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晋祠圣母殿彩塑的美学分析

百科   2024-11-04 10:06   山西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刊登于《天工》2024年第10期94-96页,知网、维普、万方、超星、龙源等网站全文收录。

[摘 要]雕塑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形成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其中古代彩塑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介绍晋祠圣母殿彩塑的基本概况,分析晋祠圣母殿彩塑在塑造形式、塑造细节、色彩搭配方面的艺术特征,从宗教造像、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人间情境营造的层面挖掘审美意蕴,展现中国传统彩塑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同时夯实晋祠圣母殿在中国古代彩塑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晋祠圣母殿;彩塑;艺术特征;审美底蕴
[中图分类号]J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7556(2024)10-0094-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娜娜.晋祠圣母殿彩塑的美学分析[J].天工,2024(10):94-96.

晋祠圣母殿彩塑是我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上极具盛名的艺术作品,蕴含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对于我国古代雕塑文化的传承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晋祠圣母殿彩塑在雕塑手法和艺术风格方面进行多种宗教文化的融合,具有地域性、世俗化以及人文性。基于此,本文分析晋祠圣母殿彩塑的艺术特征,挖掘晋祠圣母殿彩塑的独特美学意蕴,以更好地解读中国古代的雕塑文化。
一、晋祠圣母殿彩塑基本概况
晋祠又称晋王祠,是山西省太原市的名胜古迹之一,属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之后形成的文化景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使晋祠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晋祠最初用作祭祀,在不同的年代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发展到宋代,圣母殿的修建巩固了晋祠在我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也彰显了彩塑雕刻手法和创作理念的深层次创新,成为目前研究相关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晋祠圣母殿的整体规模不大,大殿正中心为圣母神龛,圣母头戴凤冠,身披蟒袍,双腿盘坐于凤椅之上,面部慈祥端庄,不会给人过度威严的感觉。圣母的服饰是典型的宋代女性服饰,为命妇冠服,是享有恩赐的重要体现。晋祠圣母殿是研究彩塑文化和雕刻手法的重要载体,不仅体现在圣母本身的彩塑技法上,还设置了42尊与人身等高的写实彩塑,其中不乏宦官、女官、侍女等形象。彩塑雕像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极为丰富,神态各不相同,从中可以解读每一座彩塑雕像的职责和功能。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人精妙的雕刻手法和创作理念,其中对人物特点的把控极其到位,突出了人文思想的重要性,也奠定了晋祠圣母殿彩塑的历史与文化地位。
二、晋祠圣母殿彩塑的艺术特征
作为北宋时期最重要的雕塑代表之一,晋祠圣母殿彩塑具有独特性、时代性和地域性,以下从三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征。
(一)塑造形式具备绘画特点
彩塑是通过泥土和相关材料塑造出人物形象的造型和状态,然后再通过上色、勾画等方式处理细节,因此并不是单纯的塑造和雕刻,还包含与绘画相关的内容。合理的色彩搭配和细节勾勒才能体现人物形态的传神之处,这也是彩塑艺术得以传承的关键。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晋祠圣母殿彩塑在造型方面增加了大量绘画方面的内容,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绘画风格,都与我国古代的绘画作品有直接的关联。有学者提出,彩塑的绘画技法和风格与五代的宫廷生活有着一定的关联。比如,《韩熙载夜宴图》展现了五代十国时期上流社会的家宴盛况,与晋祠圣母殿的绘画风格有一定的相似性。晋祠圣母殿中的侍女,在服饰线条设计过程中增加了更多的细节,都是以绘画技法打造的立体线条,能够使人物的衣服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尤其在服装褶皱位置运用雕塑手法,做到了疏密有致。整体人物造像并不单调,能够通过大量的细节填充强化人物形象的质感,绘画化、线条化的细节也是雕塑语言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呈现出不同人物形象的形态和风格,也可以使用绘画技术提升彩塑的艺术魅力。
(94页)
(二)造型细节的写意特点
