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文化IP视域下孝感雕花剪纸创新性转化

百科   2024-11-07 16:50   山西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刊登于《天工》2024年第22期38-40页,知网、维普、万方、超星、龙源等网站全文收录。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徐宇倩.文化IP视域下孝感雕花剪纸创新性转化[J].天工,2024(22):38-40.





[摘 要]目的:针对孝感雕花剪纸的传承发展问题,通过深度发掘其文化艺术特质,并融入IP文化理念,为其注入新时代的精神内核与现代化表现形式,实现创新性转化和价值变现。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和田野考察法,整理、归纳孝感雕花剪纸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进行孝感雕花剪纸IP可塑性分析;对孝感雕花剪纸的传承现状进行分析,以存在问题为导向,结合图像设计法、案例分析法归纳孝感雕花剪纸IP塑造要点。结论:在孝感雕花剪纸IP塑造中,首先要提取地方唯一性文化,其次对其IP人格化,以此构建深入人心的IP形象,并进行周边产品设计,同时利用数字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延伸孝感雕花剪纸的使用价值,提升孝感雕花剪纸的文化认同,为孝感雕花剪纸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文化IP;孝感雕花剪纸;创新性转化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7556(2024)22-0038-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度孝感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文化IP视域下孝感雕花剪纸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2021年,中央宣传部颁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强调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社会经济活动及民众日常生活的方式,旨在激发现代意义下的恒久魅力与时代价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活化策略成了学界广泛关注并深入探讨的议题。时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传播媒介的不断革新,涌现了IP热潮。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意为知识产权,原指权利人对其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2018年,中国文化IP发展高峰论坛中首次提出“文化IP”这一概念,文化IP是指文化产品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引入流量能力、产品转化能力,是长期资本循环的文化象征。近年来,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IP逐渐成为风潮,通过挖掘IP外延,开发多元化的形态产品,提高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IP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超级IP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品牌影响力,将其介入孝感雕花剪纸是实现创新性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孝感雕花剪纸IP可塑性分析
(一)孝感雕花剪纸的文化性分析
文化被视为一个蕴含精神价值观与特定生活方式的生态系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在创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IP时,融入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承载体是至关重要的。文化IP的目的是创造文化创意产业,而围绕IP开发的周边文创产品的动力是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为IP进行赋能。因此,打造高质量的文化IP,深入探索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必然之举。
孝感雕花剪纸是孝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历史深远,堪称古荆楚地区民俗艺术的璀璨明珠。早在西晋年间,民间便有将正月初七定作“人日”的传统,《荆楚岁时记》说:“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此日,家家户户剪制人形剪纸装饰屏风与发饰,并置办七碟菜肴祭祀,寄托着对新的一年平安顺遂、五谷丰登的祈愿。由此可见,孝感雕花剪纸艺术在晋代的荆楚大地已广为流传,其材料与应用情景均有所记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编纂的《孝感县志》还记载:“十五日为上元道家,以此日为天官赐福之辰俗,或绘冠带一人,横持一纸书天官赐福粘于屏壁。”这一风俗至今仍在孝感的元宵节庆中得以体现,花灯上的剪纸图样与晋朝时的习(38页完,下接39页)俗遥相呼应,极为相似,这说明孝感雕花剪纸从古至今,从未间断,它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明。正是这份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孝感雕花剪纸作为文化IP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无限可能。
(二)孝感雕花剪纸的内容性分析
内容既是IP的原点,也是IP的核心,内容是IP最基础和最核心,也是最能表现其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位于华中地区的孝感雕花剪纸,其独特艺术风貌的形成得益于周边地理环境的滋养。从题材上看,孝感雕花剪纸题材广泛,有表现历史故事的题材,有表现民间传说的题材,有表现现实生活的题材,还有表现祈福纳祥的题材。这些题材大多源于生活日常,深刻反映出民众的丰富想象与对美好生活愿景的追求。从色彩运用上看,虽然传统上以单色为主,但现在已逐渐融入套色、分色、衬色及点色等多元技法,展现出技艺的创新发展。从寓意上看,孝感雕花剪纸深深植根于吉祥文化和民间祈福习俗之中,形成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艺术哲学,常采用谐音、寓意、含蓄等淳朴的方式,通过概括、提炼、抽象的设计手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彰显了孝感地区劳动者独到的审美倾向与艺术创新力。孝感雕花剪纸蕴含深厚的思想意蕴与丰富的题材资源,每件作品皆富含艺术哲理,引人深思,是IP衍生品设计取之不尽的创意宝库。
