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拐弯处的女人|作者韩吉青

民生   三农   2024-11-18 19:45   浙江  

拐弯处的女人


浸没在静缓的流水中

彰显无尽的生命活力




古老的小镇,有一条窄窄的街河静静流淌,河两岸的景致总是随着古城建设的步伐而不断变换,堆砌河岸的石块不知沉默了多少年,唯有颜色幽深的青苔与之耳鬓厮磨,诉说着谁也不懂的情深意长。


跨过石桥,穿过一条小巷子,学校围墙便若隐若现,步行上班是很不错的一个选择。巷子里的大部分人家都有院子,关上院门,犹如把自己藏进岁月深处,路人无法猜出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在巷子的拐弯处,有一座七八十年代风格的老房子——屋顶是乌黑的小瓦片,一层叠着一层;东边的山墙,用石灰粉刷,早已斑斑驳驳,像是缺牙的老人,一张嘴,就能窥见岁月的刻痕,满是衰老和沧桑。

屋子前有一块方正的水泥地,阳光正毫不吝啬地斜射下来,两扇立在门槛上的矮腰门在堂屋前拉出长长的影子。门口拐角处杵着一个臼形石墩,被伸展出来的屋檐挡着,光洁油亮。一个女人常常坐在石墩上,小小的个子,齐整的短发,挺着脊背,交叉的腿上双手叠放,微微仰着头,正与路过的邻里拉着家常。这条巷子又窄又短,大概率只能容一辆脚踏三轮车通过,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只是过客,从没想过与女人交流几句,哪怕是眼神的交汇。
水泥地的西侧垒有厚厚的条石板,其中一块已砌成洗衣台。水泥地上撑开两个三脚架,搁一长长的竹竿,把洗完的衣服随手一搭,极为趁手方便。一次下班,女人正在拍打晾竿上的被褥,她手上的如意藤拍瞬间吸引了我。小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的物什,现已成了一种记忆的符号,勾起藏在我心底深处的那份来自往昔的温暖与关怀。藤条缠缠绵绵绕于一杆长柄上,上部是扁平的中国结式的花样,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天长日久,藤条红润有光。女人有节奏地挥着藤拍,似乎与藏在棉絮里的阳光有玩不完的游戏。
春笋拔节的时候,清早走进小巷,便能闻到淡淡的清香,那是笋煮菜特有的清香。果然,小小的水泥地上已摆满圆圆的竹匾,里面平铺着白嫩嫩的笋片与金黄的芥菜,它们正呼哧呼哧地吐着热气。女人熟练地用筷子摊晒着笋菜,过不了几天,远近闻名的笋煮干菜就会被寄往天南海北,我竟也猛生出去拿一片尝尝的馋意。

路过是偶尔,遇见女人是偶尔中的偶尔,但门口晒制的食物倒是时常看到。尤其是冬天,腊肉、香肠、鱼干,会在廊檐下、弄堂口挂上一段时间,每次路过都会忍不住放慢脚步多看几眼。主人的手艺很是精巧,细长的圆柱体的香肠,包裹着透明的紧致的外衣,红白相间的纹理清晰可见,在落日余晖下微微泛着油光;腊肉全身通红,多了份粗犷豪气,几粒花椒贴在被寒风吹干的身上,大肆宣告这入骨三分的香里有着它们的功劳。我家嫂子也喜欢晒制一些食品,番薯干、萝卜干、柿子饼、桂花、白菊花等等,这些果干、蔬菜干在小弄堂也时常可见。有一次双休日嫂子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在小红书上刚刚学到陈皮的制作方法,想试试。第二天早上我从拐弯处路过,居然看到西侧条石上有个竹匾,晒的正是橘子皮。每一张都很完好,像四瓣花一朵朵盛开着。晨曦已露,透过云层洒下,仿佛给自制陈皮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幔,透亮而美好。

一个秋日的早晨,乍寒还暖,我正待拐弯时看到了女人。她坐在小凳上,面前两个盆,一个盆中是待洗的衣服。她一手拎起蓝蓝的壶,一瞧便知是我熟悉的蓝月亮洗衣液,极可能是薰衣草香的。她另一只手上拿着白色的壶盖,盖口朝上。很明显,她正欲将洗衣液倒入盖子……

拐过弯,径直向前走,女人后面的洗衣过程全凭想象了。但我知道,她这样做的用意。壶身的背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关于洗衣液的使用指南,我猜大部分人都不会去细读这些文字与图示,更有一部分人估计根本理解不了,直接视而不见。还有类似我这样的,总是图方便,随随便便一倒,即使读懂了:手洗,4—6件衣服,用量15g,大概到壶盖什么位置,也不会按照这样的比例,这样的方式去有效执行。只这么一瞥,顿让我惭愧不已,对这个毫不起眼的女人产生了敬意。

初夏,落日西下,空气里的热量尚未退散。下班拐入小弄堂,迎面一阵穿堂风袭来,舒适怡人,不经意间抬头,嗨,女人挑选了两边弄堂风都能吹到的地方,居然双腿盘坐在长石条上,双手举着一张报纸,旁边还叠放着几张。此时的她鼻梁上多了一副黑框眼镜,“四只眼”盯着报纸,整齐的短发有几根被风轻轻撩起,如同一尊别有韵味的雕塑凝固在巷子口上。我放慢脚步,尽情欣赏,她却浑然不知,应该是报纸里的世界更精彩吧!

走过拐弯角,走上小石桥,河水从坚不可摧的圆柱体桥墩旁静静穿过,我的内心依然心潮起伏: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古镇的女人不容小觑啊。
果不其然,女人有知识有文化,闲淡的时光里,阅读让日子变得更充实多彩。又一次,她同样戴着老花眼镜,挪一把竹椅放到门口的石墩子旁,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翻阅《读者》杂志。一只白色的搪瓷杯搁在石墩子上,杯口微微泛着热气,杯肚有红色的“xxx留念”字样。我从她面前走过,她依然静若止水般沉浸在铅印的文字中。她让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道地西边那个细声细语温婉贤淑,也同样喜欢看书的外婆;我仿佛也看到了再过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不被世俗惊扰,坚守着自己的清风明月,在古镇的尘埃中优雅老去……
无须关注住拐弯处的这女人是谁,不必去探问她的贵庚啊,阅历啊,家庭背景之类的种种。她如同被贮藏在古镇深巷里的一坛女儿红酒,开启封盖,浓香弥久不散;又如街河岩壁上的青苔,浸没在静缓的流水中,彰显出无尽的生命活力。





点击阅读韩吉青作品

作者简介 | 韩吉青, 高级教师,一个从未走远的丰惠人,呱呱坠地在丰惠站弄,先后在丰惠工农小学(后改名为丰惠镇三小)、丰惠中学求学,工作在丰惠,定居在丰惠。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卅载耕耘,初心如磐,静享与孩子为伍的纯净、美好、快乐,喜看孩子笔尖的真情流露,倾听每个孩子心底花开的声音……

编辑  ▏暗香
扫码关注悠悠丰惠
投稿请发226816144@qq.com

悠悠丰惠
丰惠为上虞古县城,从唐长庆二年到解放后的1954年,一直是上虞县治所在地,镇区依山傍水,既具古城之秀,又赋江河之美,有着众多的名人胜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说丰惠,也就是说上虞。悠悠丰惠,虞山舜水,说古道今,闲谈一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