写意往往是艺术家或者创作者主观情感与客观环境相统一的产物,通常会利用某些具有代表性的细节或者造型来表现特定的含义或者独具一格的韵味和场景。而随着中国现代写意雕塑的出现,雕塑可以通过技法和形态上的创新达成写意的目的,而这种写意的特点可以从晋祠圣母殿彩塑中发现端倪。
这些雕塑虽然属于宋代风格,但是更多地体现出“人”最本真的形象,也符合不同时期观看者对于彩塑的审美和认知。比如,宋代的雕塑艺术强调通过形态与意境相融合,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因此,圣母殿中绝大多数侍女雕像的五官虽然没有完全精细化,但是真正做到了以形媚道。创作者增加了自己的主观认知,结合自己对人物形态和细节的理解进行揉捏、重塑,使圣母殿中的绝大部分雕塑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所有的女性人物面部形象相似,但是配合不同的姿态、动作、颜色、衣着,又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多种人物特点。这些形象神采奕奕,虽然面部有着相似之处,但是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为晋祠圣母殿彩塑增添了活力。另外,在色彩搭配方面,追求色彩艳丽但不浮夸,内容丰富但不花哨,服装和发饰的色彩搭配具有装饰性,同时还原了最真实的人物职能和宋代的服饰风格。整体的雕塑作品真实感和灵动性极强,活灵活现的人物造型和丰富的色彩搭配可以使观者从彩塑中看到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赋予冰冷的泥塑生命力。
(三)色彩搭配的人文特点
圣母殿的核心作用是祭祀,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圣母的功德,因此古代创作者遵循“三分塑,七分画”“塑其容,绘其质”的创作理念,精准地刻画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还增强了对更多细节的烘托。而色彩搭配则是烘托人物神韵的重要体现,比如,朱红色的嘴唇、眉间彩绘能够使人物形象的神韵更加丰富。绝大部分的服装以青色和绿色为主,配合红色的线条装饰,呈现出和谐淡雅的意蕴。例如,侍从像左第二十一尊彩塑是一位年纪稍大的侍女,由于穿着和其他的侍女有所不同,在较统一的青绿色调衣服中,增加了头上戴的红色发带和金饰,颜色搭配极为和谐,但同时也展现出这尊彩塑的与众不同。
除此之外,颜色的应用可以展现人物的情感状态。比如,在大殿中有一尊为圣母表演的歌舞伎,虽然面部五官的清晰度并不高,但是通过口红、眉眼、额间装饰,利用不同的色彩来体现人物的生动表情,尤其是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勾勒,可以将雕塑无法表现出的眼球、笑容等细节展现出来。而以上这些色彩的应用,核心目的在于体现“人”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本质上是人文思想的重要体现,可以使彩塑的生命力更加旺盛,也能体现出宋代整体人文环境的和谐、平等。
三、晋祠圣母殿彩塑的独特美学意蕴
晋祠圣母殿彩塑在艺术创作方面融合了绘画、写意、人文等方面的技巧,这些都来源于古人的智慧,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挖掘晋祠圣母殿彩塑的美学意蕴时,应结合宋代的宗教思想和人文风情,从简单的雕塑技法向多元化的角度进行拓展和延伸。
(一)宗教主题的选择凸显彩塑的审美理想
首先,晋祠圣母殿彩塑的排列形态是在尊卑、主从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种经过细心组合之后展现出的秩序美,具有极强的秩序感。圣母作为给人间赐福的神,将圣母像安放在大殿的中心位置,模仿佛教中的主尊佛像的样式,体现了其神性和至高地位。大殿中的其他彩塑雕像,分别位于圣母像的四周,为了增强秩序感,同时保证彩塑雕像具有生命力,其他的侍从雕像分别按照爵位高低、职能、关系进行排列,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与圣母的主从关系。这也是北宋中央集权封建制度对古代劳动人民认知产生影响的主要体现,不可逾越的尊卑等级制度体现在人物的布局和整体场面的构造上,中正严明的秩序感由此体现出来。
其次,从排列组合方面也体现出较强的中和美,体现在单独空间设计和整体空间调控方面。从单独空间设计的角度来讲,圣母坐像位于大殿的中心,其他的六尊侍从塑像以八字形位列两侧,这种左右对称的方式体现了最纯正的中和美学。从整体空间设计的层面来看,南北两次间侍从组像排列成T字形,形成以圣母像为中心、侍从组像左右对称的格局;另外,人物也根据组合排列的方式以圣母像作为中轴,呈现对称围合的状态。这种秩序性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典型的中和特点,本质上也蕴含着君臣乃至人神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所传递出的中和之美是我国儒家传统思想的重要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天与道、天与理等多个范畴的基础上实现统一。
(95页)
(二)以世俗文化形象为载体进行形象塑造的审美底蕴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秉承着极强的形神观,要兼顾形体和神韵,符合当时社会大众的审美。而宋代彩塑艺术所体现出的审美意蕴便是“以神写形”,通过神韵去表现形态和细节,成为值得研究的重点。另外,人物形象和所属类型之间也展现出极强的统一性。首先,人物的身份具有统一性,但是个体彩塑的内容和功能有所不同。比如,这些拥有相关职位的雕像,有的捧着印玺,有的捧着如意,而双手并没有抱持物品的人物,则保持着双手合抱胸前的状态,还有双臂回收平端、一高一低、调整服饰等姿态。这些姿态都让人物的双手置于胸前,但又有不同的特点,动态多姿,形态各异。另外,在人物的服装制式和神态方面也具有统一性,以圣母为中心,向两侧延展;越接近圣母的形态越严肃,衣着更加规范,向两侧延伸;距离圣母越远的越自由和轻松,因此最远的几尊侍女彩塑增加了飘逸的裙摆、搭肩布巾等额外的装饰。而以上这些形象都符合人们在面对君权、神权时的具体表现,在审美层面体现出“以神写形”的鲜明时代特征。
