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炎症水平对健康的影响变得愈加显著。
很多人以为只有剧烈的疾病才会导致炎症。
其实,炎症是一个潜藏在身体内部的“杀手”,它可能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器官,甚至影响到我们的寿命。
而令人惊讶的是,日常饮食,特别是主食的选择,可能是降低全身炎症的关键。
最近,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氧化还原生物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一个简单却强大的饮食调整:用全谷物替代常规主食,短短6周,就能显著降低全身的炎症水平。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证明日常饮食的小改变,能带来大健康。
一、主食一个小改变,全身炎症都下降
这项研究的核心结论是:选择全谷物作为主食,可以在短期内显著降低体内的炎症标志物。
研究人员将一组志愿者的饮食习惯进行了改变,让他们的主食由传统的精白米面转为全谷物食品,如糙米、燕麦、藜麦等。
经过6周的食用,研究发现,受试者的全身炎症水平普遍有所下降。
为何全谷物能有效减少炎症?
全谷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功能。
膳食纤维能够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肠道炎症,这对于降低全身性炎症至关重要。
全谷物还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硒等,它们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长期食用全谷物还能够改善血糖水平、降低血脂,这些因素也与炎症的减少密切相关。
正因如此,全谷物被视为一种“天然抗炎食物”,能够帮助我们减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二、全谷物的营养指南
全谷物,顾名思义,就是未经精加工的谷物,保留了谷物的所有营养成分,包括外层的纤维层、胚芽和内核。
这些成分使得全谷物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还有大量的维生素B族、矿物质如钾、镁、铁等,以及植物化学物质,如多酚和抗氧化物质,能够有效支持人体各项生理功能。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全谷物的膳食纤维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管健康,从而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研究发现,每天增加一份全谷物食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就会下降约14%。
这种效果主要归因于全谷物中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它能够吸附胆固醇,减少其在血液中的浓度。
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研究显示,食用全谷物的人群,其全因死亡率低于食用精制粮食的人群。
这表明,全谷物能够通过改善多项健康指标,减少疾病发生,从而延长寿命。
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全谷物能够改善血糖代谢,并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因为全谷物中的纤维和复合碳水化合物能缓慢释放能量,避免了血糖水平的剧烈波动,这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
有助于控制体重
全谷物的高纤维含量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过度进食,从而有助于控制体重。
研究显示,食用全谷物的成年人,比食用精制主食的人群更容易维持健康的体重。
三、粗粮≠全谷物,很多人吃错了
尽管全谷物对健康大有裨益,但我们常常混淆“粗粮”和“全谷物”这两个概念,导致很多人在选择食物时并没有真正吃到“全谷物”。
全谷物是指谷物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了完整的外壳、胚芽和胚乳,保留了谷物的所有营养成分。
常见的全谷物包括:藜麦、糙米、荞麦米、小米、薏仁米、玉米、燕麦米、青稞米、高粱米、麦仁米(小麦)、菰米(野米)等。
而很多被称作“粗粮”的食品,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全谷物。
例如,玉米面、全麦面包等,虽然听起来是“粗粮”,但它们经过加工处理,很多营养成分已经流失;
尤其是精细研磨过的玉米面和全麦面包,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谷物的完整性,无法达到全谷物的健康效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薯类和豆类不属于全谷物。
薯类如红薯、土豆等,虽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营养成分,但它们属于根茎类食品,并不属于谷物类。
而豆类也不同于谷物,它们虽营养丰富,但并不具有与全谷物相同的抗炎效果。
因此,当我们选择主食时,需要特别注意,确保选用的是未经精细加工的全谷物食品,而不是看似“粗糙”的加工食品。
四、健康吃全谷物,记住这几点
选择真正的全谷物
购买全谷物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确认其是否标明为“100%全谷物”。
许多产品虽然标榜“全麦”,但实际上只是部分含有全谷物成分。
慢慢过渡,循序渐进
如果你一直食用精白米面,突然全部改为全谷物可能会感到不适应。
可以从部分替代开始,例如每周逐渐增加全谷物的摄入比例,让身体逐步适应。
多样化选择
全谷物种类繁多,不妨尝试不同种类的全谷物食品,这不仅能丰富膳食,还能帮助你获得多种不同的营养成分。
保持平衡的饮食
全谷物虽然有诸多健康益处,但仍需配合均衡饮食。
确保膳食中含有足够的蛋白质、脂肪、蔬菜水果等,才能充分发挥全谷物的作用。
结 语
小小的饮食改变,能带来健康的大转变。
通过简单地替换主食中的精细加工食品为全谷物,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全身炎症水平,还能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让全谷物成为你饮食中的新伙伴,带给你更好的身体状态,享受更加充实和活力四射的生活!
素材参考:CCTV生活圈、健康时报