(三)孝感雕花剪纸的受众群体分析
文化IP的核心属性是内容和流量(粉丝),两者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促进文化IP价值得以变现和最大化。孝感雕花剪纸是孝感地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早在西晋时期就已出现,人们将其用于占卜活动、节日庆祝、祭祀先人、日常装饰、绣花样子等,深深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历经世代而未曾中断。该艺术形式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充实与创新,深深扎根于社会土壤,源自民间,蕴含了民族精神特质,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具备坚实的群众根基。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国家教育体系。全国各地掀起了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非遗专题讲座、非遗进课堂、非遗进社团等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旨在使年轻一代能够接触、认识并热爱非遗。青年学生是非遗重要的受众群体之一,针对该群体可以适当调整孝感雕花剪纸的艺术内容,以适应该人群的喜好。
二、孝感雕花剪纸IP塑造要点
(一)提取地方唯一性文化
当前,塑造文化IP已掀起热潮,从文学、电影电视到人物形象等均致力于塑造文化IP,开发各类产品;但“千城一面”的现象严重,多数文化IP缺失地域特色,对本土文化的深层理解和独特性发掘不足,导致长期发展上创新内容供给乏力,竞争力薄弱。因此,塑造孝感雕花剪纸IP要以地方文化为中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当地唯一性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探索挖掘,才能与市面上其他地方文化IP区别开来。
孝感,此名源起于东汉时期孝子董永卖身葬父之感人肺腑、撼天动地之举。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追溯至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鉴于当地“孝子兴盛”之风,特设县名为“孝昌”。及至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名讳中之“昌”字,依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衾扇枕与孟宗竹笋哭泣等孝行感天的典故,将孝昌县易名为孝感县,标志着“孝感”名称的正式诞生。自那时起,孝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绵延不绝、代代相传,成为特别的地域标识,成为刻在孝感人民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此外,孝感位于湖北省东北部,而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孝感境内有楚王城遗址、吕王城遗址、草店坊遗址等重要城址,出土的青铜器、漆器十分精美。由此可见,孝感文化的母体无疑是楚文化,而孝感雕花剪纸这一艺术形式的孕育与成长,亦是深深根植于楚文化的沃土之中。
(二)塑造IP人格化
文化IP的精神支柱是它的人格,也是IP内容创造和互动的源泉,塑造IP人格化可以使其IP形象性格更鲜明、魅力更独特、更具有辨识度。以孝感雕花剪纸为例,IP人格化过程旨在赋予其拟人特性,融合人物化的特征与象征,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构建起“人格设定”。此设定的建构可细分为两方面:首先是提炼其精神内核与品质属性;其次是勾勒外部形态与细节特点。
提炼孝感雕花剪纸内在的性格及品质可以从传承谱系、传承人情况及剪纸作品入手。孝感雕花剪纸主要有三大传承谱系,分别为胡均启传承谱系、池福新传承谱系、管进高传承谱系,其中胡均启的传承谱系发展较好。胡均启,作为胡氏剪纸第三代传承人,荣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衔,自幼沉浸于剪纸艺术的海洋,得父辈亲授,五十余载致力于孝感雕花剪纸的继承与创新。其代表作品《摘棉花》生动刻画了村姑辛勤劳作的样子,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柔美秀丽。从孝感雕花剪纸传承谱系可以看出,早期的孝感雕花剪纸主力军是男性,男性通过雕花剪纸手艺养家糊口,虽多为男性,但其创作的孝感雕花剪纸作品隽美秀丽、(39页完,下接40页)浑厚纯真。因此,进行孝感雕花剪纸IP拟人化时,可与代表性传承人群深度融合。
(三)利用数字媒体营销
当前市场上,多数文化IP的宣传推广手段偏向保守,主要采取广告宣传、名人效应等策略,旨在通过高频次的曝光加深公众印象,而非依托文化内核与价值导向赢得受众的真正认同。在推广传播孝感雕花剪纸IP时,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简单曝光效应”,指的就是一个事物或者人频繁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就会对他有较高评价,长期的曝光可以带来信任感和熟悉感。孝感雕花剪纸IP的宣传应广泛利用多种形式的视觉媒介,横跨实体与虚拟平台,并考虑依据本土产业特色开发定制化产品,维持高质量内容的稳定输出,借以塑造和传播独特的品牌形象。通过跨平台的线上线下联动,后续布局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多个流量入口,实现全网范围内的深度触达。作为孝感雕花剪纸艺术精神的可视化反映载体,该IP不仅巩固了既有用户群体,还以极高的可塑性不断拓宽潜在用户,探索新领域,与新受众建立起紧密而持久的联系。
三、孝感雕花剪纸IP形象设计实例
(一)孝感雕花剪纸IP形象设计
基于对孝感雕花剪纸的历史文化、艺术特征的深入分析,凝练孝感雕花剪纸文化内核,为设计转化提供内容资源和创意素材,挖掘孝感雕花剪纸的核心,设计IP形象,将其拟人化,引发受众的共鸣。首先,将孝感雕花剪纸的IP形象赋予人格化的特质,深化其内在特性。设计定位于男性,西晋人,有着孝感地区人民的孝文化基因,温和孝顺、吃苦耐劳、胆大心细、有责任心,极具浪漫情怀,自幼酷爱剪纸艺术,每逢节日,就帮助左邻右舍扎灯扎彩。在外形的具体塑造上,立足于晋朝,采用当时最为常见的装束裤褶服,即由上褶和下裤所组成的二部式服装。“褶”是衣身较短、袖子宽大的上衣;“裤”是用作外衣的肥大、散口的裤子。服装纹样上选取忍冬纹、楚凤纹,并以剪纸艺术风格进行视觉表达,采用西晋时期使用的小篆“孝”字,进行腰间玉佩设计。人物设计风格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趣味,选取萌态风格(见图1)。