(三)将社会发展现实作为情境营造的审美方向
祭祀源于宗教,在宗教的影响下打造出的人物造像是人们信仰的具象化呈现,将人们的信仰和观念全部融入彩塑中,使圣母像有着更强的宗教韵味。同时,这样的创作理念也展现了人们对于理想生活和环境的认知,致力于打造理想的世界。因此,在对晋祠圣母殿彩塑进行审美分析的过程中,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现实的客观规律,这也是剖析其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重要一环。从中国古代美学的角度来讲,理本体和情本体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二者相互对立,分别控制着人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但是二者相互融合才能形成最为完整的“人”,这在北宋前期的晋祠圣母殿人间情境营造中有着极强的体现。
1.“理”的体现
理是社会发展的道理,也是尊卑制度下的天理,更是人间循环发展形成的伦理。大殿中的各座彩塑雕像围绕圣母而立,虽然形态各异,有着极其丰富的表情和细节,但是整体来看并不杂乱,无论是位置安排还是动作形态都井然有序,展现出民众对圣母之命的尊崇和敬仰。这是圣母之命之理,同时也是宋代理学从天理到道德伦理的融合性体现,天人合一和尊卑有序在同一个大殿中呈现出来,也描绘了儒教理想中的人间圣境。
2.“情”的体现
情往往具有更强的社会属性,是人与人、人与权利交织形成的重要情感要素,对于人的创作产生极强的影响,能够通过雕塑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在晋祠圣母殿彩塑中体现得很明显。不同彩塑的表情、状态呈现出人的亲切和平常之举,无论是敬仰还是自由,都没有过于生硬的打压、管控,让人与人之间的常情取代神和神界的神秘,也成为人们在尊卑秩序中寻求平等、和谐、稳定关系的重要体现。这样的理念在绝大部分的山西塑像中有着极为明确的体现,比如儒道殿堂内帝王或帝后与其他排列的侍从之间,有着极为明显的宫廷生活气息;佛教寺院中的罗汉像和菩萨之间存在明确的情感关联。这些人间情境是人最本真的向往,经过艺术加工之后,在彩塑中体现出来,强化了彩塑的社会属性。
四、结束语
晋祠圣母殿彩塑,不仅是中国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集中国古代泥塑艺术、绘画艺术以及宗教思想于一体,同时也成为人们感知社会历史、反观现实的载体之一。对其艺术特征进行溯源分析,挖掘并感知其中的美学意蕴,不仅可以展现中国先民的智慧和美学理念,更可以感受其中蕴含的自由和谐境界,是形、神、理、情的核心载体,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蕊.从晋祠圣母殿彩塑看理学思想对宋代女性服饰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12):87-89.
[2]武梦琪.晋祠宋代侍女像舞蹈复现探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0.
[3]赵顺辉.山西宋代寺观彩塑艺术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9.
[4]郭浩.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人物服饰文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7.
[5]马欣.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女性形象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6]李扬.二程理学视域下晋祠宋塑的色彩与美学探析[J].流行色,2023(6):106-108.
[7]王丽雯.山西宋塑美学研究:以晋祠、崇庆寺彩塑为例[D].太原:山西大学,2021.
[8]丁灏,谢枫.宋代世俗雕塑的典范:晋祠宋塑侍女像[J].文物世界,2007(4):44-45,58.
[9]王云.晋祠宋代侍女彩塑艺术特征探索[J].美术与市场,2015(2):21-22.
作者简介:王娜娜,女,1987年生,山西绛县人,本科,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博物馆研究、文物利用和保护。
作者单位: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
(96页)
编辑:王振德

《天工》杂志

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95-75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14-1374/J

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扩展)期刊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并州北路31号

电话:0351-8362625

天工杂志
传播中华工艺美术文化,推广中华工艺美术技艺,挖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助推工艺美术品牌打造。( CN14-1374/J)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