或制定计划来阻止冲动行为。例如,一个课程模块建议参与者设计一个微环境,使他们更难进行抽卡操作。另一个模块则利用未来想象策略,让参与者思考减少抽卡带来的长期益处。


    实验结果显示:自控干预显著提高了参与者的自控能力,同时减少了问题游戏、冲动购买倾向以及抽卡问题行为。更令人鼓舞的是,这些效果在干预完成一个月后仍得以维持。


03

研究贡献:

引领抽卡问题干预的新方向

     这项研究在抽卡问题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首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了自控干预对抽卡问题的改善效果。这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还证明了短期的自控训练可以成为有效的行为管理工具。

     其次,该研究揭示了自控干预的作用机制:提高自控能力能够直接减少抽卡问题,同时通过降低问题游戏行为间接产生影响。然而,冲动购买倾向在干预中的作用较小,表明消费相关的策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见效。

04

曾祥龙老师的实践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曾祥龙老师研究方向为积极心理学和理想心理学。发展了全球首个喜心禅干预“喜悦之心”,发展了国内首个第二代正念干预“正念积极心理”,向国内引进推广接纳与承诺疗法等。他聚焦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中的心理技术与理念,如正念冥想、慈悲冥想、自我关怀、天人合一等,探讨它们放松减压、提升幸福、增强自控、改善人际等方面的效果,特别是在职场人群、在校学生等快节奏人群中的应用。

     对曾老师课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扫码查看,上文中提到的“自控力课程”就在小程序中哦!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


——文案编辑排版:玉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师大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学的实用知识、学术动态、免费/优惠心理课程信息。 公号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积极心理学方向的曾祥龙老师负责,有问题可联系xzeng@bnu.edu.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