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不远了,想要入门三伏灸的同学,一定要看完这5点。
2024年三伏时间是7月15日到8月23日,共40天。阳气最盛的三伏,如何用艾灸改善体质、养足精力?
看完下面这5点,心里就有底了。
你适合艾灸吗?
艾灸有禁灸/慎灸人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绝对禁灸的,是有器官移植的人群。
艾灸调理、补足身体正气后,必然去跟体内的异物做斗争,被植入的器官会被当成敌人攻击,造成危险,因此这类人群不可以艾灸。
而慎灸人群有这样几类:孕妇,癌症患者,体内有较小异物的人,血压过高的人,长时间服用抗类药物的人等。
还有,心脏有不舒服的人,一开始艾灸,最好从肘膝以下选穴艾灸,出现心慌的话,要停下来休息。
这几类人群,对于新手也是禁灸人群,而有经验的人施灸,也需特别谨慎,随时留意身体的接受情况。
而如果排除了上面的几类禁灸/慎灸情况,你就是适合艾灸的人,可以放心灸。
「我阴虚上火,也能艾灸吗?」
「我气血很虚,艾灸会不会耗气血?」
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它源于艾灸「只是在给身体加热」的误解。
其实艾灸可扶阳,可滋阴,也可调理气血虚、寒湿、痰饮、气郁、血瘀等各类亚健康体质,这已经被我们的实践所证明。
只要我们有正确的灸法:
艾灸时微温即可,不能感觉烫,慢慢催生出热传递、酸麻胀痛等灸感,这就是身体主动利用艾热进行自愈的证据。
「女性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
可以。如果经量正常,那么照常艾灸(平时灸哪个穴位就还灸哪个穴位);如果经量偏大,就避免灸关元等下焦穴位,膻中等中上焦的穴位可正常灸。
经期是调理气血的重要时间,不宜错过。
在三伏期间艾灸,
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三伏灸是借助自然之力做事情,可以事半功倍。
天气热,意味着身体通路打开、气血运行加速,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出汗多了。
出汗多,说明道路畅通,因此我们施加中医外治法时,能够直达脏腑深处。
再加上艾叶「走三阴,通十二经」的药性,能够到达身体的各个角落,把潜藏多年的病邪清理掉。
比如把手掌轻轻放在肚脐周围,如果感觉阵阵凉意渗透出来,多是脾肾阳虚、寒凉积聚的表现。
很多人有鼻炎、吃饭没胃口、睡眠质量低等老毛病,与此病邪有关,可以艾灸神阙穴来调理。
▲神阙穴
又如腹部比较紧张,脾气不好,总是一副不开心的样子,一般是体内某处有郁结着气一直没能散掉(气郁),可以用膻中穴疏理一身之气。
▲膻中穴
三伏天里艾灸有天时的助力,无论祛邪还是补虚,都比平时要省劲一些。
如三伏天艾灸时,灸感传递得更远、更快;又如平时拉肚子、着凉了,艾灸两三次才能缓解,三伏天里可能一次就缓解了。这都是三伏灸效果的一个证明。
那么,三伏灸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事?
第一点是要确保自己在艾灸,而不是在烤肉,这是一切的开始。
第二,绝不能在空调房里艾灸。艾灸时身体跟外界的交换通道打开着,此时开空调,等于邀请寒湿进入自己身体里常住,可能比不灸还糟糕。
第三,最好选择早晨早点起床艾灸,此时天气相对凉快一点,而且早起艾灸,能够帮助升发阳气,提升艾灸改善体质的效果。但要注意,艾灸完就出门很容易受风寒,应该等身体不再有怕风怕冷感时再出门,并做好防护。
晚上艾灸也是可以的,只要灸后不影响睡眠质量。天气太热时,可以先开一会儿空调给准备艾灸的房间降降温,艾灸前再关掉空调。
艾灸还有个神奇的地方,天气热时,一开始艾灸人会感到很热,甚至出一身大汗,但是坚持灸够十到十五分钟后,虽然汗还在出,但是人却开始感到凉爽。而且同样的环境下,停灸几分钟,又开始感觉周围热得难受。
艾灸时产生这样的自觉清凉感,是人体正气得到补充后,自带的制冷系统工作效率加强的结果。
第四,调理体质,最好坚持每天定时定量艾灸同一个穴位。
体质是长期的各种生活习惯的综合结果,短时间内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我们选择在三伏天里通过艾灸调理身体,等于在日常生活里插入一个新的节奏,身体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最好能够每天定在某个时间点艾灸,譬如都定在早晨起床后,六点到七点艾灸,这样子坚持一段时间后,身体不仅会适应,而且一到该点,就很自然地准备好接受艾灸,吸收艾热,往往灸感也更好。
保持灸同一个穴位,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比如气郁体质的人,可以守着膻中,每天艾灸,在灸感持续稳定时,保持每天两个小时的灸量,气郁表现改善得很快。但是这种改善,需要继续艾灸膻中,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留住效果。
要是刚灸出开心的感觉来,就停灸,会很容易因为受到一点小的刺激,又回到气郁的老路上去的。
其他体质的人群,也可以选择相应的穴位,守住该穴位,坚持艾灸一段时间,改善体质的。
怎样灸出好效果?
