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对博物馆文创产品价值提升的路径思考

百科   2024-11-02 09:00   山西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摘 要]博物馆文创产品被称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如何开发好博物馆文创产品,实现价值提升是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的三个阶段。原创力缺乏导致的同质化、设计层次单薄导致的文化内涵与视觉审美沟通不畅是现阶段仍需解决的难点。基于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特征分析,从原创力、文化力、敏锐力、导引力四个角度提出路径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设计;价值提升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7556(2024)10-0036-04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韩逸美.对博物馆文创产品价值提升的路径思考[J].天工,2024(10):36-39.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典藏资源,博物馆文创产品正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重要桥梁。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和对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视,博物馆不只是静态展示古今艺术和文化遗产的场所,还是活跃的文化创新中心。博物馆文创产品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相结合,不仅为博物馆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也为公众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文化体验。本文试图探究现阶段博物馆文创产品面临的重难点,并对其价值提升提出路径建议。
一、博物馆与博物馆文创产品
(一)博物馆的起源及其功能变化
博物馆的最早形式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的宝库和神庙,这些地方收藏着艺术品、手工艺品和战利品,代表着权力和财富。古代和中世纪博物馆的雏形通常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埃及亚历山大博物馆。博物馆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演变。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则形成于17世纪,这使博物馆进入了公众生活,从私人收藏馆走向公众教育,博物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公共性得到体现。博物馆不再是个人实力与财富地位的彰显,而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体现。博物馆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从博物馆的功能角度来讲,其主要功能是收藏和展示物品,这一点从早期的奇观柜到现代的博物馆都没有根本改变。不过,展示的方式和目的经历了从简单的物品展示到注重教育意义和审美体验的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的功能逐渐扩展到教育和研究领域。现代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文化遗产的场所,也是进行学术研究、公众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
目前,博物馆的功能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收藏到展览展示。博物馆最初的主要功能是收藏和保护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开始注重展示这些藏品,让公众了解历史文化;(2)从传播到教育教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博物馆逐渐成为重要的教育场所。它通过展览、讲座、互动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公众传递知识,以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3)从严肃到休闲娱乐。在现代社会,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场所,还成为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好去处。各种临时展览、特别活动以及文创产品的推出,使博物馆更加贴近公众的生活。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全称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目前,产学研界对它的称呼包括博物馆文化产品、博物馆衍生品、博物馆纪念品、博物馆商品等。
关于“文化创意产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定义为具有传达意见、符合生活方式的消费物品。我国台湾《2010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中将其界定为可以传达意见、符号及生活方式的消费品,不一定是可见可触的物体,具有文化性、精选性、创意性和愉悦性,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基于对文创产品的多种定义,可以将其总结为:在产品设计生产中,融合文化和创意思维,生产出具有象征意义、美学特征和人文精神的产品,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以期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博物馆文创产品是依托于博物馆馆藏文化艺术资源,通过吸收和转化其符号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创造和生产具有文化意义、美学意义的新产品,不仅是对博物馆馆藏文化的传播,也能通过市场运作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对馆藏品历史文化的吸收、提取,将其转化为更具有时代价值与纪念意义的物质产品,将文化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融合,达到传承文化和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想设计出一个好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必须利用好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融合创意设计、产品开发,最终推向市场,它应同时具有文化性、创意性和市场性。博物馆文创是现阶段延续文物藏品的生命力的重要媒介,不仅可以使消费者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慢慢理解藏品的文化内涵,而且可以不断促进和支持博物馆的发展,提升其在经济、文化及社会领域的影响力。
随着博物馆对文创产品的深入研究,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为打开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金钥匙。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承担着将文化遗产传递给下一代的重要使命,通过创新和创意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而且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为博物馆带来了新的资金来源和保障。通过积极探索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博物馆不仅能增强其文化影响力,也能提高经济效益,开辟博物馆发展的新路径。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演进与存在的问题
(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演进
目前,全国各地博物馆相继推出具有各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千里江山图冰箱磁贴”“十二花神香膏”;山西博物院推出的“青铜鸟尊徽章”“青铜文物立体冰箱贴”;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妇好鸟尊徽章”“不倒翁仕女盲盒”“朱颜随身镜”;苏州博物馆推出的“苏州刺绣文创产品”等,无一不代表着当地特色,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这样轰轰烈烈的大好局面其实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的三个阶段。
