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社融怎么看?

财富   财经   2024-11-12 15:00   上海  


我们预计2025年全年社融存量增速在8.6-9.2%之间,新增社融规模在35.0-37.5万亿元之间。考虑到信贷投放、政府债发行节奏,整体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下半年可能呈现增速边际走高趋势。此外,2025年信贷结构将持续优化,增速预计在7.6%-8.2%之间。
在分析中我们发现,2025年制约社融大幅回暖的主要因素如下:
(1)房地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地产销售有望回暖,但增速回升至0以上的可能性不大,导致地产消费难以大幅上行;
(2)今年工业企业盈利情况下行,对后续企业补库行为形成一定压制,2025年企业短贷需求大幅上行可能性不大;
(3)监管因素导致企业债务融资需求偏弱,表外融资通道持续压降。

社会融资规模是影响债市的关键变量。今年以来,受到地产走弱、信贷防空转监管影响,社融和贷款增速均有所下行。社融存量增速由1月的9.5%下行至9月的8%,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行至9月的8.1%。
拆分结构来看,在对社融影响最大的信贷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行斜率较高,与监管部门信贷“防空转、挤水分”有关。居民端贷款表现一般,主要是因为地产销售下行、楼市预期尚未完全好转。同时,银行使用票据融资冲量的现象明显。
在其他分项方面,政府债券融资持续高增,是社融的主要拉动项。企业债券融资受到隐债监管影响,表现相对疲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速持续为负,则与资金面相对宽松、银行鼓励企业贴现冲量有关。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受到IPO监管影响,增速持续下行。
展望2025年,在刺激政策不断加力的背景下,社融走势会出现何种变化?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1、2025年社融展望

1.1

人民币贷款

截至2024年9月,人民币贷款项目占社融比重为62.4%,主导社融走向。该项目下主要包含住户消费贷款、经营贷款、企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5项。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2025年信贷结构将持续优化,增速预计在7.6%-8.2%之间。节奏上,受到居民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企业盈利回升的影响,下半年信贷增速或将边际上升。
1.1.1、住户部门
住户消费贷款与房地产销售情况高度相关。这主要是因为住户消费贷款中购房按揭贷款的比重达64.8%,其余消费贷款也与地产配套消费,如装潢、家电部分有关。
11月8日,财政部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随着增量地产政策的推出,2025年地产销售情况有望持续改善,同比跌幅进一步收窄。假设乐观预期下,2025年末地产销售增速回升至0%;悲观预期下,2025年末地产销售增速回升至-10%。
通过住宅销售与消费贷款的拟合,我们计算出2025年全年居民消费信贷存量增速或在-0.58%至+0.08%之间,仍在低位徘徊,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尽管住户消费贷款有所拖累,但住户经营贷款或在2025年表现亮眼。住户经营贷款主要与非制造业景气度相关,且受惠于金融系统大力支持普惠小微贷款,2016年以来住户经营贷款存量增速中枢提升。
展望2025年,在扩内需、居民服务消费需求释放的背景下,服务业景气度有望改善。假设乐观预期下,住户经营贷款存量增速回升至14%;悲观预期下,住户经营贷款存量增速回升至12%。
综合看,2025年住户经营贷款新增规模预计在3.0-3.4万亿元之间。
1.1.2、企业部门
企业中长期贷款与基建板块相关度高。在财政加力、逆周期调节背景下,2025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上行,带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升。假设乐观预期下,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升至13%;悲观预期下,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升至12%。
据我们估算,2025年全年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或在13.3-14.4万亿元之间。
企业短期贷款与库存周期有关。在企业补库时,库存占用流动资金增多,企业对短期贷款需求旺盛;企业去库时,销售回款补充流动资金,企业对短贷需求减少。
工业企业利润领先库存周期6个月左右,今年工业企业盈利情况整体下行,对后续企业补库行为形成一定压制。预计2025年企业仍将处于去库周期,短期贷款增速或继续在低位徘徊,我们估计企业短期贷款全年新增1.9万亿元。
企业票据融资活动与企业中长期信贷投放走势相反。在常规信贷投放不畅时,银行使用票据冲量现象较为普遍,因此票据融资可视为常规信贷投放的反向指标。
在信贷投放乐观预期下,我们预计到2025年末票据融资回落至9%;信贷投放悲观预期下,预计到2025年末票据融资回落至11%。综合看,2025年票据融资新增规模预计在1.3-1.6万亿元之间。

