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国后,是不是极越这个车,就开不了了?”
前几天还听了一个故事,说一个极越车主出国了,突然看到新闻说极越倒闭了,顿时慌了。
不仅仅是这位出国的车主,实际上过去这一周,所有极越车主都很慌,也很疲惫。
因为极越CEO夏一平上演的一出“原地解散”,直接让极越走在了哪吒前头。
当然后来也有传言,说极越要复工了。
“史上最伟大营销”的口号,也喊出来了。
但极越倒掉的结果,已经很难反转。
先是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吉利会以负责任的态度采取切实行动,把极越汽车的正常使用和售后服务做好。
老杨称,吉利单方面能做到的立刻采取行动,需要和集度、百度协商的也抓紧推进。
不过他也指出,这个过程中肯定有一些进展会慢一点,也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100%满意,但会尽力。
实话说能搞到这一步,极越真的需要给吉利磕几个响头。
尤其是夏一平,也该暗自庆幸吉利出手接过了他留下的那个烂摊子。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据说极越还欠了吉利大概20亿还不上。
因为极越的车,都是吉利造的。
现在有供应商集体喊话吉利和百度也能提供“兜底”服务,但估计很难实现了。
作为极越的投资者,吉利已经算是拿出了最大的诚意。
这时候再让吉利承担极越欠供应商的那一屁股烂账,不现实,也不合理。
而且不要忘了,吉利只是股东。
最终,极越的问题需要多方解决。
百度当然也表态了,百度相关负责人王云鹏也说了,智驾和地图都能继续安排给极越车主。
但说到底,极越倒掉后百度有损失,但没吉利那么大。
比如地图,对于百度来说成本不会太大。
然后就是夏一平的去处。
从吉利和百度的表态来看,极越作为一个造车新势力的主体,肯定是无法再延续下去了。
因为这两个股东的表态,都没有涉及到CEO夏一平。
走到这一步,可以说对于所有相关方来说都是教训。
对于吉利而言,一直有把自己的SEA浩瀚平台开放出去的想法。
极越显然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但目前看来这条路没走通。
所以在未来,吉利可能继续会开放浩瀚平台,但不会再像极越这种,亲自再去搞一个独立品牌运作了。
说到底,所有人都知道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这些造车品牌早晚都要破产一大批,只有头部品牌才能存活。
吉利目前正在整合品牌矩阵,提高内部协同,长期来看这是个大趋势。
然后就是百度。
经历了极越这件事,预计李彦宏再也不会提造车这档子事了。
夏一平曾经说他打电话给极越董事长、百度代理CFO何俊杰,但后者不接电话。
何俊杰不接夏一平电话,可以预测此前李彦宏也不再对接夏一平。
这听上去挺残酷,但也很现实。
最后则是夏一平。
他的履历让大多数人羡慕,在车厂工作过,也是摩拜的技术负责人,最后亲自下场造车。
但造车这件事,不是他这个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所能搞掂的任务。
换句话说,只有雷军、李想、李斌、何小鹏,以及背靠华为的余承东等人,才有资格造车。
跟大多数普通人相比,夏一平很牛逼。
但跟那几个超级大佬相比,他还上不了牌桌。
这就是夏一平造车失败的最大原因。
但从很多方面看,又无法去苛求夏一平。
毕竟在最后时刻,他还提出自己掏出一笔钱,为员工交社保。
而且他显然很聪明。
表面上,他是被员工围堵了,逼宫问责了。
但实际上,通过这次逼宫,很大一部分怒火被引向百度。
当然,夏一平也有损失。
这次逼宫,他把矛盾转移到了投资人那里。
以后还会不会有人找夏一平担任CEO?
但这对他来说,也许不再那么重要了。
能有机会造车的人,并不多。
他夏一平就是其中之一,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失败者同样不是只有他一个。
至于车主,最大的幸运就是极越有两个实力超强的股东。
吉利能兜底维保,而百度兜底地图和智驾。
那么以后到底该怎么买车?
真的不敢买小车厂的产品了——不会再有吉利和百度这种大家长式的兜底了。
这也是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