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的表面是体式,深层是觉知,而呼吸是将体式与觉知联系起来的桥梁,通常我们一开始接触瑜伽的时候,都是从体式的练习开始,对于很多没有任何运动基础的练习者来说,并且由于不懂得如何正确的去使用自己的身体,身体在长年累月的消耗中让身体的结构和功能都是处在坍塌的状态之中,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去练习瑜伽,去感受到呼吸,感受到觉知,真的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练习去慢慢恢复身体的出厂设置,才能感受到这些。
因为没有运动经验,缺乏必要的身体知识,出于对自己身体的敬畏之心,一定要找到有经验的老师带着你去练习,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损伤,一方面可以灌输给你正确的瑜伽练习的经验和理念,会让你一开始的瑜伽练习就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只要你还在练习的路上,对你以后的瑜伽练习都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瑜伽体式有很多种,而每个体式都有相似点,当练习者掌握了经典的基础的瑜伽体式要点,是可以迁移到其它体式练习中去的,所以基础的经典的瑜伽体式练习很重要,需要上百次上千次甚至更多次数的反反复复的练习才得要领。
然而很多初学者刚练习瑜伽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特别热衷于高体,如果老师上的是基础课,甚至都不想约课,觉得基础体式特别简单,其实是自己的虚荣心作祟,当以这样的心态继续练下去的话,走了很多弯路甚至是身体损伤为代价,才会真正的静下心来去反思自己练习的动机、方式和心态等等,也会深刻明白所有的瑜伽体式都是为身体舒服服务的,而不是没有和自己的身体沟通就去伸拉硬拽它。
瑜伽中的呼吸和觉知其实是同时发生的,呼吸它不是单独练好的,它是通过反反复复有效的练习体式到一定阶段后自然发生的,良好的呼吸模式是建立在充盈饱满的胸廓、肩胛骨能很好的贴合在胸廓上、头颈部处在中正的位置上以及良好的骨盆状态等等,也就是恢复骨骼的正位,恢复呼吸的良好通道,身体不能有歪斜和堵塞的地方,否则气息就不能很好的在体内流通。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你通过瑜伽练习或者其他运动调整到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的时候,回到生活中去身体又会有损耗,人每天出门上班、做事情,劳累一天,很多都是歪瓜裂枣,骨架东倒西歪了,像发条松了的钟表,肩颈腰、髋部、膝关节、踝关节等等都是在不正的位置上面的,为了维持身体健康的状态,更好的去生活、工作和学习,需要通过运动去重新调整、正位和修复自己的身体。
当练习者恢复了良好的呼吸模式之后,也就体会到了身体的觉知,很多深层的身体觉知都需要呼吸的帮忙,瑜伽体式中锁的启动,会帮助练习者找到轻盈有力的感觉,根锁和腹锁一般都是同时启动的,在桥式练习中,呼气时拉起骨盆底,体会锁的启动,这股力量会从骨盆底沿着人体中心线一直往上传导到头部。
又比如上犬式的练习,当脚分开过大,脚跟倒向一侧的时候,能感受到脚的内侧、大腿的内侧一直往上盆底肌的方向都是松松的,在往上的时候力就会压到腰椎上面,当这样调整的时候:脚往后延伸,脚背推住地板,腿的内侧就会被激活了,加上呼吸时,会感受到力一直传导到骨盆底、脊柱,来到头,在练习体式的时候需要持续觉知每个呼吸的初、中、后段。
当练习者练到一定境界,会体会到生活中能有瑜伽一定是幸福的,瑜伽的纬度是非常广泛的,要慢慢走、去看、去听、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