1.2

政府债券

在一般预算债务方面,乐观预期下,赤字率设定为4.0%,对应国债新增4.8万亿元、地方一般债务新增9000亿元;悲观预期下,赤字率设定为3.5%,对应国债新增4.1万亿元、地方一般债务新增9000亿元。另外,我们预计2025年特别国债净发行规模为1.5万亿元。
专项债方面,11月8日人大常委会提出“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2024至2026年每年2万亿元”。因此我们预计2025年专项债新增额度将增加2万亿元,全年专项债新增额度或达6万亿元。
具体到发行节奏上,观察历史上国债、地方债发行数据,可以发现国债发行量存在季节性规律,全年发行节奏“前低后高”;而地方一般债、专项债净融资量存在季节性规律,地方一般债全年净融资“前高后低”,地方专项债净融资则存在年初、年中两个发行高峰。
参考2019-2022年国债和地方债发行节奏作为参考,我们预估2025年政府债务发行节奏如图12所示。

1.3

企业债券

受到隐债监管影响,2024年企业债券融资增速仍在低位震荡。在“化解存量债务、遏制新增隐债”背景下,城投融资监管松绑可能性不大。我们预计2025年全年债务融资存量规模增长3%,对应全年新增融资9,535亿元。

1.4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规模增速与票据融资增速呈负相关性。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企业信贷将逐步修复,银行进行“票据冲量”的现象将有所缓解,推动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规模回升。我们预计2025年底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规模增速将回升至-10%左右。

1.5

委托贷款、信托贷款

2018年以来“去通道化”监管使得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规模长期处于下行周期。但2022年以来,随着信托结构优化、资产管理信托业务的快速增长,信托贷款增速回升至0以上。
我们预计2025年信托贷款全年增速为10%,测算出信托贷款将带来4,361亿元的新增融资,委托贷款维持当前规模不变。

1.6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贷款核销

受到IPO监管趋严影响,今年股票融资增速持续下行,我们预计2025年IPO严监管仍持续存在,但在股市行情回暖、成交量大增背景下,股票融资增速有望上行,全年融资增速预计为3.5%。
贷款核销方面,2024年贷款核销存量增速变化较小,我们预计2025年延续此趋势,全年贷款核销增速为15%。


2、总结
综合对社融各分项的预测,我们测算2025年全年社融存量增速在8.6-9.2%之间,新增社融规模在35.0-37.5万亿元之间。考虑到信贷投放、政府债发行节奏,整体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下半年可能呈现增速边际走高趋势。
在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2025年制约社融大幅回暖的主要因素如下:
(1)房地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地产销售有望回暖,但增速回升至0以上的可能性不大,导致地产消费难以大幅上行;
(2)今年工业企业盈利情况下行,对后续企业补库行为形成一定压制,2025年企业短贷需求大幅上行可能性不大;
(3)监管因素导致企业债务融资需求偏弱,表外融资通道持续压降。

风险提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不及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利率波动风险,通胀超预期,信贷超预期,流动性波动超预期,估算结果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
相关报告
1、《2025年,通胀怎么看?
2、《股债跷跷板,怎么看?
3、《存单利率为何维持高位?
4、《财政加力,怎么看?
5、《债市回调结束了吗?
6、《债市风险在何处?
7、《同业存单行情怎么看?
8、《存量房贷调整怎么看?


相关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2025年社融怎么看?》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

发布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靳 毅 SAC编号:S0350517100001

联系人:

马闻倬 SAC编号:S0350124070011

本公众号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国海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只是转发国海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且须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及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海证券认为可靠,但国海证券不对其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国海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国海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对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任何一切后果或损失,国海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国海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国海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海证券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定级为R3,仅供符合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的客户(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客户及/或投资者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短信提示、电话推荐等只是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需以本公司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司接受客户的后续问询。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变更,也不保证相关的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征价。本公司及其本公司员工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服务。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履行披露义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本公司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或协议约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的任何内容进行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否则均构成对本公司版权的侵害,本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靳毅投资思考
国海固收•靳毅团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