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
的记忆
墙
门
离开老家四十五年,老家的样子完全变了,不仅原来的石板路变成了柏油路,田塍路变成了水泥路,机耕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原来那种一个墙门里住着七八户至几十户人家的老房子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形似别墅的美丽庭院。
然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墙门对他们来说估计是未曾感受过的东西,有的根本就不清楚墙门为何物,是什么样子又有什么用。有鉴于此,我将记忆中小时候与墙门有关的码成文字,供大家补充吐槽。
笔者孩提时所住墙门虽然较小但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地面是平滑的“水门汀”(就像现在的水泥地),不仅堂前是而且延伸到各住户内,这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农村来说是很少见的。
正因为有水门汀,墙门虽小却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玩的东东一是拍烟纸或三角牌,即将大红鹰、雄狮、上游、大前门、飞马牌等香烟壳子摊平对折对折再对折成长条状,玩时每人从背后同时抽出一个,比较谁烟价高就由谁先拍。拍者将所有烟纸叠加,弄成弧形,向地面甩落,翻面的就表示赢了,未翻面的可以有一次拍的机会,即用手掌向边上拍下,通过手掌的风将未翻的翻过去。翻不过去的就由下一个来拍,直到全部翻完。还有的就是玩三角牌,玩三角牌与拍烟纸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但因为取材容易,玩的人更多。
二是打弹子,在地上捣几个小洞,看谁的弹子先进各小洞,先进完小洞者为胜,其间要排除其他弹子的击打阻挠,往往几人同台拼杀,各不相让,进洞了或打着对方弹子了可以再来一次,比的是弹子从手中射出的力度和进洞的准确度。故弹子除了自己手磨的砖坯弹子外,还有花纹的玻璃弹子、沉重的轴承钢珠等。
三是甩烂泥炮,从砖瓦场弄来泥团,做成小圆斗状,然后提起往下甩落,啪!啪!啪!看谁发出的声音响开的炮洞大为胜。泥炮可重复使用,干了加点水可继续用。呯呯啪啪!几个孩子一起可以玩上半天。如果弄的头发衣服全都沾泥,大人一顿训就在所难免了。
四是走棋子,在水门汀上画上棋谱(五角星棋谱、方格棋谱、大小圆形棋谱等),拣来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小石子、折断的小树枝当棋子,可以两人下也可以三人四人一起下,以谁先被吃光为败。
五是玩陀螺(打煞宝)。锯取一小段木头,将一边修成圆锥形,锥尖挖一小孔装上一颗小钢珠(视陀螺大小而定,双轮车或自行车里用的小钢珠),另外再制作一根抽动杆,即将一根鞋带或用长布条搓成的细绳绑在杆子一头,活动时用鞋带或布条绳缠住陀螺,然后抵在地面快速拉开,陀螺就转动起来。当转动速度慢下来时用抽动杆上的绳抽打陀螺,让其继续快转。有趣之处是各人的陀螺相互碰撞,碰撞胜出者就表明其陀螺制作精良旋转稳定体形够大。
以上除了玩陀螺比较适合冬天,其他是男孩子一年四季可玩的项目。女孩子们玩得较多的一是捞沙包,它是将沙子灌进小布袋,缝严实。玩时将几个小沙袋撒开,由他人挑出一个给玩者,玩者用手向上抛出,同时用手向地面捞起几个小沙袋后再接住下落的小沙袋,以接住并捞起多者为胜。
二是跳房子,在地面画上一格格格子,中间有分开的,然后依次从小往大的跳,不跳错顺序不压线的则通过。一格一格以跳到最后的为胜。
三是跳橡皮筋,把橡皮筋连接起来变成一个大圆圈,然后套在站着的两人身上,另外一人或几人就抬起脚跳入圈内按程序起跳,从小脚膀处开始橡皮筋一级一级慢慢上升到胸前,中途如果跳错就换人。还有就是跳绳子,与现在跳绳的基本相同。
水门汀的好处是人可以直接坐在地上,而不必顾及弄脏衣服,故凡有想玩的孩子们往往乐于来此,堂前也就常常“客满”。
偶尔,纸坊里抲蛇阿牛背着蛇笼从后门进来要点饭吃,坐在堂前的大妈大嫂会立即起身盛一碗米饭给他,在大家的要求下阿牛会抓出最大的一条蛇放在地上供大家观看。吐着信子的蛇在地上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看的人是惊险刺激,哇声连连,但在阿牛手里却温柔听话。墙门内不一会就会聚集来一大群人。边吃饭阿牛有时会回答一些有关蛇的知识,告诫大家山上在什么位置有蛇要注意。饭吃好,稍过一会表演结束,抓蛇入笼,阿牛在众人的欢笑声中大踏步地离去。
墙门里最热闹时当数举办婚礼。女儿出嫁、儿子娶妻,堂前就是仪式现场。婚礼的帮手一般由主人家选定,并按采买、大厨、借物、写对联、请客人、吹打、端菜等等提前数天做好安排,结婚日子到来前先在道地宰杀一头早已喂大的肉猪做菜备用,然后一起清空堂前平常放置的柴草,搞好四周的卫生,然后挂上大队宣传队做戏用的紫色幕布。
