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古人的经络医学智慧弄丢了~
王居易教授自己开始行医时会按照传统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方法给患者诊断,但他逐渐发现腧穴能帮助他诊断哪条经有异常。60年代老师慢慢明白腧穴的结构必须摸准才能出现理想的得气感,但腧穴的具体位置摸准也有诊断价值,可以帮助辨经、选经、选穴。
《内经》悟真章
调治必先察经络
60年代末,老师在《灵枢·刺节真邪论》看到了这句话:
突然王老师悟到,古人早就强调,治liao之前,必须先察经络。
怎么察呢?
先切、循、按、弹经络,发现哪条经有异常以后(「变动」的意思是有异常变化),才可以进行治liao。其实,这种诊疗思路,先检查然后治疗,有逻辑性、科学性。
所有的医生,西医、中医都一样,给患者治liao前要先诊察。
没有人教给老师怎么做这种传统的经络诊察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基本被丢失了。封建社会不允许医生直接触摸患者,只是局限于号寸口脉。
所以王老师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研究出来不同的经络诊察方法,以及在临床大量实践。发现经络诊察确实有临床价值以后,才发表他第一篇关于经络诊察的文章《谈谈针灸治疗学的辨证特点》(《北京中医》学术探讨1984年第4期24-26)。
怎么认识经络结构
讨论经络诊察之前,我们要先了解王居易老师怎么认识经络。每个医生对经络的认识有各种说法,有人认为经络有名而无形,但也有专家认为经络不存在。
相反,也有专家认为经络存在,而且属人体解剖里其中一个具体的组织。
对经络的认识会影响针灸医师调理经络的方法。
比如,若认为经络属神经,一般以刺激神经为主。我前几年参加德国罗腾堡中医药学术交流大会,有一位美国西医学中医的专家认为根据他的研究经络属人体的血管,因此他以放血疗法为主。
王居易教授年轻的时候,一开始受到过现代医学的影响,也希望能通过解剖可找到经络的实体组织。但他逐渐发现这种认识不完全能解释中医里对经络的认识,也不能够解释临床观察的现象。
有一天老师看到了这段话,
「《灵枢·经脉篇》曰: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
突然他明白了,经络不是一个具体能看得见的解剖结构,如神经、血管、淋巴、肌肉、肌腱、骨等。
经络,反而是在这些组织之间的缝隙,属一种空间。
王老师认为在这句话里「分肉」是广义,「肉」指的体表上的五个组织——皮、脉、肉、筋、骨,王老师把这些组织称为「五节」。经络就在此五节之间的缝隙。
古人也说过《灵枢·九针十二原》: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经络存在取决于它周边的结构,他需要周边的结构,皮、脉、肉、筋、骨,才能形成一个缝隙。
有一次老师在诊室讲课时问了我们:「我们怎么有这个房间?我们这个空间怎么能存在?」
学生回答:「因为周边有墙、有窗户、有地板」。
王老师进一步问我们,「如果没有墙、没有窗户、没有地板,这个房间存在吗?」
虽然四面墙之间构成的空隙摸不到,但这个空间存在,也能形成一个生活空间。经络跟我们这个房间一样。它需要周边的皮、脉、肉、筋、骨才能形成一个缝隙。
一条经络可位于两个肌肉之间的缝隙,或两个肌腱的缝隙,或在肉和骨之间的缝隙,或筋和血脉之间的缝隙等。做经络诊察时,特别是用我们的循推和按压手法时,我们就在五节之间的缝隙进行诊察。
正确认识经络诊察
等于手握「临证利器」
经络不是单纯一个解剖概念,不是一个空的缝隙,他有生理功能。人体里的缝隙更像一个峡谷之间的河道,河岸之间有水流动,人体的缝隙里有气血流动、和灌渗到周边的组织。
王老师认为缝隙里的物质有组织液或体液循环。组织液里有丰富的营养物、激素、酶,人体需要的等物质。他会慢慢在缝隙里流动,也与周边组织进行灌渗。
王居易老师的经络医学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医学体系,包括经络气化理论、经络诊察、辨经、选经、配穴、摸穴等内容。
老师每次给新的学生讲课时,他第一节课也会强调要先学好经络诊察——它属于一个入门课,掌握好以后,经络医学的其他内容就比较好学。
通过经络诊察的学习,学生能首先明白经络确实存在,因为按照王居易老师的认识,经络位于皮、脉、肉、筋、骨之间的缝隙。 这种体表上的缝隙能用手触摸,因此说明经络确实能摸得着,也存在。
经络诊察包括不同的方法,审、切、循、按、扪等五种方法。
若经络有异常,缝隙里能出现不同的异常,如结节、结块、脆络等,说明经络能反应生理和病理变化。
而且调理经络以后,如果治疗方案正确(比如用针灸、推拿,汤药)不仅仅症状能缓解,缝隙里的异常变化亦能改善,甚至于消失,就表示经络的生理功能有所恢复。
✦广告直播✦
长按扫码,添加小助手【紫菀】
发送暗号: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