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体式的练习是力量、柔韧和平衡的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是身体结构和功能都呈现负值的时候,刚开始练习瑜伽的时候使用的会是蛮力,从蛮力的练习到会使用最小的力练习,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练习,就像从一开始的无意识的练习到有意识的练习,从不能完全控制身体的练习到能控制身体的练习,从开始的没有觉知的练习,到有觉知的练习,经历了漫长的有规律的瑜伽练习。
会越来越体会到瑜伽练习该用多少力呢?用三分力,剩下的借助身体的柔韧和呼吸去启动班达轻盈的完成体式的练习,瑜伽越往后练习越能体会到呼吸的重要性,因为有很多体式呼吸不到位的话,体式完成不了,越用大力越容易执着,比如支撑类体式康迪亚一式和康迪亚二式,在这两个体式里需要核心、手臂的力量,也需要髋部的打开以及双腿的觉知力。
当这些身体条件练习者都做到了,最后在这两个体式中脚能真正长时间的离地需要借助呼吸,尤其班达的运用,才能很轻松的进入和呆在体式里,当练习者能找到班达的觉知,才是真正体会到瑜伽体式练习有轻盈感的奥秘所在,班达的启动不是靠蛮力,它是一种很微妙的力,也是要借助呼吸才能启动。
当正确的启动了班达,身体的感受是骨盆底会升高,臀部圆而饱满,覆压充足,脊柱会挺拔向上,它会带给你向上拔的能量,中国人叫“气”,练习者在练习瑜伽体式的时候会觉得身体的中轴线是充满气的像个大气球一样充盈而上,带动四肢来到正确的位置上面,整个身体是轻盈往上,练习者只是用了三分的力,更多的是借助呼吸去完成了体式,多一分力就多一分执着。
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练习者会越来越觉得不止瑜伽,其实所有运动根本上练的其实是身体的感知能力,准确的说是对呼吸的感知能力,呼吸可以带来身心的放松,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柔软的,可以做很多的动作的,是我们的呼吸和意识控制限制了它。
就像膈肌控制着人体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呼吸能力,如果胸廓空间是挤压的,膈肌会受限,肺的功能也会受限,从而导致呼吸受限,呼吸其实是检验脊柱是否有问题的试金石,同时脊柱有问题也会影响到呼吸,进而影响我们的生命质量。
呼吸虽然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但随着不正确的使用身体以及各种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的累加,很多人的呼吸其实都是有问题的,情绪除了影响呼吸,不良情绪的时间积累久了非常非常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甚至会生大病,威胁到生命。
比如人体内的细胞觉得主人的内部环境不适合生存,细胞就会选择永生,永生的细胞是什么?是癌细胞,所以一定要学会调节心态,学会释放压力,多运动多看书多学习,提高与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智慧,我们的身体是灵魂的容器,需要我们好好善待它,每一次爱自己的言行,都是在“道”的路上不断精进。
一个人对待自己身体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ta的人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不热爱和呵护的人,怎么可能拥有仁爱之心,怎么可能心生慈悲,真正去善待万物?
身体和精神一样,都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保障,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从觉察它开始,了解它,才知道如何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