能不能灸出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点。
1.是否灸进去了
如果没灸进去,艾灸就沦为徒然熏烤皮肤,皮肤烫红了,人也被烤得心神不安、津液损伤,灸完更累了。
这是很多人艾灸不能受益、反而受害的症结所在。
而灸进去了,就会有或显或隐的灸感发生:
艾的能量会从被灸处传递到需要的地方去,因此身体某病处会发生温热、酸麻胀痛等灸感,也可能发生整体性的犯困、开心等灸感。
灸感发生,真正的艾灸开始了。这时艾灸不再枯燥,而变成一种丰富的享受。
不用谁劝,你每天都会主动找时间去灸。因为你能感受到艾热正在逐个改善固有问题,不忍心耽误它。
2.是否灸够量了
有了灸感,却没见到效果,或者有了效果,停灸后身体又回到起点,都是因为没有灸够量。
怎么判断有没有灸够量呢?第一个办法是看被灸者的灸感。
灸感发生时,被灸的地方对艾热很敏感,而当身体吸够了艾热,这种敏感就会消失掉。
就像吃饱饭时,就不想再吃一样。灸够量时,被灸的地方对艾热脱敏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敏消量足」。
需要注意的是,敏消量足时,无论我们如何调整艾条的高度和角度,被灸者都感到烫(如果调整一下就不烫,则继续灸)。
此时就不要再硬灸下去啦,就像硬吃多几口饭伤脾胃一样,灸够了再继续硬灸,就会伤阴。
而如果是给小朋友艾灸,或灸时被灸者睡着了,就要用到第二个办法:观察被灸者的反应。
譬如我们趁小朋友睡着时给他灸肚脐,可以观察他被灸时的呼吸,如果很深沉,说明灸进去了;而且,小孩子灸进去时,通常都是一动不动的。
所以,当孩子本来一动不动,忽然翻身,或者乱动,这说明灸够量了,可以停灸。
灸到敏消量足,随之而来的,通常是病愈和神足。艾灸带来的,已发生在很多找到灸感、坚持艾灸的艾灸学员身上。
你该灸什么穴位?
艾灸的选穴,正如中药的配方,选对了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艾灸选穴,首先是要选有灸感、能灸进去的穴位。三伏40天里也一样,只要有灸感,都是适合灸的穴位。
但是,一个人身上能产生灸感的穴位有很多,要全部都灸吗?
不是的,根据经验,守住1~2个穴位长期灸下去,效果比频繁更换穴位要好。
那么,你该从哪些穴位入手去找灸感?我们可以按照人群来做大致的穴位推荐。
如果能在这些穴位找到灸感,则三伏40天里可以守住灸;如果不能找到灸感,要耐心多试几次或换其他穴位。
儿童:儿童无病时不灸,有问题时可在身柱穴、神阙穴附近找灸感,问题解决后不再灸。
40岁以上:足三里、命门附近找灸感。
月经问题:阴包穴、关元穴、膻中穴附近找灸感。
肩颈问题:大椎穴附近找灸感。
调理脾胃:脾俞穴、腰阳关穴、章门穴、中脘穴、足三里穴附近找灸感。
调理阴虚:阴郄穴、三阴交穴、章门穴附近找灸感。
调理肾虚:关元穴、神阙穴、命门穴附近找灸感。
调理睡眠:内关穴、神阙穴附近找灸感。
着凉吹风,吹空调,鼻炎打喷嚏:大椎穴、身柱穴、印堂穴附近找灸感。
找到有灸感又适合自己体质的穴位,是「浪漫」的开始。
如何选到好艾条?
品质好的艾条更容易产生灸感,而品质差的艾条很难有灸感,而且灸后容易上火、不舒服。这是我们之所以要挑选纯正艾条的根本原因。
因此,鉴别艾条好坏要分两步来:
第一步,从产地、年份、颜色、质地、气味、烟灰上去选择。
【产地】蕲春艾、南阳艾,产地以真实为贵
【年份】必须在1年以上
【颜色】艾绒特有的土黄色
【气味】艾叶特有的青草香味,艾绒几乎无味
【质地】除了艾绒和碎艾叶外没有杂质(能在纸上画出痕迹 的是掺了土)
【艾烟】白烟、青烟为正常,烟雾不刺鼻(新手习惯前可能会熏眼睛)
【艾灰】灰白、黑色灰为正常,艾绒比例越高,灰的颜色越黑
【比例】选择8:1~35:1的使用,比例更高的艾条火力细柔,更易渗透
【粗细】儿童使用1.8~2.0cm,成人肢体末端穴位使用1.8~2.0cm,躯干大穴使用2.0~3.5cm
但如今很多艾条以假乱真,普通用户没办法细究差别,因此需要第二步鉴别。
第二步,在多次的艾灸实践中去体证,这种艾条是否容易产生灸感。
对于熟练的人来说,有一个鉴别小技巧:拿到一种艾条后,首先去灸一下印堂穴。
印堂是一个很容易产生灸感的穴位,一般艾条放上去,印堂处马上会有感应,好像伸手去握住艾条一样。
如果拿一支艾条灸印堂,短则5分钟、慢则30分钟就可以产生灸感(热的传递、扩散或某处酸麻胀痛等感受),那么艾条的品质就能坐实了。
但艾灸初学者,由于温度把握不好、身体不够放松等原因,可能要更久才能产生灸感。
版权声明:
1.本文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3.图片选自摄图网或其他网站,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