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爱晨跑的Ruby,一个爱晨跑、爱阅读、爱写作的IT女汉子。在一次连续21天早起晨跑中,开启了人生的觉醒,并重启公众号写作,陪你一起,通过自律改变人生!
写在前面
前两天,听到儿子和爷爷的一段对话,差点给我笑喷了。
儿子说:我电脑桌面上的游戏怎么不见了?
爷爷说:看一下,是不是不小心扫到地上了?
儿子一脸懵逼,一时无语了。
当我把这一段分享给朋友们,大家笑过之后,说,这就是代沟。
我说,代沟可不背这个锅。
01
都是代沟惹的祸?
最近经常听朋友们说,和年幼的孩子无法沟通,因为有代沟。和年老的父母无法沟通,因为有代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代沟”,这个词成了一个巨大的背锅侠,成为人们逃避理解他人,逃避面对事实,逃避解决问题的借口。
这种简单归因,让一切问题都变成了理所当然。让自己问心无愧地两手一摊:都是代沟的问题,我也没办法。
到底什么叫代沟?
这个词语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在《代沟》一书中提出来的,指的是两代人之间在思想认知、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对立和冲突。
请注意,这句话的核心是什么?是差异、对立和冲突。
我们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和后天环境塑造结合形成了个体的独特性,所以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和你一模一样的人,只是差异的程度不同罢了。
但我们却自动忽略了这种差异存在的普遍性,狭义地认为只有在代际之间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果真有代沟,那些真挚的忘年交,要怎么解释?那些和父母、孩子相处和谐融洽的关系,又怎么解释?孩子上学,和老师有代沟的话,还怎么教学?
这明明是个人际关系的问题,非得把它和代际关联起来。这是普遍的人际关系问题,和代际根本没有关系。
02
先知彼,再解己
前几天,一位朋友和我说,自己和青春期的孩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说实在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代沟太大了,很苦恼。
我说,如果你觉得自己不理解孩子了,就想想在同一个年龄的自己:你在想什么、要什么,以及希望自己的父母怎么对待自己。
我看了大量的心理学方面的书,自己也养育两个孩子,我有一个深切的感悟,就是:我们不理解孩子,本质上是不愿意去理解,而不是不能够理解。
最近我重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四个习惯是知彼解己。这在亲子关系中也同样适用。
想要别人理解你,想要和别人达成共识,就要先去倾听和理解他人。
知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曾经分享过,在他16岁的时候,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对他又愤怒又哀怨地说,我实在不知道我16岁的儿子在想什么、要什么、干什么。
他回应说:以你的广泛的阅读、丰富的江湖经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你自己在那个时段走过,你竟然不知道一个小你20几岁的小男孩在想什么?
如果他是你的敌人,你会让自己不知道他想什么要什么吗?
他很快觉得自己好像知道了。
是的。
就像《小王子》里说的,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但是只有少数人记得。
03
不要再把锅甩给代沟
代沟这个词,代表的是人在理解他人上的懒惰,而不是事实;或者说,它是懒惰制造的事实。人性从有文字记录算起,并没有什么改变;所谓的代际差别,就算了吧。
事实是,我们整天忙于生计,根本没有用心去了解孩子,没有用心去倾听孩子,对其他重要人际关系也一样。
偷懒的结果,就是你无法懂我,我也懒得理你。
从心理学上说,所谓代沟,是在为情感隔离找理由。
有句话可以摧毁这个隔离:没有代沟这回事儿,因为如果有的话,我们就无法理解李白的诗。
世上本没有代沟,不说的话多了,便成了代沟。
当你有心解决问题,有心去看见对方,有心去理解对方,根本不存在代沟这件事。
不要再把锅甩给代沟。
积极去连接他人,倾听他人,理解他人。根本不会没有代沟这回事。
祝安好!
感谢你读到最后。
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THE END
作者 | 爱晨跑的Ruby
一个爱晨跑、爱阅读、爱写作的IT女汉子。
每天早上5:20起床,晨跑、阅读、写作,陪你一起,用自律探索人生的觉醒与蜕变,成为自己,活出自己。
我们终此一生,
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
找到真正的自己。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爱晨跑的Ruby,陪你一起,用自律探索人生的觉醒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