1.藏品复制与简易传播品的萌芽阶段
在早期萌芽阶段,博物馆文创产品集中在仿制的馆藏珍品、明信片和邮票等,这些通常被视作旅游纪念品。最早成立博物馆商店的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馆藏精品复制和传播为主营业务。这一阶段大多数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仅仅是对博物馆文化元素的直接复制,未融入更多的创意设计。产品的价值通常由材质、手工制作的精细程度以及与原件的相似度来决定,目的是满足文物收藏者和普通游客的需求,从而形成了市场上高低端产品并存、差异明显的格局。
2.实用性与审美体验并存发展阶段
随着博物馆文创产品理念的深化,博物馆开始探索将文化元素与创新设计相结合的可能性,文创产品种类开始多样化,包括艺术品衍生的装饰品、日用品等,这标志着文创产品开始从简单的复制品向具有一定创意和实用价值的商品转变。这一阶段,“将文物带回家”成了其核心理念之一。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始更多地融入文化和创意元素,同时强调实用性和审美价值,创意成为其主要吸引力。冰箱贴、笔记本、手机壳等产品因价格亲民且具有实用功能和博物馆独特的文化韵味而广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在这一阶段,也暴露出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缺陷。手机壳、帆布包等产品虽品类众多,却在设计上缺乏差异化,大部分产品仅在印刷图案上有差异,创新不足,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会随着同类产品的大量涌现而逐渐减少。
3.创意与文化的深度融合阶段
发展成熟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注重品牌建设和深度文化传播,推出既有艺术审美价值又贴合现代生活的创新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加强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还有效提升了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助推了文化消费市场的多样化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审美享受。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存在的问题
早在2015年3月20日《博物馆条例》实施首日,国家文物局就对外公布了《关于贯彻执行〈博物馆条例〉的实施意见》,指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应立足藏品的生动元素开发博物馆文化产品,更加注重实用性,更多体现生活气息。各级文物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意开发,推动博物馆联合社会资源,培育创造博物馆文化产品特色品牌,增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和消费体系中的竞争力”,明确了博物馆文化产业在中国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位置及发展方向。目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博物馆的建设进入了超高速发展时期。从故宫文创的网络走红到《国家宝藏》综艺节目的热播,博物馆的关注度和曝光度不断上升,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催生出丰富的“云展馆”,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云游”博物馆,博物馆里的藏品也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变身为各种模样,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但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研发程度不够,导致原创力不足,特色文化IP挖掘不够
大部分博物馆对文创产品的研发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如何运用博物馆文化资源打造文创IP以及如何拓宽文创平台、提升经济效益,如何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拉近受众与博物馆的距离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2.缺乏层次性
大部分的文创衍生品在开发方面缺乏层次性,在元素提取与识别性符号建构方面缺少深层次的文化理解,代表博物馆的独特文化和艺术特色的文创产品不足,市场上出现了鱼龙混杂的仿制品,做工粗制滥造,削弱了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特色。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还是集中在平均单价相对较低的产品上,单价高的产品在开发和销售层面都较为困难,造成了文创衍生品整体价格仍然偏低的局面。
3.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我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虽然能承载某些文化内涵,但在将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全新的视觉形象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做得不够,通过文创产品带来的审美愉悦体验以加深对博物馆文化的理解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因此,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虽然较之前已有很大的进步,但在提升文创产品的价值以及创意设计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博物馆文创产品特征与创意设计路径
(一)博物馆文创产品特征分析
1.文化多样性与文创特色性
博物馆的文化资源非常广泛,包括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物品和资料,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变迁,反映了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涵盖了艺术、科技、社会习俗等多个领域。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文化资源精炼后的创意表现,是对丰富文化资源的重新提取和重新审视。通过对文化元素的剖析,通过多元的创意设计手法,开发出符合公众实用与审美需求的文创产品,使博物馆文化可以延伸到现代生活中。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研发可以建立在挖掘博物馆自身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展现博物馆藏品的特色和相关展览的主题。
2.凸显民族性与挖掘地域性
博物馆文化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息息相关。民族文化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因此,博物馆文创设计应抓住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找到共性和个性,深入挖掘并凸显民族性和地域性。在提取文化素材时,要对各类器物等进行分类梳理,设计出具有民族风的文创产品,以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引发情感共鸣,这对文创产品的深度开发和文化的传播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
3.审美时代性与创新融合性
博物馆文创既要尊重本土文化,又要符合时代审美。博物馆作为时代变迁、文化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见证者,其衍生产品不仅传递着文化信息,也反映了时尚趋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相融合,才能展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因此,要结合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生活方式等内容,在充分熟悉材质工艺和形式的基础上,设计出外在形态符合形式美法则及时代性审美需求且内在故事能让消费者有所回味的产品。
4.日常生活性与经济实用性
