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手 | 作者朱丽娟朱铮坤
民生
情感
2024-12-28 19:43
浙江
我的父亲朱泼尘,一位低调而谦逊的医者,其长达五十六年的医疗生涯,深刻诠释了对生命的崇高尊重。他的存在如同温暖的春风,润物无声,用无言的力量温暖着每个病患,照亮他们生命的道路。他深知医学的崇高与神圣,因此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与健康的曙光。而他那双充满智慧与力量的手,无疑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父亲精通四诊,尤以切诊为先(乡邻通常习惯把切诊称为把脉或搭脉)。他的手,是他的眼睛,是他的耳朵,也是他的心灵。他用三根手指轻轻搭在患者的脉搏上,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生命世界,探索其中之奥秘,洞悉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的规律。在父亲的指尖下,仿佛在与患者的身体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在此过程中,他不仅能够感受到气血的流动和脏腑的状况,更能够捕捉到隐藏在疾病背后的种种细微变化,使那些复杂的生命信号变得清晰可辨,就像是一部精确的仪器,从中准确诊断出患者之病情。自幼耳濡目染,我听惯了:“朱先生,给把把脉。只要您把过脉,我就放心了。”这样的话语。语言虽质朴无华,却深刻反映了患者对我父亲切诊技术的崇拜与信赖。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懵懂地领悟到“把脉”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地位。在平日里,与前来求医的患者接触中,“把脉”两字似乎伴随着我度过了我的童年时光。随着时间的流转,父亲的双手宛如一位匠人,历经日月时光的淬炼,越发显现出其精湛非凡。他那独特的切诊技术已臻炉火纯青的境地。在业界,不禁为他那双手的神奇力量所折服;在民间,亦成为公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因此,在父亲离世后的一段日子里,不时有患者登门造访,他们为父亲的离世感到悲痛,更因失去一位健康的守护者而扼腕。他们由衷地叹息:“我们病要是朱先生在世就好了,叫他把把脉,开张方子,调理下身体就能解决问题!”父亲医学渊源悠远,他师承一代名医——绍兴胡宝书先生。深得医学真传,造诣非凡。在医学领域,父亲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赞誉。尤其在时病医治方面,父亲展现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他深知时病成因复杂,因此在诊治过程中总是细心观察、审慎判断,力求为每位患者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医学知识,成功治愈了众多患者,使他们重拾健康。久久为功,因此有了“伤寒要看朱泼尘”的坊间美谈,且被人们口口相传,在虞北、临山、泗门等地区广为流传。在父亲看来,医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他用自己的双手,传递着医者的温暖和力量。他那双经验丰富且充满智慧的手,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导游,引领着患者们穿越疾病的迷雾,探寻通往健康的道路。他的双手托起了一个个生命的希望,让那些濒临绝望的人们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四季更迭,寒暑交替,前来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他们或是听闻父亲的医术高超,或是被父亲的医德所感动,纷纷慕名而来。诊治繁忙时,父亲可以放弃自己休息,也不让患者长久等待,他不管富贵与贫穷,一视同仁,让患者感受到了无尽的安慰和希望。父亲是一个低调而谦逊的人,他不善华丽的言辞,却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他为医学事业鞠躬尽瘁,用他的行动诠释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即使在离世的前两天,他那颤巍巍的手,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灵活与力量,但依然为我开出了一生中最后的一张方子。那是他对我最后的关爱与祝福,也是他对医学事业无尽的热爱与执着。父亲的手,是他的名片,是他的信誉,也是他的骄傲。每当我想起他的手,就会想起他那些年救死扶伤的日子,想起他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回想起父亲的一生,我深感他的伟大与不平凡。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医者的誓言,用智慧和力量守护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他的低调与谦逊,让我更加敬佩他的品格;他的奉献与执着,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与健康。父亲的手,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和智慧的积累。不仅是他作为医生治愈病患、挽救生命的象征,更是他默默付出、对家庭深深挚爱的见证。更是体现在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为人处世的智慧。他的教诲如同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的手,是我们心中最坚实的依靠,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温暖的陪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我们兄弟姐妹均已成年,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征程。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一个人始终铭记父亲的殷切教诲,砥砺前行,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增光添彩,在子女及其下一代中,涌现出了三位人民解放军大校,两位游洋学子,两位政府机关处长及两位副县长。尽管各自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父亲那双勤劳、智慧、充满慈爱的手,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我们永恒前进的动力,鞭策的力量。今年,是父亲110周年诞辰。我谨以此文,以表达对一位毕生默默奉献于健康事业的医者——我父亲的深切缅怀。父亲,是我一生的牵挂和回忆。我会永远铭记您的教诲,将您的崇高精神继续传承下去。朱丽娟 朱铮坤
2024年12月
作者简介 | 朱铮坤,崧厦镇人,与共和国同龄,66届初中毕业生。上山下乡运动中在原丰惠区永徐公社民生大队插队落户,历时8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