厨师在道地上支起锅鐫瓢盆,借来的桌椅板凳、碗筷碟盅做好造册登记。堂前和每家屋内摆好酒席台面,放上自家早就搭好的糯米老酒和其他饮料,时辰一到鞭炮齐鸣,锣鼓唢呐冲天响,酒席菜肴才开始一盘一盘端上桌,开吃。新郎新娘在这堂前完成仪式,接下来儿媳妇送入洞房,外嫁的女儿含泪开拔。酒席间新娘新郎的媒婆(介绍人)无疑是大家戏谑的焦点,同时也是媒婆开拓新客户的良机。人生的大事之一就在这熙熙攘攘的墙门内完成。
与热闹的婚礼相对应的是人生的终点(丧事葬礼)也在这堂前完成。生命终结后,左邻右舍主动会聚帮忙。报丧的手夹雨伞无论远近要将死讯报给亲眷。在家的先将尸体穿上寿衣(没有的要现做)放在门板上搁在堂前,点亮不灭油灯。告知生辰八字死去时间让老先生掐指算出入殓、出殡、封棺时辰,以及犯冲的属相,纸面告示众人。未入殓时亲朋好友来吊唁时孝子贤孙要号啕大哭,到了晚上要一起陪着席地而睡(守夜),入殓后未出殡的晚上同样要陪同席地而睡。
待三亲六姑亲朋好友吊唁完后,入殓时辰一到子女亲人们又须号啕大哭伤心欲绝似的直至棺材盖封好。出殡前装好抬棺材的架子抬杠,一旦出殡时辰到,领头的用躲柱打碎放在棺材盖上的碗,棺材起杠,又开始哭声大作,一路按序排列吹吹打打披麻戴孝举幡撒钱绕行到达墓地,入葬封棺结束后按原路返回须跨过墙门口的火堆,吃过豆腐饭(羹饭)后各自捧着一点猪头肉碗豆类等小食物回家,整个出丧过程就算完成。
接下去的就是过“头七”,由家人用香烛冥纸祭祀逝去的亲人。过“五七”(即三十五天),除了表达祭祀死去的亲人外,主人家要办“五七”酒答谢帮过忙抬过棺材的乡亲,烧掉所有亲人身上挂着的白花黑纱、脖子上系着的麻(纱)圈。到“七七”(即断七,四十九天)再行祭祀,整个祭祀过程才告一段落。
墙门其他的用处,一是冬天时节舂年糕,这是还没有用机器扎年糕之前。记得我们墙门内廊柱边长年放着一只捣臼,平时偶尔用来搅石灰浆,到舂年糕时节,洗尽捣臼,在堂前搭好面板,几户人家就併着开始舂、做年糕。邻里之间会有糕团相赠。一年中这个阶段,冰天雪地,农事忙完,人闲下来了大家聚在一起舂年糕,嗨嗨!呯呯!墙门里当然是热闹的。
二是化石灰。除了墙门内的住户还有墙门外的人家有时会借用一下堂前,利用平滑的地面来化石灰,即将生石灰加水化成熟石灰。每当有化石灰时,母亲总会拿两个鸡蛋放进煨熟,给我们打发打发馋佬虫。化好的石灰加入纸筋后要用棍棒噼噼啪啪使劲打压,让纸筋与石灰充分混合均匀。用时放捣臼加水两人拿碓互捣。
三是冬天晒太阳。一到冬天太阳就照进堂前,堂前就成了晒太阳的好地方,小毛头娃娃和芚窠(将晚稻草打软围扎成圆台形取暖物,约1米左右高,中间放一横担供娃娃坐,下部踏脚板,踏脚板下放一火盆或火铳,利用火盆或火铳在冬天为娃娃取暖)摆出来,大妈大嫂们的针线活——纳鞋底、补衣服、做鞋底布等等,一边聊天一边在这暖暖的太阳底下完成。
墙门的另一个用处是成了三小队的队部,每天的劳作派工在此完成。晚上的墙门内往往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有的报告当天劳动的进度,有的报告存在的问题、需要处理的办法以及继续完工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小队长把第二天各位社员的劳作根据各人的擅长进行安排,并将安排结果写在小黑板上。各位社员一看就清楚明天要干什么,带什么农具,在哪里干活。因而,墙门就成了三小队的指挥中心。
墙门内的邻居就是一大家,谁家的亲眷客人大家也都基本认得。有时主人不在家,邻居就会让客人先进自己家坐一坐,倒杯茶,聊聊天,等候主人。毛脚女婿送节,邻居们有时也会享用到送来的食品;亲戚朋友送来的时令水果,也会送些给各家尝鲜。家中有人生病需要急送医院,邻居帮助更不在话下。当然,一家夫妻吵架,平息事态的也是墙门内的各家邻居。就是小孩与其他墙门的孩子争吵,同一墙门的也是立刻帮助自家墙门内的。墙门内的这种邻居关系印证了“远亲不如近邻”之古谚。
参加工作后,以为与墙门的关系随之终止。但随着结婚,单位分的房子仍然是在一个街道的墙门里。不过城里的墙门不同于农村的墙门。天井里是每家每户洗菜洗衣的水槽、搭建的刷衣板,甚至建起的厨房、搭出的鸡笼,以多争一点地为荣。堂前放置的是相近各家的饭桌板凳,空中的钢丝晾晒着各家的衣服裤子。活脱脱一副“七十二家房客”的景象。未住满八年,随着工作地点的变动就搬离墙门了,此后不到三年随着城市房地产的兴起墙门也就被拆除了。
然而,随着这墙门一个一个被拆掉,我们虽得到了独居的随意,但失却了邻里之间的互相关心,以及由此养成的邻里情谊。不过,从历史看很难说原来的墙门是几家共建的而不是一家独建的呢!也许当历史螺旋式地转到新的时代,该消失的是墙门,该辉煌的是别墅,随之带来的不就是社会关系的变革嘛!
墙门也就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了!
END
作者简介 | 郑光焰,丰惠镇西湖村郑家堡人,1979年离开上虞,现居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