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成了传播传统文化的新渠道,有助于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优势在于通过创意设计赋予产品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体验价值和附加值,让消费者觉得价格合理。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设计不同层次的产品,中高低档均有涉猎,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好感度和复购率。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意设计路径
1. 以原创力挖掘特色文化IP
挖掘特色文化IP是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意设计的重要路径。这意味着深入探索博物馆内独有的文化资源和故事,将它们转化为识别度高、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品牌或形象。实体文物、文化概念、卡通形象、风格氛围、产品自身等都可以称为博物馆IP。从IP内容中寻找灵感,将IP的文化艺术元素运用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是被广大博物馆所普遍接受的IP资源利用手段。特色文化IP可以基于特定的历史人物、艺术作品、文化符号或故事情节,通过创意设计使之现代化且易于公众理解和接受。这样不仅能增强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吸引力,也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博物馆品牌的认知。
从产品开发的角度来看,通过打造明星博物馆文创IP,可以建立博物馆文创品牌形象,基于一个中心IP可以不断拓展产品品类。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与著名设计品牌展开深度合作,利用跨领域的知名IP开发新产品。例如,大都会博物馆与知名珠宝品牌施华洛世奇携手,从馆藏油画中提取女性佩戴的项链元素,推出了一系列女性饰品。同样,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意大利著名家居设计品牌Alessi合作,受宋徽宗瘦金体书法的启发,创造出既能展现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西式餐具系列,这些合作案例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树立了标杆。
2.以文化力提取元素,构建识别符号
提取元素构建符号是指从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主题中提炼出核心元素,如图案、颜色、形状或主题,并将它们转化为易于识别的视觉符号。这些符号不仅能代表博物馆的独特文化和艺术特色,还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增强品牌识别度。通过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可以使文创产品更加吸引人,同时传达丰富的文化意义。
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对元素的提取和符号的构建就十分精准和形象。比如,展品《千里江山图》中独特的色彩和极具美感的线条都成为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重要符号,并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产品上加以呈现。在设计便笺纸砖时,精心选取《千里江山图》中的高耸山峰元素,通过特殊技术在产品侧面呈现,形成四面相连的画境,营造出峰峦叠嶂的视觉效果。此系列不仅包括便笺纸砖,还扩展到笔架、屏风等多样产品,每件产品都融合了《千里江山图》的艺术精华,满足消费者使用和审美的双重需求。
3.以敏锐力创新视觉,提升审美感知
视觉创新与审美多元要求设计师不仅要具备敏锐的视觉感知能力,还需深入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差异与融合趋势。通过视觉创新,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以全新的形式和视角呈现,使之既保留文化底蕴,又能引发当代观众的共鸣。审美多元化意味着设计师需要跨越文化界限,吸纳不同文化中的审美元素,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探索创意的可能性,从而打造出既具有全球视野又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这种设计路径不仅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能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比如,卡通类的丑萌文化形象是各种动漫作品中常常使用的视觉符号,通过归纳、夸张、变形,塑造出有象征意义的图形符号。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在不断变化,在审美多元化的当下,甘肃省博物馆根据展品铜奔马创意设计了搞怪公仔玩偶,同时也设计了丑萌的“马踏飞燕”动画形象,成为博物馆里大受欢迎的打卡项目。这样的文创产品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其满足了受众的多元审美需求。
4.以导引力提供体验,强化功能创新
提供体验与功能创新强调产品不仅要在视觉上吸引用户,更要在使用过程中为其提供独特且丰富的体验。体验创新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增强互动性以及感官刺激等方式实现,使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同时能深入感受博物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层价值。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发出既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又具有文化意义的新型产品。这可能意味着对传统产品功能的重新思考和创新,或是挖掘全新的产品功能,以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和文化体验。将体验与功能创新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使之成为连接博物馆文化和公众生活的重要桥梁。比如,各大地方博物馆相继推出的“考古盲盒”“文物修复”,消费者根据说明书的指引,用专业的工具在家就能亲身感受文物被发现和修复的过程,具有游戏性和体验感,是跳脱出传统文创产品纪念和观赏功能之外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琨.博物馆起源及其理念[A].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理念·实践——博物馆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4.
[2]UNESCO.Culture,Trade and Globalization:Questions and Answers[M].Paris:UNESCO Publishing,2000:13.
[3]邓彬彬.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4]金青梅,张鑫.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6):42-46.
[5]李向民,王晨,成乔明.文化产业管理概论[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
[6]汤颖凡.基于生肖文创的皮具产品设计研究及推广[J].中国皮革,2022,51(8):122-125,130.
[7]姜璐.“IP”经营: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新思路探索[J].中国博物馆,2017(1):79-88.
[8]陈煜.基于传播要素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23.
作者简介:韩逸美,女,1999年生,山西太原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与广告学。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乔彦鹏

《天工》杂志

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95-75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14-1374/J

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扩展)期刊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并州北路31号

电话:0351-8362625

天工杂志
传播中华工艺美术文化,推广中华工艺美术技艺,挖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助推工艺美术品牌打造。( CN14-1374/J)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