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丨聚沫则为痛

文摘   2024-11-07 18:32   山东  

“聚沫”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五癃津液别篇》中论述为“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岐伯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灵枢·五癃津液别》)

岐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灵枢·周痹》)

《灵枢·周痹》言:“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此论可看出关于痹痛的3个重要概念:①病因,“风寒湿气”;②病位,“客于外分肉之间”;③风寒湿邪所致的病理产物,“迫切而为沫”的“沫”。

“沫”字在《说文解字》中的原意为“出蜀西徼外,东南入江”的“沫水”,清代段玉裁在此基础上注解“沫谓水泡”(《说文解字注·卷十一》),意为液体形成的细泡。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注释曰:“邪气客于肌表,渐入分肉之间,则迫切津液而为汁沫也。”“沫”在此处应当属于津液被邪所迫而生成的细泡样的病理产物。

古人讲究取之以象,“沫”在此处应当属于津液在病理表现下的“象”。而在《黄帝内经太素·津液》中认为,“温暖肌肉,润泽皮肤于腠理,故称为津也,……水谷精汁,注骨属节中,留而不去,谓之为液”。徐大椿:“经中无痰字,沫即痰也。”可参,此“沫”字虽未必如徐氏所言即指“痰”,但其形成乃由津液受迫凝聚所致,故当稠于生理上的津液。

“聚”字,《说文解字》注释为:“会也,从乑取声,邑落云聚,才句切。”即为汇合、聚集之意。因此,“聚沫则为痛”的意思即:风寒湿邪留滞于“分肉之间”,津液被邪气“迫切”生成细泡样的病理产物“沫”,“沫”的汇合、结聚导致“分肉”分裂,进而产生疼痛。

筋和骨

人体的骨关节稳态由“筋”和“骨”两个系统共同构成,两者相互统一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

骨性刚强,在骨关节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立身之主干,《灵枢·经脉篇》曰:“骨为干”,《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筋附着于骨上,约束骨节和控制关节运动,具有刚劲坚韧的特性。《灵枢·经脉篇》曰:“筋为刚。”《素问·五藏生成篇》曰:“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痿论篇》所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筋通过收缩和舒张来发挥联属关节,司关节运动。《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毛发病源流》:“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身之运动者也。”

骨居于筋内,筋位于骨外,骨赖筋的收缩维持,筋依赖于骨的支撑和承载,两者相互为用,“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方为和合之态,如若病损失养,则会出现“筋骨失衡”的各种病态,如“骨错缝”和“筋出槽”等。

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所言:“阳气虚者,腠理易开,而为风湿所折,使阳气不得发泄,而与风湿相搏于分肉之间,相击,故疼痛也”。此处“风湿相搏于分肉之间”即可理解为《灵枢·五癃津液别》中所言之“聚沫”。而筋骨失衡所致的这些“缝”与“槽”也为津液“聚沫”提供了更多空间。

“聚沫”与疼痛

《素问·举痛论篇》疼痛的病因病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说明疼痛是因为外邪客于形质,经络气血“泣而不行”,气血不能周流,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不得气血濡养而出现“卒然而痛”的症状。

《灵枢·百病始生》中的“血脉凝涩”“津液涩渗”对疼痛的病机做出了相似的论述。

《灵枢·周痹》指出风寒湿邪留滞于“分肉之间”,津液被邪气“迫切”生成细泡样的病理产物“沫”,“沫”的结聚汇合导致“分肉”分裂,进而产生疼痛。

“筋骨失衡”与“聚沫”

因此,机体的“筋骨失衡”状态可能为“聚沫”的发生奠定了基础。机体的正气运行会自动纠正“筋骨失衡”的状态,但若中风寒湿气持续稽留不去还是会引起“聚沫”,通过“聚则排分肉而分裂”来导致疼痛的产生。此外,若长期“聚沫”使得疾病进一步发展,则会“日久寒气聚沫结痰,包裹坚凝”,从“聚沫”发展为痰瘀,进而“停滞于关节,则筋脉挛急,肢节疼痛,手足亸曳,寒热往来”(《杂病广要·痰涎》),使得局部病理改变超出了机体代偿能力而无法再维持平衡,从而引起慢性持续性的疼痛。因此,“聚沫”是导致骨关节疾病疼痛发生和持续的关键因素。

因此,应当重视“聚沫”在病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疼痛状态下治疗以“筋”为先,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曰:“当先揉筋,令其和软”。若忽视了“聚沫”重要性,不但在局部紧张和痉挛的前提下容易造成进一步损伤,还可能在调整好筋骨关系后很快重新“失衡”。

根据“聚沫”是由“风寒湿气”形成的病理性质,以及日久会“聚沫结痰”的发展趋势,在治疗中往往可以行气活血兼顾温阳化痰作为治疗大法,重视“聚沫”在骨关节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骨关节疾病的疼痛。

青囊学社
河图医学,根在河洛。深入经藏,追本逐源,厘清五行源流,重整河图医学。耐得凄凉,甘于寂寞,在默默无闻中,散播无形的种子。耕耘不问收获,成功不必在我。必须要有香象渡河,截流而过的精神,不辞辛苦地做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