图1 孝感雕花剪纸IP形象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设计)
(二)孝感雕花剪纸IP周边延伸
现如今,Z世代人群(指95后的年轻消费主力人员)正逐渐成为消费领域的主导力量,并预期在未来十年内扮演社会消费主体的关键角色。要让孝感雕花剪纸活跃在当代生活,就要抓住这个消费群体。Z世代消费者追求在品牌消费中获得多元性、个性化、定制及新潮体验的满足,应通过设计激发他们的消费热情,以独特的品牌价值观吸引用户,发展圈层文化。在进行孝感雕花剪纸IP周边延伸时,可以选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设计形式,如将孝感雕花剪纸IP人物形象进行表情包设计,并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如服装、钥匙扣、徽章或手机壳(见图2)等。

图2 IP延伸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设计)
四、总结
孝感雕花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孝感地域民众的智慧。孝感雕花剪纸流传至今,说明其文化艺术特点被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人所喜爱。近年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转化的呼声与日俱增。在知识产权观念盛行的今天,对孝感雕花剪纸实施创新性转化亦提出了新要求。在孝感雕花剪纸IP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深挖地方唯一性文化,如孝文化、楚文化;其次,将IP人格化,如温和孝顺、吃苦耐劳的内在品格,通过外观服饰等设计塑造更为具体的人物形象;最后,进行设计延伸,利用好孝感雕花剪纸IP外延,大量进行设计应用,提高孝感雕花剪纸IP形象曝光率。借助IP文化的流行趋势,实现孝感雕花剪纸的艺术创新转化,促使其更自然地融入当代社会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许瑶,陈钧锴.扬州剪纸作为文化IP的设计与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3(1):45.
[2]李皇孜,传统文化IP的营销思路[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8(4):48-49.
[3]庄璐,张云杰.非遗视域下文创IP的开发与传播策略:以绵竹年画为例[J].时尚设计与工程,2023(4):38.
[4]赵敏婷,杨伊文,刘畅.IP时代下陕西剪纸艺术的创新性转化[J].包装工程,2020(20):224.
[5]吴嘉卿.地方文化IP助力地方品牌营造模式探索[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22.(40页完)
作者简介:徐宇倩,女,1995年生,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王紫璇


《天工》杂志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95-75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14-1374/J

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扩展)期刊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并州北路31号

电话:0351-8362625

天工杂志
传播中华工艺美术文化,推广中华工艺美术技艺,挖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助推工艺美术品牌打造。( CN14-1374/J)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