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经受住了拿破仑的入侵,大萧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但却死于欧洲汽车不景气”。
这是德国塑料制造商“格哈迪”倒闭时,彭博社为这家公司写的“墓志铭”。
一个塑料公司为什么这么牛逼?
因为它可不是造塑料瓶的,而是梅赛德斯-奔驰车标的御用制造商!
没错,中老年男人心心念念的三叉星徽车标,就来自这家成立于1796年的德国塑料厂。
对于中国的奔驰车主们来说,这让人抓狂。
其中原因在于,我记得前些年奔驰的准车主们在下单之前,往往会纠结于一个问题——到底是选择立标,还是大标?
那是我看到的最幸福的纠结和犹豫,其他围观的吃瓜群众能够在论坛上盖楼几十层,就为了辩明到底是立标霸气,还是大标更无敌。
但现在不用纠结了。
你再也买不到纯正德国造的奔驰车标了!
这对那些拥有德系车情怀,崇尚纯正德式血统的车主们来说,是致命一击。
这些人原本都对国产奔驰颇为不屑,动辄“这不是原装进口”,或者“只有S才有资格叫奔驰”,等等。
让他们去接受国产奔驰LOGO,是这辈子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可能更接近于羞辱。
不过破产已经发生了。
奔驰在车标方面,很可能要依赖于“中国制造”了。
这样符合逻辑——中国有最好的产品。
说完了“格哈迪”给纯正德系粉带来的无尽遗憾,接下来就是那个问题——发生了什么,让这个百年老店彻底崩塌?
至少表面看上去,这家公司似乎势力也不错。
虽然奔驰车标是“格哈迪”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但其不仅仅只会造LOGO,汽车格栅、门把手,以及镀铬装饰件。
而且这家公司规模也不算小——拥有1500名员工!
但现在随着格哈迪申请破产保护,一切都结束了。
看到这家此前几乎从未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小公司的倒掉,我只有一个念头——欧洲汽车工业,那是真的不太行了。
正如彭博所说,奔驰LOGO供应商的破产,只是欧洲汽车供应链上数百家小型制造商遭遇困境的一个缩影。
简而言之,当奔驰、宝马、大众、Stellantis集团、雷诺这样的欧洲车企状况不佳时,一个车标制造商也就无足轻重了。
如果再直白一些,那就是在欧洲车企躺着赚钱的时代,欧洲制造的车标才有“欧洲味”,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体面。
但现在车企都在裁员,谁还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所以就减少订单了。
众所周知,欧洲汽车那套体系,某种程度上也相对封闭。
这些被称为“隐形冠军”的小型供应商的客户,就是那几个车企。
当订单消失,不破产怎么办?
难道去喝西北风?
别说这个车标制造商了,博世、佛瑞亚也在挣扎求生,各种裁员。
所以这是欧洲汽车产业的集体崩溃。
最惨的是,欧洲汽车的电动化转型,正在遭遇重创。
比如不久前,欧洲亲手打造的动力电池标杆Northvolt,融资超过100亿美金,并从大众、宝马等欧洲汽车制造商处获得了高达550美金的电池订单。
但就是这家欧洲嫡系电池公司,却也面临破产!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无法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电池!
宝马曾经对Northvolt寄予厚望,但最终也不得不砍单!
Northvolt的失败,是欧洲汽车电动车转型溃败的典型体现。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也哀叹,这是极其糟糕的局面。
“多家企业大力投资,冀望于电动车销量大幅增长。但这种情况却并未发生”。
为什么没有发生?
欧洲制造电动车的成本能吓死人。
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个段子。
今年年初,大众集团在德国汉堡起诉了一家名为“格雷戈里·布鲁德尼”的汽车经销商。
因为这个胆大包天的经销商,把上汽大众生产的电动车ID.6X,平行进口到德国售卖。
大众汽车的诉求是,把进口的22台车销毁,并承担每台车1.5万欧元的销毁费用。
大众汽车为什么如此出离愤怒?
因为德国制造的ID系列电动车,在上汽大众ID.6X面前,屁都不是。
比如ID.3在德国起售价3.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1.3万元。
中国生产的同类车型最低售价仅为11.99万元,也就是大约1.6万欧元。
而且中国生产的电动车,质量更好,至少不会出现软件问题。
所以这让经销商发现了商机。
当然,也让德国的消费者暴怒。
有德国人在网上抱怨,大众“补贴”了中国市场,电动车售价不到2万欧元。
但事情真的是那样吗?
并不是。
价格相差那么大的唯一原因,就是欧洲的生产成本太高了。
能源价格高,人工成本贵,缺少本土生产的电池,最重要的是几乎没啥创新。
这让消费者怎么弄?
所以总有一天,欧洲会像40年前的中国一样,对汽车强国打开市场,“以市场换技术”。
这个汽车强国,当然就是美国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