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12月下旬,票据转贴现利率出现大幅反弹,“半年国股银票转贴现-7天逆回购”利差超过2022-2023年同期水平,信贷需求有所改善。对于2025年信贷开门红,从两个视角分析:
(1)企业端:企业中长期贷款与基建活动相关度高,但从高频数据上看,基建活动改善有限,对于企业贷款拉动作用有限。近期地方专项债发行量同比下行,加之隐债置换债发行后,城投平台可能以此置换高息信贷,对企业信贷支撑作用较弱。
(2)居民端:居民端贷款与房地产销售情况高度相关。地产销售量方面,2024年10月以来,地产销售面积持续走强,超过2022-2023年同期水平。销售价格方面,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二手住宅成交价上行,地产预期逐步回暖,对2025年初居民信贷形成支撑。
综合来看,企业端受到专项债进度偏慢、隐债置换信贷影响,信贷增长动力偏弱;居民端受益于政策刺激,地产销售上行,对信贷支撑力度较强。而新增信贷中,企业端的信贷占比更高。同时考虑到2024年基数偏高,2025年信贷开门红水平或与2024年相当,同比明显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后续看,债市或围绕两个逻辑展开交易:①政策预期:目前货币宽松政策交易充分,若降准降息政策落地,可能会引发止盈行为,届时债市或迎来调整;②基本面改善情况:从目前高频数据分析,2025年信贷开门红成色或一般,难有超预期情景,后续可继续关注春节期间的消费情况、通胀修复水平。
![]()
2024年12月下旬,票据转贴现利率出现大幅反弹,“半年国股银票转贴现-7天逆回购”利差超过2022-2023年同期水平。票据转贴现利率代表了票据融资的成本,而在常规信贷投放不畅时,银行使用票据冲量现象较为普遍,票据转贴现利率随之下降。因此,若月末票据转贴现利率下行,则预示着当月票据冲量明显、信贷投放不佳。
![]()
此次票据利率明显上行,是否预示着信贷需求改善、2025年初将出现信贷开门红?届时会对债市有何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企业中长期贷款与基建活动相关度高。基建投资方面,从高频数据上看,2024年9月以来,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同比降幅收窄,但尚未转正。因此,基建投资需求对于企业贷款的拉动作用或有限。2024年12月25日,国务院提出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意在加紧专项债项目立项、拉动配套融资。但一方面,2024年11-12月地方专项债发行量同比下降;另一方面,从近期地方公布的发行计划看,2025年1-2月的专项债发行情况不及2024年同期。因此,专项债项目对信贷活动支撑作用较弱。另外,2024年11-12月置换隐债的地方债大量发行,城投平台可能会以此置换高息信贷,或对企业信贷增长形成拖累。居民端贷款与房地产销售情况高度相关。在地产政策刺激下,2024年10月以来地产销售情况明显改善。地产销售量方面,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持续走强,并超过2022-2023年同期水平。地产销售价格方面,2024年9月以来,二手房挂牌价指数环比跌幅有所收窄,有企稳趋势。而从二手住宅成交价格看,2024年10月以来,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成交价上行,反映地产预期逐步回暖。因此,本轮楼市回暖具备一定可持续性,可以为2025年初居民信贷增长形成支撑。综合来看,企业端受到专项债进度偏慢、隐债置换信贷影响,信贷增长动力偏弱;居民端受益于政策刺激,地产销售上行,对信贷支撑力度较强。而新增信贷中,企业端的信贷占比更高。同时考虑到2024年基数偏高,2025年信贷开门红水平或与2024年相当,同比明显增加的可能性不大。近期债市利率快速下行,市场充分交易货币宽松预期,同时基本面维度上,也并未出现明显改善信号。消费层面,通胀水平仍维持低位,2024年11月核心CPI同比为0.3%,社零同比为3%,较上月下行1.8百分点。信贷层面,2024年11月信贷同比速度继续下行至7.5%。后续看,债市或围绕两个逻辑展开交易:①政策预期:目前货币宽松政策交易充分,若降准降息政策落地,可能会引发止盈行为,届时债市或迎来调整;②基本面改善情况:从目前高频数据分析,2025年信贷开门红成色或一般,难有超预期情景,后续可继续关注春节期间的消费情况、通胀修复水平。风险提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不及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利率波动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胀超预期,信贷超预期,流动性波动超预期,估算结果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证券研究报告《信贷开门红能否再现?》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1月5日
靳 毅 SAC编号:S0350517100001
马闻倬 SAC编号:S0350124070011
本公众号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国海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只是转发国海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且须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及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海证券认为可靠,但国海证券不对其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国海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国海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对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任何一切后果或损失,国海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国海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国海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海证券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定级为R3,仅供符合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的客户(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客户及/或投资者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短信提示、电话推荐等只是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需以本公司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司接受客户的后续问询。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变更,也不保证相关的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征价。本公司及其本公司员工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服务。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履行披露义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本公司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或协议约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的任何内容进行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否则均构成对本公司版权的侵害,本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